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1732-1809)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虽然更确切地说,海顿是交响曲的发扬者而非开创者,在海顿之前便有许多作曲家写过数量庞大的交响曲,但事实上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去听在他之前的交响曲作品,因为只有到了海顿手里,交响曲才逐渐变得成熟。在海顿浩瀚的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作品集中在晚期,即1785-1786年间的六首《巴黎交响曲》和1791-1795年间的十二首《伦敦交响曲》。所以对古典音乐入门者来说,从海顿的作品开始了解交响曲是个不错的开始,而从《巴黎交响曲》开始聆听海顿也是个恰当的选择。
海顿的《巴黎交响曲》,音乐圣经首选是Virgin发行的奎坎(Kuijken)指挥启蒙乐团版,其次是Decca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Philips马里纳指挥圣马丁、HYPE古德曼指挥汉诺威、Sony维尔指挥塔费音乐团、以及DG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版本。
关于<<巴黎交响曲>>
海顿被当时社会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匈牙利贵族艾斯特哈吉雇佣了将近30年,直到他将近60岁高龄以前,他竟然从来没有去过一次奥地利。后来据海顿自己描述,长时间地远离维也纳等当时的音乐中心相对与世隔绝地进行创作,迫使他保持了作品的原创性而不受其他作曲家的影响。同时艾斯特哈吉的宫廷乐队可以排练他所写下的任何作品,使得他有便利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实验。
海顿与艾斯特哈吉家族最初的合约明确规定他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为其他人写作,就连他为家族创作的曲谱也不允许有任何复本流传出去。但是渐渐地,海顿还是变得名声在外,甚至响彻欧洲。这是因为从1760年代开始,海顿一些作品的盗本(虽然往往是不精确的)开始出现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巴黎。巴黎也是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之一,那里的人们对海顿的管弦乐作品特别推崇,一旦当地的出版商拿到某个曲谱的复本,立刻就会印刷发行并反复上演。但是这些成功并未给海顿带来丝毫额外的收入,实际上,他可能甚至一点都不知情。更糟的是,开始出现一些顶着海顿名字的假冒作品。
终于在1779年,在海顿与尼古拉斯·艾斯特哈吉亲王签约担任其宫廷乐队指挥13年之后,亲王同意对合约进行修改,在海顿履行宫廷乐队职责之外,可以接受他人委托谱写作品。这表明艾斯特哈吉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一方面,亲王意识到海顿作品在欧洲的传播已经无可阻挡,旧合约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另一方面,亲王也在盘算着拥有如此伟大的艺术家,对于其家族国际名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亲王的这个让步不仅使海顿作为一个有着国际声望的作曲家得到正式的认可,同时也使海顿能够以自由作曲家的身份获取额外的收入,而正是后者最终导致了海顿在1790年代两次成功的伦敦之旅。
新合约之后,海顿收到了来自维也纳、伦敦、巴黎越来越多出版商和赞助人的作品索求。终于,在他53岁的时候,海顿收到了他作曲生涯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委托。一个名叫“Concert de la loge olympique(奥林匹克乐团)”的巴黎时尚音乐组织以重金向海顿定制六首交响曲,而这就是《巴黎交响曲》的由来。不同于之前海顿收到的大量钢琴三重奏、奏鸣曲、歌曲等作品的委托,显然这一次巴黎人想得到更多。对海顿而言这也是一项挑战,因为这一次他要为老练而成熟的巴黎听众特制作品,而且作品将由当时顶尖的音乐家来演奏。如同他的弦乐四重奏54、55、和64号作品一样,我们可以在巴黎交响曲中同时感受到迄今为止海顿音乐中的两个特性:公众性和私人性;也就是说,海顿把他个人温文尔雅的流行风格通过当时复杂、专业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出来。同时巴黎的管弦乐队编制比起海顿所指挥的艾斯特哈吉宫廷乐团要大得多,而在此之前,海顿的几乎所有早期交响曲都是为小编制的宫廷乐团所作。这使得海顿可以写出更有份量、更辉煌的交响曲作品,为作品涂抹重彩,使管乐手无论在合奏还是独奏时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海顿欣喜地接受了这份慷慨的委托并以极大的热情于1785-1786年间投入了这六首交响曲的创作。他好像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在这六首交响曲中呈现给法国人,无论是他作品中最具创造性的结构复杂的第一快板、还是示范性的类型丰富的第二乐章、抑或是一系列精致得令人吃惊的小步舞曲、当然还有那些机智、诙谐的结束乐章。作品于1787年在巴黎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些作品不仅在巴黎出版发行,更传播到了伦敦、维也纳、柏林、和阿姆斯特丹等地。这六首交响曲就象是海顿对交响曲这一作品形式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使是其日后的十二首《伦敦交响曲》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