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集锦)漫谈各品牌音响发烧线材 [复制链接]

查看: 11426|回复: 68
21#

我用过怪兽、鲨鱼和aq的,感觉aq线音乐味好些,所以目前在用的是aq的cv--4,当然 cv---6 更好了。爱索丝的没用过。不知效果如何,不敢回答。
    
    我用aq信号线,音乐味真是不错的。
    
    线圣低价的很一般。怪兽适合入门。沙鱼较爽朗。
    
    mit一定中频浑厚,看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1507&ntypeid=10
    
    
    
    
    --------------------------------------------------------------------------------
    
    
    简评美国“线圣”cv-4喇叭线与“超时空”rsc-axiom信号线
    天神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5195&ntypeid=10
    
    刚刚捧回“艺术家”no.6.6,心情很好。现在机子正在调试、煲机阶段,等他完全“苏醒”过来再跟大家分享他的“完美”表现!在这里,我先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我自用的这套线材的听后感。
    美国“线圣”cv-4短评:此线最明显的就是质感强烈,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都充满真实的感觉;它全频平衡通透,音场整齐划一,高频圆润,毫无毛刺之感;它中频充实,低频充满弹性,但下潜并不太深,控制力不错。总之,这是一条较为中肯的、物有所值的中低价名线。
    “超时空”rsc-axiom信号线短评:它的低频表现令人为之一振!对比起我以前所用的低价美国“忠实线”,它的低频简直大大超越!它能令ae-100le小型书架箱一下子“长大”不少!听交响乐比以前好听多了,低频的弹跳、下潜、量感都一下子提升不少!此线令原本的中低频速度加快,在cv-4的基础上,中频来得更有质感,人声变得纯厚自然,充满感情。高频就更不能不提了,在和谐合金方芯铜的帮助下,此线的空气感简直热情洋溢,通透自然,一听之下令人惊喜!总之,在它的介入下,音箱的全频明显被拉阔了,但这完全是正面的作用,毫无高得发刺、低得发闷的感觉。超时空的高级线材果然名不虚传!
    
    小陶
    
    cv4中频只是密度提高,厚度加厚不明显的。
    个人觉得cv4的特点:
    结像和质感很好,声场前移变宽,低频略收,力度好但下潜不够,
    速度一般偏快,高频透明度好但延伸一般.
    在听感上有"瘦"(不是薄),总体平衡度不错,比较中性.
    
    关于几款线材的使同心得
    
    过年前,买了aq的cv4,又借了两条平价信号线——超时空的quantum cx和金宝的pjk(散线上cmc头),趁着年假比较了一下,这几款线都是大家玩rogers时经常接触到的牌子,故特意把过程与各位分享下。(为求客观,以上线材均煲线超过一星期)
    首先是aq的cv4,把mit5换下来,我靠!结象,分析力,层次都大大改观,系统本来过阴过柔的性格多了几分阳刚气,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cv4真是一条很中性的线材,质感和结象能力非常突出,以至我觉得一下子座前了几排,蔡琴厚暖的人声上升了不少,定位更准确。不过,仔细听下去,aq的泛音似乎不及mit多,低频的量感也损失不少,可能是新的缘故。经过几天的煲线后,cv4慢慢进入状态了,低频虽然量感不多,但质感越来越好,一些边缘低频如贝斯,大提的形体感和线条感更清晰,可以说,cv4虽然不刻意表现低频,但也基本正确反映该有的元素,对于rogers这种重质不种量的个性来说,cv4的低频还来得对路。
    
    优点:结象力,质感好,通透,低频干净,音场宽,定位准,平衡佳
    缺点:低频量感不够,下潜不足,有打在表面的感觉,高频空气感和泛音稍弱
    参考线材:mit5,古河单晶铜散线
    
    
    超时空quantum cx,一直听说超时空的线材适合胆机或马机的cd,所以特意借了回来,最深刻印象的是柔软自然的高频,很“顺”和“透”,宽松从容。分析力却让我有点失望,人声的轮廓感有模糊的感觉——可能在cd17d上太松了,凝聚力比不上金宝,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线低频下潜不错,整体自然流畅,中频偏暖。听说超时空的平价线材分析力不算好,我想是价格原因吧(quantum cx原价800)。特别提一下,超时空的速度不觉得很快,估计方芯铜系列才是名副其实的吧!
    
