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曾喜欢过的摇滚乐队 [复制链接]

查看: 7399|回复: 57
11#

好!音乐没有好坏,只有不同。
TOP
12#

上海中图应该还有吧.
TOP
13#

转贴:Extreme和Nuno简介及唱片解读

出处:摇滚帝国论坛 作者:rock80
在80年代新兴的 Heavy Metal 乐队中,Extreme 应该算是最出色的一支,只要听过他们1992年专辑《III Sides Of Every Story》,恐怕连Backstreet Boys 迷都会同意我的观点。Extreme乐队应该算是80年代末期所涌现的一大批重金属乐队中最出色的一支了。其实,他们的风格不应仅仅被局限于重金属,Rap, Folk, Jazz, Blues等都有猎涉,他们的每张专辑都是高水准之作,特别是乐队吉他手 Nuno Bettencourt 出色的表现,他是乐队的核心人物,乐队的专辑绝大多数都是他独立制作完成的。他的演奏继承了 Eddie Van Halen 华丽、多变的风格。Nuno Bettencout和 他带领的 Extreme乐队,的确是重金属中的“绅士”,干净和跳跃,是 Nuno Bettencout 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音乐来说,Extreme 是干干净净,心平气和的,以吉他为主,通过旋律和技巧来表现,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愤怒宣泄。

    Extreme 成立于己于1986年,阵容是 Nuno Bettencourt(guitar), Gray Cherone(vocals), Patrick Badger (bass), Paul Geary (drums)。乐队于1989年推出了首张同名专辑。时的乐迷们似乎更愿意看到他们心中的偶像在电视中口吐脏话,在舞台上叼着烟大摔吉他之类傲慢不驯的举止,而 Extreme 的小伙子们则显得过于健康文静,缺少花哨的包装与花边新闻,这也使 MTV 等娱乐业的宣传机器忽视了他们极高的音乐水准与严肃的立意。我行我素的乐队成员们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并没有向媚俗的音乐传媒和乐迷们屈服,于1990年推出极为经典之作——《Pornograffitti》。

    1990年,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Pornograffitti》,走的是和上张专辑相似的路线,但水准比上张专辑有明显的提高,不提Nuno Bettencourt复杂多变的吉他演奏,Gary高亢而又富于激情的演唱也为专辑增色不少,当然 Partrick 的贝斯和 Paul 鼓也很出色,但销量还是上不去,“也许乐队本身出了毛病”, 显而易见,乐队的曲风太广,有的时候甚至让人觉的偏离了重金属/硬摇滚的主线,像专辑中充满怀旧风格的钢琴抒情曲 “When I First Kiss You” ,怎么也无法让人相信这是由一支重金属乐队演唱的;还有乐队并不像其他重金属乐队那样到处口吐污言、惹事生非,似乎显得太“文静”了,这又是他们不受宠的原因,因为绝大重金属乐迷都喜欢他们的偶像摆出一付傲慢不驯,胡作非为的样子。但乐队并不想为此而改变,他们继续从专辑中推出他们认为好听的单曲 “More Than Words” ,这是一首仅用一把木吉他伴奏,没有一丁点儿金属味的情歌。没想到却一炮打响,该曲打上了 Billboard 单曲榜的榜首,从而带动了专辑的销量,专辑的销量最终超过300万张。

    1992年,旷世之作《III Sides Of Every Story》推出了,这是一张长达80余分钟的概念专辑(注,该专辑磁带版长81分钟,CD版长76分钟),说起概念专辑,以前象 Pink Floyd , Yes, ELP 这些经典前卫艺术摇滚乐队的作品已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象 Extreme 这样一支年轻的金属乐队创作的这张专辑,水准甚至超过了那些老前辈。新作推出后评论界好评如潮,专辑中除保持了上张专辑中 Extreme 特有的演奏演唱风格外,在音乐铺排和作品内涵的深度上均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专辑被分为 “Yours”, “Mine”, “The Truth” 三个部分,反映了乐队对这个世界的愤怒和担忧,从第一首气势汹汹的 “Warhead” 到结尾交响乐伴奏的到结尾交响乐伴奏的 “Who Cares”,你甚至不能说这是一张重金属专辑。值得一提的专辑中 “The Truth” 部分,共三首歌曲,却长达二十余分钟,而且一气呵成、绝无冷场,很显然这是一张需要去慢慢体会的专辑,只是 “More Than Words” 的歌迷很显然是无法再满足了。令人遗憾的是,这张精心制作的专辑并未创作市场奇迹,歌迷们对这张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的专辑缺乏应有的耐心,《III Sides Of Every Story》并未延续乐队上张专辑的销售佳绩。

