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查看: 24020|回复: 121
11#

chopin 在 2005-3-8 14:01:12 发表的内容
新版和老版差别真有那么大?

确实很大,1百几十元的多媒体箱子就能听出明显出别了。
TOP
12#

[upload=jpg]Upload/2005381704954150.jpg[/upload]
EMI还发行过这个版,不知道如何。
TOP
13#

韩国版
[upload=jpg]Upload/200538177220627.jpg[/upload]
TOP
14#

转让自然是不行的。俺的老版可不是D版,新版才是。
TOP
15#

牛牛523 在 2005-3-8 14:45:42 发表的内容
你一百几十的箱子就能听出明显的差别,俺还真是佩服你呀。EMI不聘请楼主当录音工程师真是莫大的损失。论坛里的这些老鸟都白混了,还费劲折腾什么呀?

说明显有点严重了,但是这个差别俺已经不能接受。
TOP
16#

ADWS 在 2005-3-8 16:25:52 发表的内容
chopin 在 2005-3-8 14:01:12 发表的内容
新版和老版差别真有那么大?


偶的世纪伟大录音转制令人失望,去噪处理的如同没有血肉的骨架,干憋乏味。

[upload=jpg]Upload/2005381729483844.jpg[/upload]
现在常见的是这个,估计100周年版也不好找了。

最后编辑weiarc
TOP
17#

goke 在 2005-3-8 23:08:27 发表的内容
那有听过同曲BIDDULPH出的吗,应该比这些都好吧

应该比这些好,可惜没有。毕竟价格贵了好多。要是EMI老版用这种规格出版,也绝对不止于此。
BIDDULPH网站已经查不到信息了,不知道是否绝版?
TOP
18#

上山砍柴 在 2005-3-9 10:18:35 发表的内容
韩国版和EMI版是相同的版本吗?

应该不同,可能是用CEDAR重新处理过的。
TOP
19#

enescu 在 2005-3-9 20:53:17 发表的内容
opus kura这个是做的最好的
超过了PEARL!

早就听说了,可惜一直无缘一听,能说说吗?
TOP
20#

W. A. Mozart, L. van Beethoven, F. Schubert - Artur Schnabel
Catalog No.: AB78503
Label: Grammofono 2000, 1994
1 CD (ADD)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Sonata No. 8 in A minor, K. 310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1 in C major, Op..53 "Waldstein"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0 in A major, D. 959

Arthur Schnabel Piano
[upload=jpg]Upload/20053191850411230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3191851438271.jpg[/upload]

    我的文献功夫做得不好,所以并不十分清楚这张唱片究竟是哪个公司出的,也许是Fono Enterprise,不过这个是GRAMMOFONO 2000系列就一定没错了,蓝色系列是交响乐和合唱作品,酒红色系列是歌剧和音乐会,而这这张所在的绿色系列是属于独奏音乐,区分起来很容易。这个系列的制作有很多问题,但是伟大的演奏我们永远无法忽视。
    莫扎特第八钢琴奏鸣曲一开始主题,立刻能注意到施纳贝尔的处理非常庄重,注意一下高音部的歌唱性,节制而宁静;伴奏的低声部很轻,注意这里有随着高音部变化而进行的强烈的加速,迷人极了。施纳贝尔在这里展示的不是一种明快的歌唱性,试图在这里捕捉兴高采烈的感觉恐怕要失望了,但这种庄重的感觉对这个乐章实在必要极了!接着在中段开始钢琴进行了流利得眩目的演奏,阴云消失了,心情变得愉快无比,不过主题再现时使人确切地感受到整个乐章的色彩基调仍然是庄重、宁静的。
    这首曲子第一乐章我发现声道平衡有严重问题,钢琴位置明显地偏向左边(虽然是MONO!),而且左右有种要分裂的感觉,听起来难受极了!实在是非常的糟糕,这肯定是转录时出现的技术问题,这种专业态度实在要批评!
    第二乐章简直就是宁静的圣咏,施纳贝尔弹得不急也不缓,这是一种闲适的心情,琴音缓缓地流动,时而轻轻喘高或伏低,最妙的是不经意间奏出一个小漪涟,然后悄悄地回复平静。这种淡泊宁静和幻想的色彩,岂是我辈所能及之?!
    第三乐章一下速度变得快捷起来,也十分的短小,施纳贝尔对速度和强弱的处理实在厉害,比如注意一些细微的音符反复,听起来真的是手牵手围着跳舞一样!不信听一下1'附近的弹奏,重复完后的连接更是天衣无缝。丰富的节奏和色彩使得这一乐章叫人目不暇接,还没闹得明白,竟然就结束了!最后我还是得罗嗦一下,二、三乐章仍然跟首乐章一样,声道平衡很不好!太影响心情了!

    好了,接着是贝多芬的“华德斯坦”,很出名的一首钢奏。一开声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声道平衡终于正常了!
    开始的低声部低鸣象是一种威严的昭示,不管高音部玩什么花样,施纳贝尔始终非常扎实地弹出低声部的共鸣,一点不松懈,维持着强力的张力感。接着高声部象华丽的女高音般开始表演主题的魅力,既华丽而又清晰有力。很快估计是副题了,施纳贝尔回到了温柔之中。后面大幅度的主题交战开始,这个乐章弹得简洁又力而又富诗意——连带回想一下海菲茨在音乐中的处理,这是完美的战士处理战斗的方式:施纳贝尔的高音部把那种既闪烁又神秘的感觉表现得美极了,而有时又象黎明的鸟鸣,清新得破晓而出;再例如注意一下4'前开始的弹奏,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第二乐章开始的连接几乎就是印象派了,哈哈。施纳贝尔极力去约束钢琴的响度,让低音最自然地鸣响,绵绵不绝。慢慢在朦胧黯淡中露出点明亮的色彩,但是朦胧仍然持续覆盖着......在最寂静处,黎明来临了,请注意所有施纳贝尔所有这些迷人的处理,这是个迷雾中苏醒过来的黎明,带着喜悦,请留意到他那清晰有力的低音部,他还没有让高音部破茧而出!这样的音乐值得我们不断细细品味。

    最后是舒伯特的遗作20号钢奏,太庞大了,我不是一个勤快的人,只好偷懒了。回说一下这张唱片的音质,对我来说只能勉强接受,用的是CEDAR系统,处理人NAVA和MONTI。我发现噪音十分的干净,实际这已经极大地危害了音质,虽然说明书厚颜地说没有。高频部分被提升了,所以很多时候听起来太响,低频部分的色彩感也消失了——这太要命了,例如“华德斯坦”第二乐章的引导部分,深沉的色彩感几乎没了,有时候简直怀疑是机械在演奏。公正地说,效果比某些处理要出色(除开极度不负责的莫扎特KV310),尤其是对于耳朵极其灵敏的金耳朵来说,没有噪音的录音太可喜了。可是对于我这种带着木耳朵的老古董来说,这样的音质只能毫不留情地判它勉强及格!
    还得说一说它的包装,太太简陋了,根本没有象样的说明,绿色封面也是极为难看。这样的设计怎么对得起这些伟大的演绎?而且价格也不便宜?!录音的标识时间是1933/39,到底是哪个是33?39?可是我明明记得“华德斯坦”是1934年,舒伯特的遗作20号钢奏好像是1937年,连个具体月日都没有,对于我这种文献功夫不行的人来说太容易迷糊了。而且原始的来源盘距阵号都没有,这是存心糊弄人吗,这样的作风我有理由怀疑制作者盗窃了别人的成果再进行加工,这样的强盗行径我不由得不鄙视,谴责!
最后编辑weiarc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