    优点:高频柔顺,空气感好,自然宽松,高低延伸可以
    缺点:有点“柔焦”,分析力稍欠,密度差点,捉地感和实在感有待提升
    参考线材:aq jade 、kimber pjk
    
    
    kimber pjk,首先说一下,这条是用散线加cmc头,并非原厂的web头,不过线身倒是
    
    力高行货。与超时空相比,金宝的紧密程度倒是印象深刻,结像细腻,控制力出色,中性度更高。如果说超时空是自然和流畅,那么 pjk就是理性沉稳。高频适度,低频也处理得稳稳妥妥,干净利落。中频pjk厚度和密度都不俗,刚柔适中。但较明显的是,高频和低频的延伸都略为不足,与audionote的参考银线比较,输了高频细节和低频的量感,可能由于偏理性的原因,场面的活生感和现场感是其弱项。
    
    优点:控制力十分出色,细致中肯,中频厚度高,密度,分析力出色
    缺点:太“干净”,高频有缺失,低频量感和下潜不够,质感铺垫不足
    参考线材:audionote,quantum cx,aq jade
    
    参考器材:rogers ls6a/2,mfa2,cd-17d,cmc合金电源线
TOP
22#

论音响线材
    在音响界,除了讲究功放、音箱、音源等设备外,对信号连接线材也颇为讲究,每条线的价格在百元至千元甚至万元的天价,对此有人则不而为言,认为为了改善音质将钱和精力投在线材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线材对音质的改善非常微小,和它的价格相比严重不平衡。那么信号线究竟对音质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不是一个音响发烧友,所以没有发烧友们对线材的迷恋之情,但我也否定线材无用论,我以一种务实的心态来论述一下我对音响线材的看法。 任何传输电缆都可等效为由电阻、电容和电感所组成的分布系统,由于存在电容和电感,所以传输电缆就具有其特殊的频率特性,即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时延(也即所谓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呈现不同的阻抗,显然,这会使信号产生一定的失真。另外,电缆的电阻也会对信号产生损耗,但由于音响信号连接线通常都比较短,这种损耗可忽略。可是音箱连接线就不能忽略了,因为功放与音箱的连接线较长且传送的功率大,连接线的电阻对功放输出级会造成直接的影响(负载阻抗变大)。传输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特性阻抗,虽然在音频电子电路中的小信号配接上,阻抗匹配没有高频电路或大信号电路那么讲究,但如果相差太大也会影响重放的音色。 音频功放的音源大致有:收音头、磁带放音头、cd机、电唱机等,这些音源的输出阻抗各有不同,所以在配接时线材的特性阻抗应与音源设备的输出阻抗相近。 我们可将信号线分为强信号线、弱信号线和标准信号线分别进行讨论: 1、强信号线是指音箱与功放之间的连接线,这类线往往没有屏蔽层,对于这种线材,关键是要降低其电阻,因为现代功放的输出电阻很低,所以对音箱线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如选用截面积大的或多股绞合线。线材从纯铜到银质线均有,比较贵价的一种音箱线为无氧铜音箱专用线,其主要特点是导电性能好,电阻率低,使用了它在重放声音时音色增加不少。由于传输线对不同频率信号有不同的阻抗,这种特性在声音的还原上表现为声音模糊不清,为此人们生产出了一种称为智能信号线的高档音箱连接线,这种线的特点是将信号根据频率高低分为两个通道,一定厚度的外层线通过5khz以上的信号,5khz以下的信号通过线的内层传输,这就大大地改善了传输线的频率特性,使重放的声音清晰通透。不过如果你的功放输出功率较小或音箱线较短就不要花冤枉钱去用这贵价线材,在这种情况下,效果并不突出。
    2、弱信号线是指话筒到前置放大器之间的连线,通常都是屏蔽线。 3、标准电平信号线是指音源与功放之间的连接线,它的传输电平在1v左右,也是屏蔽型的传输线。这种线在音响界使用最广,令人感兴趣的是,用不同绝缘介质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线材对音质有微妙的影响,为此厂家生产了多种型号规格的线材而满足人们对音乐欣赏层次不同的要求。高档成品线,用涂有防静电层的尼龙编织套作外层,内衬金属屏蔽套然后用无氧纯铜作芯线,再配以镀金插头,防止插头接触不好而产生噪声。标准电平信号线材的品牌有:美国的monster standrdinterlink(怪兽)、audio0uest(线圣)、supra(鳖鱼)、m0niterpc(魔力)、space&time(超时空)、m i s s i o n(美声)、patrdnics(柏力)等等。日本的makurawa(麦露华)、denk0(登高)、patrd n i c s(柏力)等等。日本的makurawa(麦露华)、denk0(登高)、0sonic(奥索尼克)、p c 0 c c(古河)、acrotec(日本矿业)、hisago(含沙果)、力士、金嗓子、等等,以及欧洲的philips(荷兰一飞利浦)、v d h(荷兰-万登哈尔)、i x o s(英国-爱索丝)、0rt0f0n(丹麦-高度风)等等,这些线无非都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来达到改变频率特性从而改善重放音质的目的,充其量也只起到改善音乐表现力的作用。 如果你不是一个音乐迷或你的功放档次太低,你千万别花冤枉钱去买这些贵价的音响线材,因为如果你的功放对音乐表现力本身就先天不足,用一般的线材和用贵价线材效果是一样的。据我的一个音响发烧友告诉我,如果你的功放价格不超过2万元,选用贵价的线材根本显不出改善音质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套音响系统,标准电平信号线材的选用对音质的影响只起辅助作用,贵价的音响线材只能钟情于贵价的功放。根据输出功率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音箱线材最实际。
TOP
23#