    在重金属音乐极为不景气的1995年,Extreme 仍然我行我素,在 1995 年推出了一张更为自我的专辑《Waiting for the Punchline》,一反前几张专辑的雄心勃勃与精制,新专辑是本着反朴归真的精神完成的,甚至制作时也未作任何 EQ 和 Reverb 混音处理,此时乐队的鼓手已换为 Mike Mangini。乐队并没有因为重金属音乐的没落而增加音乐的商业性,专辑的下场也可想而知了。e
   Ph
   以后随着重金属音乐空间的日趋缩小,一直很少听到乐队的消息。直到乐队灵魂人物在1996年底推出首张个人专辑《Schizophonig》,我们才知道Extreme 已正式宣告解散。在Nuno的专辑中,他将以前 Extreme 里的东西抛至一边,一头扎进了另类摇滚中。1998年,Nuno Bettencourt 推出第二张专辑《Mourning Widows》。而 Gary Cherone 则过渡到 Van Halen 乐队,成为他们的第三位主唱,磨合一阵后,推出专辑《Van Halen III》,Gary 的表现不错,Eddie Van Halen 也称他们擦出了新的火花。但对于像 Extreme 这样优秀的乐队的解散,真的感到很可惜。
最后编辑gan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5491359114013.jpg[/upload]
Extreme - Pornograffitti (1990)

Extreme乐队于1990年推出第二张专辑《Pornograffiti》,专辑水准明显高于上张不走红同名专辑,这张专辑被公认为九十年代最佳的重金属/硬摇滚唱片之一,在这张唱片中,乐队成员们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天才和技巧,树立了非常个性化的极端式重金属风格。主题围绕着真爱的浪漫和社会的腐败、贪婪。在专辑中,他们作出了很强的实验性的 Heavy Metal(至少在当时),专辑中有Funky Metal 的作品“Get the Funk Out ” ;Metal + Rap 的作品“When I’m President”  ;Nuno Bettencourt 用钢琴伴奏的怀旧风格的抒情曲 “When I First Kissed You” ;还有仅用一把木吉他伴奏的纯民谣单曲 “More Than Words” ;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展示了 Extreme 乐队与市面上走红的绝大多数Heavy Metal 乐队划分界限的决心。超级吉他手 Nuno Bettencourt 以一把绚丽多彩的吉他贯穿了整个专辑,作为主奏兼伴奏吉他手他还改变了人们普遍认为单吉他乐队比双吉他乐队的音质稍显单薄的错误认识,比之于 Scorpions 这样的双吉他乐队,Extreme 显得更为沉重强悍,Nuno Bettencourt 的吉他在伴奏时如同飞速旋转的电锯,而 solo 时又如机关枪射出的凶猛火焰,这时贝司手的演奏及时地填补了伴奏部分的空白,Pat Badgerl 独特的 Scratch(一种用拨片摩擦琴弦的粗糙音效)奏法也是构成乐队典型乐风中重要一环,这一点也是不可漏提的。特别是单曲 “More Than Words” ,Gary Cherone 富于情感的嗓音在木吉他的伴奏下唱出了一位渴望爱情而又腼腆的年青人的心声,这首曲子后来也被发行成单曲,而被电台广为播放,最后竟打上Billboard单曲榜冠军的位置,成为流行乐迷们心中Extreme的代名词。《Pornograffiti》销售突破白金数字,并且最终达到了3白金的数字,乐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upload=jpg]Upload/200549140228136.jpg[/upload]
Extreme - III Sides to every story (1992)

