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上勃拉姆斯。 [复制链接]

查看: 14740|回复: 104
1#
     一直太偏爱萧邦音乐中那种意境浓密,感情丰富而有万般迷人的梦幻感。他, 是至真至纯的浪漫诗人。而对勃拉姆斯的印象比较浅薄。认为他只是一个喜欢在黑暗中耽于冥想,面容苍白,眼神凄清的唯美青年和忧郁症患者。他或柔弱或强悍,或自卑或自恋。也许他被压抑的感情是真实的,但相比之下,他抽抽噎噎的感伤主义仍显得虚伪,以至于我对他失去了兴趣。其作品都只是粗略一听,从无细细品味。

     但2002的冬天实在太漫长。几位好友相继出国。我几乎整天待在房子里,在银亮的台灯下,阅读他们带不走的书籍,听他们留下的CD。偶尔弹琴。而窗外则下着不间断的冷雨。。。。。于是又听到了勃拉姆斯。许是因为寂寞,听的时候也就专注起来。

    他的一生只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一样。巧合的是都是D 大调的。有不少所谓的行家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和口舌来争论着两首曲子哪首更伟大,哪首更具时代性,这一切在好的音乐面前显得毫无意义。至少,勃拉姆斯这首更具歌唱性而更显得耐人寻味。它不同于维瓦尔弟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一味地歌唱自然风光而缺乏发自内心的情感。尤其那个如泣如诉的柔板,曲调朴素,却通篇充盈着不可名状的忧伤与惆怅,欲言又止的涩意。。。。。。那一刻给我的震撼,仿佛思念如一颗流弹准确击中我的眉心。勃拉姆斯把小提琴读独有的婉转与柔美,温柔与细腻融合在这首荡气回肠的协奏曲里。象潮湿的月影淌过脸颊,古典的琴弦轻叩心 田。。。。。十分具有亲切感和说服力。

     拉赫和老柴的几首经典钢琴协奏曲固然是百听不厌。拉赫的阴郁与厚重,老柴的多愁与善感,那些西欧式的情调,俄罗斯气质。。。。。都让人深深沉溺其中。而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也十分值得推崇。他注重美与崇高的结合,显得大气而不草率,缠绵而不拖沓,富有史诗般华丽的壮美的气魄。他乐思中的婉转的抒情,踌躇的爱意与乐曲的旋律十分吻合。

      这是一首4乐章的协奏曲。钢琴显得很有层次感,象阳光按海水的深度垂直分布渲染,由浅至深,充满想象。。。。经过一个间奏似的小乐章。第3乐章又有独奏的大提琴加入,悠然地歌唱。曲调忧郁。如含泪的歌唱,而且有脉脉的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和首乐章的激昂形成强烈对比。末乐章是回旋曲。更具有表情。钢琴穿梭在乐队中作点缀。颇具吉卜塞风味。1850年,勃拉姆斯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赖梅尼,从他那里获得了所谓的‘匈牙利音乐”的印象。而这种匈牙利吉卜塞人的音乐在他的匈牙利舞曲中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者,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听起来还算轻松。《第二交响乐》显然充满了田园情调,清新而流畅。充满女性的柔美,很容易让人爱上。《第三交响乐》还要浪漫些。舒曼夫人克拉拉亲切地称之为“森林田园诗“。当然,这已不同于那种沐浴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田园诗,它暗含着沧桑,又夹杂着喜悦。。。。。首乐章虽然也是英雄式的悲壮和崇高,但其间一切的惨痛和淋漓已成过去式。此时的勃拉姆斯已不再野心勃勃。第3乐章那个著名的小快板,在恬淡中带点忧郁,节奏上透着明朗,原来揪心的美感也可以楚楚动人。就象我曾经流下的浑浊的泪滴,再也勾不起内心任何大喜大悲。等尘埃落定,析出的,只是透明。。。。。。

      在那个略显寂寞的假期,我爱上勃拉姆斯。
最后编辑琴韵
分享 转发
TOP
2#

好帖顶一顶。
TOP
3#

shinelb 在 2005-4-7 16:08:56 发表的内容
对贝小协和勃小协我是同样珍重的。
但听贝小协相对多一些,
感觉比较浪漫轻松。
勃小协感觉有点沉重,
有点浓情化不开的感觉。


就是“郁”,但不“闷”

勃的室内乐也是这个调调,多听方才能品出其中味道
TOP
4#

我也爱羞涩的勃拉姆斯,匈舞曲还是我的入门曲目呢。
TOP
5#

很好!奖励你一张唱片。
TOP
6#

serpent123兄,你不要激动啊。你的心情能理解。

他的自卑和自恋、他被压抑的真实感情是通过他很多不同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而且我感觉到了。所以才这样写。那些感情不仅仅是被克制住了。而是升华了。
TOP
7#

楼主写得好啊!
TOP
8#

chopin 在 2005-3-31 15:42:34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感受很贴切。如果肖邦喜欢思考的话也说不定会变成另一个勃拉姆斯。


我可不希望这样。萧邦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少了他我可不干~!
TOP
9#

是吗?急用哦。
我又不认识他。
TOP
10#

serpent123 在 2005-3-31 15:11:32 发表的内容
勃拉姆斯非常值得去爱。有些人认为拨拉姆斯的音乐比较艰难晦涩,难以进入。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

我也非常喜欢勃拉姆斯,他的四首交响曲首首精品,值得反复聆听。我记得曾有一段时间我整整一个多月沉浸在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中,特别是第三、四两个乐章,每天必听一两遍,还记得是陈佐湟指挥国交的磁带,激动不已。还有德意志安魂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等等都非常美。

勃拉姆斯绝对不是如上所说的“自卑或自恋。也许他被压抑的感情是真实的”,那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克制,而内心却仍然充满真实的感情。他喜欢克拉拉,却在舒曼的葬礼后极坚定毅然地离开她,但他的一生心里都永远怀着对克的感情。在听闻到克拉拉逝世后竟然由于过分悲痛乘坐上了开往相反方向的火车,几天之内整个人顿时苍老了下来,不久也随克拉拉而去。勃拉姆斯的这种克制和情感没有一个男子比得上。

在《梅纽因访谈录》这本书上还看到,梅纽因准确地断定说拨拉姆斯肯定很喜欢孩子,而事实是,有人在维也纳的大街上看到勃拉姆斯常常从口袋里掏出糖果给孩子们吃。

我绝对不能想像,这样一个内心有如此丰富感情、内心有如此爱心的人写的东西会是艰难晦涩的。

我也很爱勃拉姆斯!!!!!!!!!!!!!


真情实感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