aq cv6喇叭线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0687&ntypeid=10
    
    “仿佛缪斯降临在歌唱。”这是我在北京“大家的名线屋”处听这款今年10月刚刚上市的线圣cv6时想到的第一句话。
    
    买线时一直在“伦敦”和cv6之间摇摆不定,我喜欢“伦敦”的味道,但心中又对刚出来不久的cv6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因为线圣的线一直以味道“正”而知名,最早的考虑是买1400元的cv4,但想想还是再“烧”一把,让我的皇太子春宫图再“毒”一下我的耳朵。
    
    在店里开始比听,先放的是“伦敦”的喇叭线,我选了一张我熟悉的古尔德弹巴赫的哥德堡1981年版本,店主名线屋说选的好,这张碟最适合试音了。其实我选它是因为古尔德是我很喜欢的钢琴家,在北京的圈子里,这张碟几乎人手一份,颇有前几年里赫特版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的重现,这几年时尚古尔德。发烧大诗人欧阳江河和王家新都在《爱乐》上用几千字谈这个1981年的版本。
    
    开听了,先用“伦敦”喇叭线,感觉是那种“银彩声”,但颇郁结,像九月雾中的伦敦,像一个落寂诗人漫游的伦敦,有一些感觉被推远了,一种迷离感,好象一个人在雾中找着一个国家的轮廓——音乐的国家,发烧的异乡和他处-------从网上知道。“伦敦”是银彩系列最低价的一款,所以,这次听我并没有“找到要买他的欲望”那种心电感应。提一句,我的信号线用的是“伦敦”。
    
    换上aqcv6,在实听之前曾有调音师告我,aq线很本色,很厉,像刀剁豆腐的感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啊)。我其实也担心这点:会不会声音太硬了?一开声,我感到好象被什么光“照”了一下,觉得“中毒”了:我听到了一种很“正”的声音,而且控制力很好很到位,很质感,很有空气感。而刚才听“伦敦”喇叭线时觉得“状态”没出来,有一种置身于“郁结的雾”的感觉。声音如同穿了一件“伦敦雾”大衣的人在散步--------味道氛围是有的,但总觉得有些“看不清”,像一个谜语。
    
    而cv6顿使我有拨开雾云见太阳之感触,原来发烧中的“中毒”就是这样的啊,怪不得有张在发烧界鼎鼎有名而我刚刚知道的试音天碟叫《黑毒》呢?
    
