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仿如天籁的人声! [复制链接]

查看: 11540|回复: 71
31#

[upload=jpg]Upload/2005521934138564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5219342768139.jpg[/upload]
TOP
32#

漂泊的音乐诗人舒伯特(ZT)

   维也纳的朋友很久没有看到舒伯特了,他们都不禁怀念起这个善良害羞、个子有点矮胖、面孔圆圆的落魄音乐家。平时每隔一阵子他们都要聚会一次,听舒伯特发表他刚作好的新歌。可是最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舒伯特老是不出现。

   有一天,舒伯特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很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一阵子他闭门作曲,刚完成一套二十四首的联篇歌曲,曲名是《冬之旅》。

  他一说完,马上打开钢琴,自弹自唱起来。朋友围绕在他身边,或站或坐,静听他的歌声。渐渐地,大家都有一些异样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只没有人要的野狗,瑟缩在寒冷的野外,又冷又饿,茫茫人世,竟找不到一个稍许温暖的地方。终于,舒伯特唱完了,大家又感动又难过,久久说不出话来。一个朋友打破了沉默,静静地说:“我很喜欢这些曲子。”

  大家都有一个共通的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大家都觉得,舒伯特这一套歌曲简直就是在描写他自己那漂泊的一生。只是大家都不能了解,怎么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会有这样一种苍老、凄凉的心境。大家都没有想到,浪荡了十多年,舒伯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事实上,《冬之旅》是舒伯特真正的“天鹅之歌”,是清高脱俗的天鹅临死前发出的最感人的歌声。过了不久,舒伯特就去世了,享年只有三十一岁。

   舒伯特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他出生在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音乐。

   他的父亲希望舒伯特能够像他一样,当个教师,至少在生活上比较稳定。但是,他不喜欢教师那种刻板的工作,他宁可为了他所喜欢的音乐,去过一种没有固定收入的生活。

  从十七岁开始,他就漂泊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有时做人家的家庭教师,有时帮人家作曲,有时干脆靠朋友接济。舒伯特生性善良、乐观,并不以这种生活为苦,他又喜欢交朋友,只要能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或弹弹唱唱,他就会非常高兴,于是,在他的周围便聚集了一群青年朋友。渐渐地,大家发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写得实在很好,朋友的聚会常常就变成舒伯特新作的演唱会。在这群朋友的赞赏与赞助下,舒伯特也就生活得很满足了。

   但是,舒伯特到底是个年轻人,他也向往爱情,憧憬着更美好的生活。他心里也有一些“希望”的种子。他曾轻偷偷地爱过几个女孩子,但以他内向的个性和漂泊无定的生活,这样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

  有一天,他读到一本故事诗集,内容是说,有一个流浪各地的工人,在一座磨坊里工作,爱上了磨坊老板的女儿。但是老板的女儿爱的却是别人,他只好伤心地离开,又到别处去流浪了。舒伯特读后大为感动,立刻把这诗集谱成歌曲。这就是他早年写的最有名的联篇歌曲:《美丽的磨坊少女》。

   《美丽的磨坊少女》是舒伯特的“青春之歌”,我们从这里可以听出少年舒伯特的心声。

   他憧憬爱情,满怀希望,但爱情与希望却与他无缘,只能过一种孤独而落寞的生活。“那少年的心啊,正在淌血”,这就是《美丽的磨坊少女》的心境。不过,这终归是青春之歌,虽然感伤,到底还有热烈的追寻与惨痛的失望。

   但天鹅之歌《冬之旅》就不是这样了。这是一个历尽沧桑、心中已不存在任何希望与憧憬的“老人”最后的叹息,里面只有凄凉与绝望。

   我们必须同时聆赏这两套歌集,才能了解一个终生漂泊的音乐家完整的心灵世界。

   然而,舒伯特到底是善良的人。不论他在少年时代经历多少爱情落空的挫伤,不论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了怎么样的一种绝望的心境,他都不曾会怨天尤人、不曾愤世嫉俗。

   他只会自怨自艾,只会自己感伤难过。然后,他再把这些自怨自艾、这些感伤难过,化为无数的旋律,写成无数的歌曲,成为一种“美”

   的乐章,来让大家晶赏。这是舒伯特一生所写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真正动人的原因:这是善良内向,一辈子孤独、落寞的维也纳少年舒伯特的心声。

