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查看: 3400|回复: 20
11#

愛與愁
各位看倌們,可別納悶了,今天在下可不是要寫伍思凱的「愛與愁」。這跟德佛札克是有點關係的。
  通常大家想起德佛札克的名曲,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美國」?大提琴協奏曲?再之後呢,幽默曲?母親教我的歌?E大調小夜曲?兩集斯拉夫舞曲?寂靜的森林?…

  其實,德佛札克有好多作品的旋律是如此的自然討喜,很容易令人接受(如我最愛的第八號交響曲。不過,今天他不是最佳男主角!),跟舒伯特一樣,往往在第一個音符出現之時,就被深深吸引。只是舒伯特甜美的旋律彷彿隱藏著流浪與死亡的陰影;而在德佛札克的音樂世界裡,你可以聞到泥土與青草的芳香,是比較陽光的,開朗的。

  即使這樣,德佛札克還是有著他的愁,那是為了愛,一段未能延續的愛…

  年輕的德佛札克,24歲的時候做了兩姐妹的音樂老師。樸實的他愛上了16歲的姐姐Josefina,一段純純的初戀。然而,Josefina並不願意許給他一張美好的藍圖。傷心之餘的德佛札克仍舊沒有喪志,他想寫歌,想把這份真情化為一首一首的歌曲做為年輕的印記。

  可是,24歲的德佛札克當時只譜寫了一些波卡舞曲,一首彌撒曲,兩首室內樂重奏曲。怎麼寫歌?完全沒有經驗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下筆。「當你全心全意想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一本抒情詩集「Cypresses」的出版讓他找到了浮木。上岸後的德佛札克因此完成了18首歌曲集,但是他選擇了不出版。因為他覺得裡面很多技巧還沒有成熟,就這樣擱著,擺了將近20年。

  命運之神的玩笑嗎?當年Josefina不願許給德佛札克一個未來,後來她的妹妹Anna卻成了德佛札克的妻子。

  最初的總是最美吧。人過中年的德佛札克內心深處一直沒有忘記當時年紀小的Josefina,開始在一些歌劇,鋼琴曲,還有那首著名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當中加入那18首歌曲集裡面的旋律。甚至於在1887年,46歲的德佛札克挑選其中12首歌曲,化為無言之歌,譜成了他的愛與愁,年輕的優雅的愛的回憶,E大調弦樂四重奏「Cypresses」,op.80(B.152),第十二首弦樂四重奏。

  開始聽古典音樂的時候,德佛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美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都聽過了,也很喜歡,只是想多接觸他的音樂,卻只能原地打轉,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聽聽看的。

  那年夏天,因傷延役的我,常常在高雄市的幾家唱片行溜達,一個下午泡在裡面,吹著冷氣聽著優雅的音樂,慢慢地尋寶。一層層架子的翻片,翻出一張Dvorak,封面是一位戴著紳士帽的男子,一把傘插在一旁。畫中的庭園綠草如茵,男子彷彿若有所思的坐在草地上,背影透露著黯然落莫。記得膠套的文案大概這麼寫的:「想聽聽動人的愛情故事嗎?主角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德佛札克,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最後卻娶了她妹妹。那深深的情,淡淡的愁,您聽了就知道…」看著優美的CD封面,再看了這段文字,雖然Unicorn-Kanchana這家公司沒聽過,代理商留聲唱片也沒有聽過,此外,這首四重奏根本沒有書本雜誌介紹過,不過,我還是買了。直到今天我還是常常這樣衝動地買CD。

  雖然相隔多年,從來不曾忘記第一首「I know that on my love to you」,中提琴一開始唱出那段深情無限的歌調時,它就已觸動我的心弦了,往後的半小時,它無時不刻牽動著我的思緒,時光彷彿回到我18歲的青春歲月。美麗的女孩啊,妳一直在我心深處不曾遠離…

  愛的甜蜜、溫馨;分離的黯然、傷心,德佛札克密密地編織一張細膩也感傷的情網,想網住曾經的似水年華與青春歲月,讓永遠的戀人的嬌俏模樣長駐心間。說不來的話語讓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親密地無言訴說愛戀細語,只有妳懂,只有愛過的人懂,只有傷心往事的人懂…

  這張留聲代理的CD,市面上後來再也找不到了...

  不過,去年DG出版「典藏家系列」「Collectors Edition」的低價版紙盒套裝CD,就出了一套德佛札克十五首弦樂四重奏全集,包含了這首Cypresses。當然,我買了,倒不是為了版本比較,而是曾經在藝術欣賞交流中心會館借出當時中價版的德佛札克弦樂四重奏全集其中一集聆賞,而驚嘆德佛札克弦樂四重奏裡頭居然擁有許多悠揚動人的音符,而世人卻只知道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美國」,真的好可惜啊!

  心動當然想要行動!只是當時找不到這一套9張的錄音,即使後來找到了,但是一整套兩千五百多元實在買不下手。就這麼一再蹉跎了幾年,它始終沒有跟我回家。

  去年八月吧!音樂雜誌的彩頁廣告有著DG即將出版新錄音的訊息。買CD往往就是這樣,「當你全心全意想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是啊,宙斯派遣小天使讓我瞧見朝思暮想的那套德佛札克弦樂四重奏全集居然要以低價版上市!再看紙盒的封面設計,彷彿是張霧中遠望教堂的黑白相片,又讓我激動起來!捱了兩個月,一套9張1800元有找,看來我要是再不買,欽差天使就要回天覆命了。

  如果要我推薦弦樂四重奏的入門曲,我會樂意推薦德佛札克的無言情書,Cypresses。甚至於去買下一整套全集!裡面優雅動人,自然樸實的旋律會讓人難忘。

  Cypresses,無言的沉默,卻有著最深的情感...

