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johnleeh兄的系统:
前两天介绍了小提琴、钢琴、古典大乐队的表现,作为听音全面的发烧,不能忘记播人声、室内乐、爵士乐和中国乐器的综合表现。
试听的CD主要由johnleeh兄提供,内容较全面,我们也自带了一些“柏非”和江南的地方戏“锡剧”等的靓声录音。
人声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乐器”,我们对其灵敏度极高,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被我们形容为“味同嚼蜡”、“呆若木鸡”,更有甚者,有的系统播人声HIFI感十足,空气感、口形聚焦、口水声、质感都不错,可就是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好象是在说我自己的器材哦,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有点像公园里老外穿着清朝皇帝服装拍照,让人除了想笑再无其他印象——本来嘛,娱乐一下,玩玩而已;又有点像小学生大声的在背书,一句话:形似而神不似——貌合神离是也!
johnleeh兄的器材一开声,就让人感觉确实是有个“人”在“歌唱”,老实说,HIFI性并不抢镜,“赏乐”大于“试音”的成份。女声不能说是美若天仙,但歌声依然让人沉醉,女高音直上云霄而依然感觉不到紧绷;男声则磁性和份量十足,自然传神,气息清新。我觉得太过注重“优美、细腻”有时就是一种音染,因为人的表情有喜怒哀乐,歌曲也因剧情的需要时而抒情,时而歌颂赞美,时而愤怒,时而让你开怀大笑,时而令你潸然泪下……除非你永远只听一种类型的歌曲。
johnleeh兄的调校花了大量功夫,人声的表现也符合他的哲学观(审美观)——天生丽质,浑然天成,不事修饰,不过多追求刺激,不求最HIFI,但求更接近“形神兼备”的“LIVE”——(活的或现场的感染力)。
室内乐听了DECCA“帆船”——罗西尼弦乐奏鸣曲,整体较抒情,弦乐组的“群感”较佳,平衡丰满富表情,甚为悦耳,如能再活泼生猛些则更合我的口味。
当天还听了几段爵士和民乐。牛筋甚为有力亦具份量感,SAX能听到空气在管壁的流动,戏曲中的二胡的琴腔共鸣、擦弦的松香味,琵琶拔奏的弹跳力等等均有较高的表现力。
johnleeh兄的系统的表现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应可知其全貌了。就玩HIFI而言,有一点很关键:“事在人为”,要知道,HIFI效果和音乐感染力始终是人“玩出来”的,好比给你天下最好的菜料、调料、厨具,你若没有高超的厨艺,你能烧出真正高水平的美食吗?精心的搭配和悉心调校再加上广博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谦虚心态,是玩出靓声的不二法宝。johnleeh兄正是凭着他这样的知识、财力和执着的烧劲而玩着,追求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