   听了舒伯特这两套感人的联篇歌曲,如果我们还想多了解舒伯特,我们可以去听他的《未完成交响曲》、《死亡与少女》弦乐四重奏,以及他唯一的一首弦乐五重奏。

   在这些作品里,他把漂泊的主题,通过庞大的器乐曲,表达出独特的哲学的意义。听了这些曲子,我们会觉得,人生不过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漂泊,最后不知要归向何处。这样说来,舒伯特的一生好像就变成是人类的“牺牲”,好像是在为我们背负起漂泊的“十字架”了。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3#

浪漫的舒伯特(ZT)

    第一次听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为他那极其浪漫的创作手法所惊喜。舒伯特的天资禀性是浪漫的,这毫无疑问。他在早期接受音乐教育,11岁至16岁在理想的环境中度过,1814年他17岁时创作了《美丽的磨坊女郎》,在这期间崇拜海顿、莫扎特的作品,而贝多芬这个巨匠,也屹立在他的身边。舒伯特20岁左右时已经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佳的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魔王》、《飘泊者》、《马车夫克罗诺斯》等。
    
    舒伯特的《第一交响曲》是他16岁时的作品,是以古典派为一面镜子的漂亮的习作。晚年的《C大调交响曲》,大概是想到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写的一部大作,与第一、第四交响乐相比,是部臃肿肥大的作品。舒伯特以作曲为天职,这在他手札、信件与友人的谈话中可见。天赋的才能加上自己的磨练相得益彰,可以说他一生是在不断地付出。《b小调(未完成)交响乐》是稀有的合二为一的范例。
    
    舒伯特一生共写了634首艺术歌曲,其中的100首是按歌德的诗所谱写,其余的则来自席勒、鲁克特等人的诗歌。
    
    舒伯特经常使我们想起贝多芬。他在感情的深度上、表情的强度上以及悲剧性的广度上都很像贝多芬。他比贝多芬有着更多的诗人气质,对于歌德的诗歌,他能更好地掌握全部微妙的变化,他的心灵更为灵活,能把种种不同多变的印象和感情的焦点结合起来。在这一方面,他比贝多芬更有创作艺术歌曲的天赋。
    
    舒伯特是艺术歌曲的大师,世上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过他,甚至也没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此外,我们还应指出,他创造了一种完全新颖的方法,把艺术歌曲移植到器乐的领域中去,就在他为钢琴写作的时候,创造了一种被他称之为“音乐瞬间”的小品,这就是所谓“无词歌”的最早的标本。后来,就以这一个名称或其他的称号,一些其他的音乐家如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创作了一大批小巧的精美绝伦的钢琴诗歌。
    
    在舒伯特的非常崇高而纯洁的心灵中,有着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他是一个富于幻想的人。在他的灵魂深处强烈地充满着一种另一个世界的思想。他像莫扎特一样,很早就感到自己的生命力日渐衰竭,预感到末日即将来到。终于过早地熄灭了生命的火焰,离开了人间。
    
    天才音乐家的耳朵在听自己的声音,读自己的故事,将瞬间的感受描绘出生命归宿的歌,以此回报了他的天资。后来的我们只能在他的音乐中感受着那一份永远的浪漫。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4#

见到想要的就买,不管是什么。
英雄不问出身。
TOP
35#

舒伯特《死亡与少女》弦乐四重奏,这张碟那儿可以买到?我要买二张。
上次问四哥,他说:“对不起,忘了有没有”
TOP
36#

[upload=jpg]Upload/2005538462123442.jpg[/upload]

梅洛斯的全集值得考虑!
TOP
37#

csmlmm 在 2005-5-2 21:09:54 发表的内容
舒伯特《死亡与少女》弦乐四重奏,这张碟那儿可以买到?我要买二张。
[upload=jpg]Upload/2005538183550665.jpg[/upload]

是这张吗?
如果是,
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也许再版了吧。
TOP
38#

谢谢shinelb兄,有看到的话请短信告诉我。
TOP
39#

csmlmm 在 2005-5-4 10:30:25 发表的内容
谢谢shinelb兄,有看到的话请短信告诉我。


四哥应有的,
深圳的货是从广州过来的。
我会为你留意。
你若买到了,
请跟我说一声。
TOP
40#

四哥是个大忙人,上次我问他时,他说忘了有没有。为此还得请你帮忙留意了。当然我如果买到的话一定会告诉你的。另shinelb兄前面提到的舒伯特艺术歌曲方便的话也帮忙买下了。这事让shinelb兄费心了。多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