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日身中HARBETH+NAIM联手之毒 [复制链接]

查看: 13189|回复: 73
11#

以NAIM的理念,音源和电源优先。
NAIM音源的价格远高于功放产品,可见厂方对音源的重视。不知届时CDX2到位后,厂家推荐的这套西装推雨后,会是个怎样的光景。
TOP
12#

可惜只能去找二手的了
TOP
13#

NAIM 的CD3.5不错
直板的外形,干净整齐,虽不如现在的简约和内敛,也是很耐看且经典的机型.
TOP
14#

NAIM CD3.5 CD机

    音响界的跨国公司过去两三年为下一代的音乐软件制式争论不休,在此影响下,CD与CD机的销路迟滞不前,在下一个制式(DSD或DVD-Audio)尚未有定案之际,消费者想更换CD机时有所疑虑自是理所当然,身为CD机用家,我过去一段日子也抱着同一观望态度,总之一日尘埃未定,就不愿意在CD机上作任何重大投资(连我家中的一部Wadia 27也没兴趣去"升级"为24/96解码线路),但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却出现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CD机素来不耐用,经常使用的话,两、三年后便周身病痛,经常窒步跳线,令人不胜其烦,此时此际,如果不换机的话,究竟还要等待多久?此外,一些兴致正浓的发烧友很想购买更高级的CD机来改善音效,如果说现在要"忍手",那又要忍到几时?作为音响界传媒一份子,我想趁这一篇推介Naim CD机的文章向读者提供明确的指引。

    根据最近的形势显示,由Sony/Philips主推的DSD制式原已占了少许上风,而Sony生产的DSD唱机也已刚刚在日本面世,但最新的消息传来,此DSD唱机只能播放SACD,而非原先拟订的SACD与CD兼容,不论厂方如何解释,事实证明由于变数太多,这一场DSD/DVD-Audio之战方兴未艾,由于代表DSD与DVD-Audio的两大阵营势均力敌,在巨大商业利益影响下,双方化解争端的时间显然需时日久,发烧友已等了两三年,可能再多等两三年也未见端倪,在此形势下,我认为等待有如白耗光阴,人生苦短,有时间有财力的话,就应该尽快换一部更靓声的CD机来享受音乐,什么下一世纪制式之声大可抛诸脑后,我们没有水晶球,无从预测下一代的音乐软件属何制式,但我们清楚知道,经过20年进展之后,CD的声音已具有令人满意的传真度,足够听音乐有余,基于此,我向急欲更换CD机的朋友推荐这部Naim CD 3.5。

    Naim是英国名牌音响厂家,建厂二十多年来一直生产质高声靓的音响体系,旗下产品多元化,由唱臂、前后级、CD机于扬声器一应俱全,Naim能够经历二十载风浪而依旧站稳脚根,规模扩大,并始终由同一个老板(Julien Vereker)统率,与其产品的高质素形象和价格定位有关,Naim给人的感觉是低调、沉实,不尚花巧,但用料精良,保证"靓声",而价钱则比竟争结手贵出少许,但以价论货,却从来不会给人"抢钱"的感觉。Naim的用家通常都很忠心,一部机或一对音箱就听上很多年,甚少更换,要"升级"的话,也只会购买Naim的更高档产品,故此Naim产制的音响器材很少在二手市场流通,我自己初听产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我在一位朋友家中聆听他的Naim的前后级组合推动的Linn Lsobaril扬声器,音乐感之强烈与爆棚时潜力之优厚至今难忘,这位朋友在播放完音乐之后还特别把Naim的机壳打开,让我察看机内的布局和猛料,我对Naim认识的第一课确实印象深刻,十多年后,Naim CD 3.5送抵试音室开声之后,机身外形和结构给人那种典雅而实净的感觉依旧不变,它连机壳的制作都是用料考究,而放置CD的拖盘更是Naim独有的设计,拉出拉入之间严丝合缝,这种机械上的结实感当然增强用家的信心。

    执笔之际,Naim CD 3.5已在试音室播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以其声音水准计算,它确是相当超值,在同样价钱的CD机之中,它有三点肯定胜过任何对手,一是音乐感,二是质感,三是爆棚动态。

    先说音乐感,这是抽象而又实在的一回事,CD机播出来的声音能令人感动、陶醉、甚至闻歌起舞者就是具有音乐感的。而令人遗憾的是,市面上万元以下CD机具有音乐感的实在数不出几部,万元以上的CD机会有较佳表现,但也非每一部都能重现音乐的动感和节奏感,Naim CD 3.5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用它来播放的Gary Karr《Japanese Songs》时,琴声动感之强烈足以牵动心灵,令人听到久久不能平静下来,Naim有此成就,当然是与Mr.Vereker的设计与校声功力有关,事实上,他最清楚音乐感为何物,故此在CD面世的头几年,他认为声音尚未达到一定的档次,所以不产制CD机,直到1990年,他觉得CD科技已经成熟,真的可以重播"音乐"时才推出数码产品;吾友冯大夫昔日在英国读书时已心仪Naim,近日竟斥巨资(七万元)购入Naim最高档的分体CD机CDS II,我问他CDS II有何优点令他作此勇敢投资,他答道:"音乐感罗!"冯大夫果然识货。

    谈到质感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种声音特色比较容易由扬声器反映出来,例如优质的号角扬声器播放音乐特别有"质感"乃是公认的事实,而Naim CD 3.5营造出来的声音却正是给人这种感觉,它重播的人声、钢琴和萨克斯好像特别有聚焦力和立体感,也由于乐声中这种质感令其声底给人一种强有力的感觉,于是在播放歌剧的咏叹调时,男女高音会唱得更为"尽情",而爵士乐的鼓声则拳拳到肉,剑及屦及。

    Naim设计的音响器材一贯注重电源供应,所以Naim CD 3.5的爆棚动态特别凌厉就不足为奇了,在Naim CD 3.5之前,我使用的Goldmund/Altis分体数码重播组合爆棚时力发千钧,高潮片段的乐声的瞬变和冲击力原已属典范级数,但换上Naim CD 3.5之后,不论播放《Carmina Burana》还是《Star Wars Episode 1》,爆棚的气势、力道和强弱对比都不逊于Goldmund/Altis,以此作准,Naim CD 3.5应是同级CD机之中爆棚动态最佳的一部。

    Naim CD 3.5的优质产品,其声音与制作质素也反映在售价之中,"精打细算"的朋友或者不会考虑它,但对成千上万等待换机"升级"的发烧友而言,它是最佳选择,而我更相信,亲耳听过Naim CD 3.5的朋友一定会同意,它的音乐魅力实在难以抗拒。
TOP
15#

前面听recorders兄提到naim三个阶段
不知兄台能否介绍一下三个阶段中的代表机型,及表现能力的逐步变化过程。
无缘聆听naim的音乐历程,故想从兄台处过把干瘾。
TOP
16#

顶一下
还在等recorders兄介绍“naim三个阶段的代表机型,及表现能力的逐步变化过程”
TOP
17#

^_^
TOP
18#

HARBETH SHL-5 没有低音?
大概是程度的问题吧,雨后的箱子低音不是很重很结实的类型,但控制住后,轻松自然的低频还是非常容易展现出来的。
TOP
19#

recorder兄能否介绍一下NAIM的CD3.5和CD5啊?
TOP
20#

谢recorder兄回复
有空的话请多发些naim音源的使用感受,我比较有兴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