    加了dbs的电池版cv6声音听起来很晶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诗意和空气感很好,当然也很结实,有底盘,力量感就像一种很有质感很实在的“铜”----------他(它的声音走向)无疑是男性的,就如同上世纪30--40年代的大师级钢琴家发出的声音。我原来一直以为aq线只是还原性好,一直认为他是一种“没有想象力”的线。原来我错了。
    
    拿掉dbs,我们又开始听普通版的aq cv6,我感觉声音更硬了一些,那种“诗意”感好象消失了,也“干”了点。我原来以为加个电池的线材算不上“正门”,有点小聪明。但听比过后,有个念头:加了电池的cv6像一个有“变”量的系统,电池量和电介质的量肯定是有变化的,而我们在播放每一张唱片时,肯定对整个系统有一“变量”的影响,几乎每一张唱片的播放在理论上都会有未知的不同-吧---------另外,当然更重要的是听感上的不一样:我认为,加了dbs的cv6就像为一场音乐会加了个“月亮”那样的感觉。
    
    听说电池可以用3年,有个指示灯会告诉你是否到更换电池的时候了。加了dbs的cv6卖2800元,(和我那款欧博小胆机一个价钱啊,要是让我妈妈知道我买根电线花那么多肯定认为我是完全疯了啊。)比普通版贵了800元啊(里面也多了更芯线),但我因为听过2者的异同,我还是咬咬牙买了最新的dbs版的cv6。
    
    今天刚刚拿回家我的“心头好”,迫不急待地上线开机试听,放了张吉泽金的历史录音唱片,一开声立马觉得有种不一样的气息扑面而来,是一种贵气,声底安静,质感,密度感和以前大不同。cv6和我的伦敦信号线搭配如一,体现出了一种新的气象。而且,我觉得和我用的欧博c1。1cd机也很吻合:我上月用了伦敦信号线后听音乐听出了一种味道(专家们说是银彩的独有味道);现在再加cv6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款cv6真的很适合欧博cd机,两两相交把那种音乐意义上的“质感”表现得触手可及——甚至让我对质感这个词有一个新的认识。cv6喇叭线表现出的质感和控制力绝对是和欧博1。1cd机相配的。
    
    听着唱片,我觉得找到了一种“清澈的珍珠”的感觉,当然,一对刚出厂还没有煲的线(我的毛病是未煲先听),我现在听着还有些不自然和生硬,有些沙哑的感觉。但它的气质已令我动心,“在人海之中,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是啊,缪斯已经开始歌唱,我也在大发烧中找回了一种青春的感觉。
TOP
24#

miterminator2讯号线和喇叭线
    
    miterminator2是miterminator 系列中最顶级的型号,整个miterminator系列共有2,3,4,5四个秃牛煌男秃呕嵊胁煌寤腡erminaor network。而线身粗幼反而分别很小,而不同的t.n.就有不同的eear系数比率,mit2是最高的16.3,而最小的mit5虽只有看落颇低的4.9,但亦已比一般所谓发烧线强了百倍。mit2喇叭线的eear系数比率跟讯号线一样是16.3,若是mit2 bi wire双线分音型号eear系数比率则更强更高,有20.4。嘉迪是次试听只是mit2型号。mit2喇叭线同样network,而接线头是用mit独有的“iconn”百搭接头,无论你要什么类型接头,如蕉去蕉,蕉去叉,又或是叉去蕉,或叉去叉,而叉又有分大叉和细叉,总之发烧友无须头痛接头问题,总之叉叉蕉蕉都 用。
    