Extreme 乐队于1992年推出的《III Sides to Every Story》—— 一张长达80余分钟的概念专辑(注,该专辑磁带版长81分钟,CD版长76分钟),《III Sides to Every Story》是一张不可多得的经典摇滚专辑,说起概念专辑,以前象 Pink Floyd , Yes, ELP 这些经典前卫艺术摇滚乐队的作品已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象 Extreme 这样一支年轻的金属乐队创作的这张专辑,水准甚至超过了那些老前辈。新作推出后评论界好评如潮,专辑中除保持了上张专辑中 Extreme 特有的演奏演唱风格外,在音乐铺排和作品内涵的深度上均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专辑本身早已跨出了 Hard Rock/Heavy Metal 的狭小范围,专辑被分为 “Yours”, “Mine”, “The Truth” 三个部分,各部分都有各部分代表的概念,也具有各自的音乐风格,但全作的整体感又很强。“Yours” 部分以针贬时弊为主,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音乐也全部都是激烈的 Heavy Metal 作品;“Mine ”部分则是乐队成员对亲情、爱情的思考,音乐上也显得柔和了许多,若干首抒情慢歌的点缀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The Truth” 部分则是试图将整张专辑全部包容起来,通过共三首歌曲总长达二十余分钟歌曲表现出来,而且一气呵成、绝无冷场,想当年也只有 YES, ELP 这样的经典乐队才有这一手,“The Truth” 部分是整张专辑最精彩的部分。很显然这是一张需要去慢慢体会的专辑,只是 “More Than Words” 的歌迷很显然是无法再满足了。《III Sides to Every Story》专辑并未延续乐队上张专辑的销售佳绩,曲高和寡再一次用到了 Extreme 身上。这里还要再称赞一下乐队的核心人物 Nuno Bettencourt 的才气,他是整张专辑和 Extreme 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upload=jpg]Upload/2005491405158421.jpg[/upload]
Extreme - Waiting for the punchline (1995)

Extreme 乐队在 Hard Rock/Heavy Metal 极为不景气的1995年推出第四张同时也是最后一张专辑《Waiting for the Punchline》,一反前几张专辑的雄心勃勃与精制,新专辑是本着反朴归真的精神完成的,甚至制作时也未作任何 EQ 和 Reverb 混音处理,乐队试图制造出一种新的 Hard Rock/Heavy Metal 音乐风格,Nuno Bettencout 的吉他演奏和 Gary Cherone 的演唱较以前相比带给人更多的是苦涩的感觉,甚至是暴怒的。此张新作处听似乎有些晦涩并不象以前的作品具有入耳即溶的可听性,但细品之后却更具回味。乐队的音色是90年代的,而感觉则更接近于70年代重金属音乐的根。整个乐风徘徊在布鲁斯、迷幻与原有风格之间,音乐的节奏与编配更趋复杂。乐队成员间的平衡感同时大大地增加了,由于在以前的作品中 Nuno Bettencout 的吉他实在是过于光芒四射了,使得 Gary Cherone 原本相当出色的演唱显得可有可无,在这张新作中,Nuno Bettencout 的嚣张乐风趋于内敛,使乐迷们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 Gary Cherone 这位既愤怒又不乏抒情的演唱高手身上。乐队并没有因为重金属音乐的没落而增加音乐的商业性,商业性程度反而比以前更低,专辑下场可想而知,《Waiting for the Punchline》最高只上了排行榜的Top 40,并在5周后很快下榜。一年后,随着乐队的灵魂人物——吉他手 Nuno Bettencourt 以 Nuno 的名义推出个人专辑《Schizophonic》,Extreme 乐队宣布解散。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5491534794947.jpg[/upload]
我最喜欢的两张NIRVANA,NEVER MIND 更是我买的第一张CD。
最后编辑gan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5491559838733.jpg[/upload]
“珍珠酱”是90年代最受欢迎的美国摇滚乐队,当年与NIRVANA一起成为西雅图GRUNGE风潮的中坚乐队。这是PJ的第三张专辑。
TOP
17#

shinelb兄也是个杂食家呀.
TOP
18#

96年在番禺易发市场买的。
TOP
19#

Raxel 在 2005-4-10 15:35:00 发表的内容
Aerosmith是Hard Rock/Heavy Metal, Nirvana是Grunge.都是勉强归于摇滚乐.

第一次听人这样说,那么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摇滚乐呢?
TOP
20#

ZXW2216兄:到这里看看吧: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search-handle-form/002-2121342-914882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