註:

Unicorn-Kanchana DKP(CD)9079 ,Dvorak,Cypresses for String Quartet/Terzetto in C op.74(B148) for two violins and viola ---留聲代理
DG 「Collectors Edition」 463 165-2(9CDs),Dvorak,The String Quartets,performed by Prager Streichquartett---環球音樂代理
TOP
12#

天台上的星光
這些年來聆聽古典音樂有一個好處。在不同的心情之下,熟悉的旋律總會悄悄地自心裡浮現,為無法言喻的情緒做了真情的告白。
  那一年,帶著未完全康復的左膝,入伍當兵。寒冷的一月天,苗栗頭份的山上,展開新兵訓練。新訓中心的生活很規律,頂著跟大家一樣的小平頭,穿著草綠戰鬥服,出操上課,平靜度日。

  山上風大,天氣也冷,惱人的氣喘與鼻子過敏不時來拜訪。看著其他弟兄身強體健,從容地完成一項項體能訓練;回頭看看自己,總是在及格邊緣,自然成為連上長官注意的對象,心裡的壓力跟著增加。

  還好,日子不完全令人失望。山上清新的空氣,每到夜晚,都是一片星光燦爛的夜空。常常在頂樓平台收取自己的衣物之際,抬頭仰望著星空。甚至於當四下無人之時,我會張開雙臂,閉上眼睛,讓星光和月光緩緩灑在身上。永遠記得皎潔的明月映照在天台上,地上散發著微微白光,看著看著,心頭都要暖暖的。那時,腦海裏經常出現拉赫曼尼諾夫的悲歌(Elegie,op。3 no。1)。偶而輪值站夜哨的時候,都會四處走走,看看廊外迷人的星空,在都市難得一見的星空。都是這首蒼涼的悲歌陪我渡過無聊的哨兵勤務,也伴我填滿淡淡的鄉愁。

  與它初相識在當時民生報每週四的「古典CD解讀」專欄,那時都期待著郭志浩先生每星期的CD介紹。流暢的文筆,彷彿一篇篇靈動的音樂小方塊活躍在眼前,驚訝於他說故事的方式,容易讓我接受。衝著那篇文字:「...誰知道那首降E小調的悲歌比你們熟知的升C小調前奏曲更動聽?」「這首既蒼且潤的悲歌,已成為我每晚臨睡前必聽的音樂...」,那個週六的凌晨一點,抱著不睡的決心,收聽郭志浩先生的節目,聽聽那音樂怎麼說。廣播內容早已不復記,只是那充滿濃郁的愁思,悲涼的旋律一出現就征服了我的耳朵。後來,專欄停了,那迷人的音樂方塊消失了。還好,結集成兩本書出版可以重溫。只是好些年了,不知道郭先生的節目還在嗎?之前他接下的「音樂與音響」雜誌也悄悄地消失在市面上...

  Virgin系列的古典音樂CD在市面上相當難找。以前如是,現在亦如是。當年在尋找芳蹤的過程,雖然也是難得找到拉赫曼尼諾夫本人在Decca「History」系列中錄下的同曲錄音。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那天凌晨的美妙音符早已深植心底。

  後來,在高雄尚音唱片行,一家默默在南台灣耕耘十來年的老唱片行發現了它。當時,可以在他們店裡找到很多Virgin的東西,雖然售價不便宜,不過一套兩張CD賣840元,對當年窮學生的我還是要下定決心。不過,我深知錯過這一次就可能沒有下次的心情之下,還是掏出千元大鈔帶它回家。後來的日子裏,想一個人喝醉的時候,就把它當做濃烈的伏特加,千杯下肚。

  說來奇怪,這麼好聽的曲子,至今只有發現兩個錄音版本,而且都是非常難找。Decca這張作曲家本人的錄音,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在目錄上?我手上Virgin的這套,現在應該沒有了。但是,在前陣子的雜誌上,有見到介紹Virgin目前有一系列的「古典小宇宙」發行,其中就包含了這套錄音的再版。我何其有幸能兩版皆有緣聆賞,也覺得這麼好聽的鋼琴小品,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真是可惜。

  個人一直認為俄國作曲家的音樂情感表現的濃郁強烈。柴可夫斯基如此,拉赫曼尼諾夫也是一樣。192公分,人高馬大的拉赫曼尼諾夫,為了音樂事業,不惜離鄉背井,遠赴新大陸,開拓一片天。然而,不擅言詞的他,在面臨一連串的不如意與求好心切的壓力之下,拉赫曼尼諾夫的精神崩潰了!清瘦的他,更顯孤苦無依。後來,遇上好醫師,治好了他。他也以他創作的第二號交響曲題獻給這位恩人。聽著這首1892年,拉赫曼尼諾夫19歲時完成的「幻想小品集」(Morceaux de fantaisie,op.3)當中的第一首「悲歌」(Elegie),心裡總想著拉赫曼尼諾夫後來在美國漸入佳境,一場又一場的獨奏會,一遍又一遍的安可。等到舞台燈光暗,人群逐漸散,帷幕漸漸落的時候,個子高大,留著小平頭的老大師,是不是會再用雙手輕輕彈著年輕時候寫下的這首悲歌,給自己一個真正的安可?我們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的是,那悲涼的旋律裡面我聽見了鄉愁,一種功未成,名未就,隱藏在心深處的惆悵。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快過年了,異鄉的遊子將陸續返鄉省親。謹以這篇文章祝大家新年快樂。

註:Rachmaninov Preludes op.23、32;Morceaux de fantaisie,op.3,Moments musicaux,op.16, by Virgin 0 777 7 59289 2 1,2CDs,科藝百代代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