    邂逅、厌恶、欣赏
    
    试听mit2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近来有颇多万圆级别的扩音机和扬声器在测试,为求能全面探讨每件器材的个性底蕴,特别向各代理情商借来多款中价线材,mit亦是其中之一。挟著名气而来的众多牌子中唯一有terminator network的,所以嘉迪首先就接驳了mit2试听。前文嘉迪曾提及最初接上mit2时并不喜欢其表现,是真心说话,并无虚言。不喜欢的原因是举凡每次换线,皆有声音特性和音效上的改变,这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但甫接上mit2后 ,声音真是太“崛”了,声尾差不多完全无哂,人声是厚了,但毫无生气;低频倒像是在分音器上强调了数个分贝,够晒夸张,收放亦未够自如,紧崩崩的,心想唔会卦?mit素以岩夹原子粒机出名,今次夹套系双原子粒后级无理由效果差成甘架,唔会只系浪得虚名卦?好,就当你系全新线开声,姑且煲你一轮再听可有变化,不然的话,还给代理话唔识欣赏好了。如是者每天於离开杂志社时都换上mit2不停的run了三个多星期,共约三百小时,有一天早上正准备除下mit2换上其它接线试听时,当时正在不停重播蔡琴民歌刚好到第十首恰似你的温柔,一开首的结清晰而极有质感,连弦线韧度和弹跳感都比前活泼跳脱得多,再听蔡琴的声音,亲切而富有感情,齿音清晰,厚度极人士,连身躯的形体亦隐约浮现,而结他就像浮在空中一样。当下放下刚才准备换上试听的接线。mit2已煲念进入状态了,当下抽出经常用作试音的cd,越听越好味,越听越醇厚,试听近期最hot天碟fim xrcd019《丝竹管弦》第二首「渔舟唱晚」,以古筝独奏,不是夸张的说,mit2可能是同级线中最富韧力和弹跳重力感的,以前像吸乾了的空气亦释放了出来,音响就是这样奇妙的事,你可听到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声,但却听不到静止时空气的声音,但听此曲时却可感觉到凝聚在筝四周那份无声无息的空气,再试其它不同类型音乐,发觉mit那份独有珠圆玉润的感觉越听越甘醇味美,使人有一份甘愿沉溺下去的感觉。低频的厚度和劲度亦是同级中难有敌手的,例如听fim另一张天碟xrcd019《三盲鼠》中的牛筋有些声音是每一下一下的听到“蓬”,“蓬”,而mit2则是“蓬,蓬”每一下牛筋的韧度,下潜力、量和泛音都有更说尽的细节。
    
    每一件器材或线材皆会有其独有的音响烙印,就以mit2为例,“强”是他的本性,而“劲”就是他的本色。使用了mit2,整个系统就像长出了一身结实的肌肉,劲力亦更为充沛,即使重力出击亦胜任有馀,真想听听mit2bi wire 喇叭线,看他比single wire靓声多了几多。
    
    mit erminator 2接线售价:$1,360.00(11.2m) , miterminator2 single wire 喇叭线售价:$2,400.00(8’)
TOP
25#

令我动容的音质与音乐性
    
    与参考线相比,golden reference有许多声音特质让我非常喜爱,其中以
    「音质」和「音乐表情」最是令我激赏。
    
    弹性、松软的音质,是我听到这款线材的第一印象。松软的特质在许多新生
    代线材上都可以察觉,这是因为厂商懂得去平衡现代器材高解析力的声音走
    向,例如power source、strightwire等品牌都是个中翘楚。不过,透过
    golden reference的松软特色,我还听到了在参考系统上前所未有的音质弹
    性,尤其是琴弦的张力表现,便在这种弹性质感上显得格外地清楚。用al
    di meola的「winter night」测试,近距离拾音下的吉他声音依然清脆,松
    软适度的声底却是参考线材所没有的特质,琴弦张力更是让细微瞬时、凝聚
    形体有着超水平的演出。
    
    音乐表情,是很难用具体「音响性」来说明的形容词,因为它不属于音质、
    音色或是任何一项「音响二十要」表现。可是,「生动的音乐表情」确实是
    golden reference让我喜爱到近乎的一种声音魅力。我常用「dave’s
    true story」这张cd测试人声,它的录音水平并不算特别高超,但是其中女
    歌手kelly flint的唱腔与声音特质,可以让我很容易察觉系统的中频质感和
    音色为何。以往带着这张cd四处聆听,只晓得kelly flint的歌声很迷人,
    包括在我自己的系统上也是一样,但是从audioquest diamond换上golden
    reference之后,却赫然发现她的演唱表情浮现了 - 一点都不夸张,我隐约
    在音场中看到她娇媚的表情!用最通俗的说法来形容,golden reference有
    一种「ㄋㄞ声」(台语),验证在小提琴上就是丝丝入扣,播放女声就是一
    种慵懒娇媚,谈质感、谈音色,在这种尽兴的音乐享受过程中都显得无关紧
    要了。
    
    其它令我欣赏的声音特质
    
    各频段的音色一致性,一般在线材的声音表现中较少被提及,不过golden
    reference在这方面的优秀演出,却让我不得不特别注意到。一般我们常说银
    线的高频比较亮丽,铜线的中频比较丰润,或是李兹线的中低频特别饱满,
    我必须告诉您,这些说法对golden reference而言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因为它的各频段特质都很均匀,音色也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大编制的管
    弦乐团录音中,不会硬生生冒出特别壮观的大提琴组,也不会有赫然嘶吼的
    小提琴群,而是各群组间量感一致、音色一致的和谐表现。以小提琴或是吉
    他独奏来测试,高、低把位变化没有断层,音域之间也没有明亮与晦暗之
    别。这种特质可以称为音色的平衡,也是音乐性表现的重要元素之一。
    
    音场深度、层次感好得夸张,这项是我比较不愿意提及的golden reference
    优点。理由呢?因为线材首重搭配,音响迷要先了解该款产品的特色为何,
    再依照自己的需求作取舍,在评论中谈及这种纯音响性的某些神奇特质,可
    能会导致不明究里的人将其奉为仙丹灵药。虽然,经由golden reference诠
    释的爵士音乐现场录音,我可以从中清楚感受到各乐器之间的前后距离;在
    多轨录音的作品中,不同乐器所用上的人工残响参数异同,也可以藉由
    golden reference表现出来。不过,这是在系统原有的表现上加权,而不是
    用上这款讯号线就可以将其它器材的缺点给掩饰过去了。想要得到golden
    reference的音场深度与层次感优点,请先将系统在这方面的表现给调整出相
    当水平来,再去领略设计者所带给您的附加价值。
    
    低频凝聚力,是golden reference带来的另一项惊喜。前面提到它具有松软
    的个性,不过这是针对音质特色的描述,并不代表它的声音会松散,这点光
    是用随便一张低音乐器的录音就可以轻易察觉。我拿「宇宙河马」录音来测
    试,无论是wilson benesch bishop、atc scm-100p或是mbl 300d的任何
    搭配组合,用上golden reference之后的低音线条都会显得格外出色,形体
    感与精准比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如果您也是diamond的用家,听到这款铜线
    的低频凝聚力竟然比银线还出色,而且还是很饱满的凝聚类型,恐怕也要和
    我同声感叹:太过分了!
    
    这是一款参考级线材
    
    george cardas说,他设计golden reference的目标是创造「终生聆赏的乐
    趣」这种价值等级。以一组1.5米长度的平衡讯号线来说,将近五万元的定价
    确实是相当高昂,所以即使我非常欣赏它的表现,但是也不会用「便宜」这
    样的用词来说服您购买,更无法赋予它「最佳推荐」的赞誉。不过,以
    golden reference讯号线的设计理念和声音特质,我仍然要说它是物有所值
    的线材;若是就目前市面上动辄六位数的发烧线材价格来看,我更要说它的
    表现水平相形之下绝对是「物超所值」。
    
    如果这种价格远远超过您的消费哲学,请不要去听它,以免乱了您多年来的
    坚持。对于买习惯了高价发烧线,甚至于消费等级远超过golden reference
    这个价位带的人,我建议您一定要找机会试听看看。或许,您将会像我一
    样,迫不及待地将这款george cardas的最新力作列为参考标准。
    
    
    注:等角螺线由瑞士数学世家bernoulli第二代jacques i(1654-1705)
    所提出,其理论为切线与中心到切点的联线永远保持等角。以前曾有人将这
    种bernoulli等角螺线说成archimedes螺线(阿基米得螺线,也就是曲线与
    中心的距离与所绕圈数成正比),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说法。杠杆原理、浮体
    原理、π值求法和圆柱含球成定比等,都是archimedes(公元前287年-212
    年)一生的伟大成就,不过并没有包括等角螺线在内。
TOP
26#

收藏先!
TOP
27#

楼主辛苦了,这样的好贴一定要顶!
TOP
28#

开眼界呀,慢慢消化消化。
TOP
29#

怪兽发烧线材技术特点
    美国怪兽(monster)旗下的线材从中低价位到高价位,从音频、视频信号线到音箱线、数码线等都有生产
    ,其产品可说是种类齐全、琳琅满目。其z系列音箱线是怪兽结合自己多项专利技术制造的,其中有独家
    专利的time correct线材编织技术,这种技术能有效消除信号传输时的相位误差,让低、中、高频信号的
    传输速度一致,以获得较佳的音像表现。另一个magnetic flux tube专利技术能将线材的电磁感应降至最
    低,以减少对信号的负面干扰。pex特制绝缘体能有效隔离外界噪声,保持信号的纯净度,从而提高音质
    表现。独家专利的multi twist编织结构能增加音频的清晰度,充分展现出声音细节。专利duraflex音箱
    接线端子能有效防止因长期使用所遭受的化学变化及磨损,以延长线材寿命。这些专利技术都是怪兽独家
    研制开发的,也是其产品获得广大使用者肯定的关键所在。怪兽z系列音箱线秉持其特有的专利线材制造
    技术、线材结构、导线编织方法,以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带来绝佳的搭配选择,是值得发烧友们所关注的产
    品。
TOP
30#

mit发烧线材技术特点
    美国mit发烧线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人们对其最深的印象是它每条线身上都有的那个金属盒。这个盒子是
    mit令音乐重放完美的"灵魂"所在,它包含了mit独家的线路、电阻、电容等元件,使不同频率的信号能在
    同一时间传输,不会产生时间上的延迟,也不会损失传输信号的电流量,保证信号及动态能原汁原味地传
    送。据mit称,目前市面上仍未有一条能本身百分之百保证所传输信号没有损失的导线,不管在编织、屏
    蔽、接地等方面下功夫也未能达至百分之百效果,而mit独家设计的这种线路(指金属盒内的线路)正是
    针对导线本身缺点而设计,所以是接加在导线中的。针对不同导线的缺点,不同型号的mit导线采用不同
    的线路。
    mit独步天下的模件式线路如cvt连结、it输入终结者、ot输出终结者等深获好评。如其极品高级系列中的
    mi-330 shotgun信号线、mh-750 shotgun音箱线采用了mit独家专利的四种线路技术:isn阻抗匹配、osn
    输出匹配、sevo轰天炮界面、nsmnt多重噪声消除线路;其中mh-750 shotgun轰天炮音箱线设有单线、双
    线分音型号,mi-330 shotgun轰天炮信号线备有单端同轴及平衡端子两种接口供选择,并且分高、中、低
    三种阻抗款式以配合不同类型的放大器。
    而其示范级系列之中的mi-350 shothun evo信号线和mh-850 shotgun evo音箱线,则采用了mit独家专利
    的6种线路技术:sit音像稳定线路、it输入终结者、ot输出终结者、sevo轰天炮界面、cvt连结及ist音像
    选定技术。如厂家称,sit技术 能令结像凝聚、准确,质感强烈,jfa噪声消除技术,可提供干净无瑕的
    背景,令微细音乐信息和动态表现得以重现。而mit最新的旗舰oracle音箱线设计更独特,其中的v1音箱
    线的模件式设计可提供最方便及容易的接驳方式,其模件可升级,整个模件(即金属盒)采用机械震动导
    向式避震设计,可将震动对线材的影响降至最低。v1音箱线频宽甚阔,易于匹配各种放大器和音箱,甚至
    对sacd和dvd audio的5hz-100khz频率亦应付自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