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个叫劳拉.费吉唱爵士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 5114|回复: 30
21#

恩,有D版CD就流传的快了:)
TOP
22#

leslie 在 2005-2-16 17:24:54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21617244118957.jpg[/upload]

这个也超级经典!!!!!都是名曲啊!!
这张确实很不错!
TOP
23#

可惜这个没见到D的:(
TOP
24#

很明显楼上这张是02年,我那张是03年的啊:)
TOP
25#

刚刚听了一张,一头一尾用中文唱的,真是唱得很辛苦啊,就好像用跑车跑越野,但用其它语言唱的就驾轻就熟了,跑车又上会高速了。
TOP
26#

呵呵!楼上说得没错!特别是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差点没听出是用中国话唱的!粤港一带叫她"飞机妹"
TOP
27#

MTU 在 2005-2-16 11:22:26 发表的内容
The Latin Touch [upload=jpg]Upload/200521611222289752.jpg[/upload]


今日D版购入,享受ING
TOP
28#

爵士拉丁情歌天后Laura Fygi從11月初開始便展開為期3星期的亞洲巡迴,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上海等地。

與蘇永康的第一次...
配合這次亞洲巡迴,Laura Fygi同時推出了其半自傳式的概念大碟《Change》的亞洲巡迴特別版。特別版加送4首全新錄音的Bonus CD,Laura Fygi特別花心思加入不同音樂原素以滿足香港樂迷,她更主動提出與本港歌手合作,為樂迷帶來驚喜。


據悉,唱片公司把蘇永康的CD寄給Laura,她聽後相當喜歡,並覺得康仔的感性唱腔非常適合與她合唱情歌,於是便提議挑選大家都喜歡的情歌作合唱。經過精挑細選,最後取了Rod Temperton 的《Baby, Come to me》作為他們的合唱曲,並收錄在Bonus CD內。


羅拉.費芝是位生於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埃及混血兒。最初發現她的′歌唱天分的人,是李察.德博和彼德.范柯庭。這兩位音樂監製在70年代末期將她與兩位女歌手拉攏在一起,組成「性感女郎」樂隊。到了90年代初,費芝的事業出現轉捩點,她的首張個人唱片《引薦》立即使她臝得一枚愛迪生獎(相當於格林美獎),而且登上美國爵士樂榜的榜首。美國爵士樂雜誌《爵識士》將她與妮妲莉.高(Natalie Cole)相提並論。法國電影配樂及流行音樂大師米高.蘭格更大讚她的聲質和語言天賦。1998年,費芝登上阿姆斯特丹最著名的卡里皇家劇院,由白嘉指揮都會樂團伴奏。費芝的聲音圓潤醇和,掌握爵士樂的節奏別具一格,教人興奮,再加上對樂句有獨特演纙,所以她非常享受現場演出,並與觀眾有言語無法形容的默契交流。在她身上同時擁有阿姆斯特丹的趣味、東方的誘感、南美的熱情,令人無從捉摸。Laura以個人名義總共推出過8張大碟,2000年推出的精選集破天荒翻唱鄧麗君的國語金曲《我的心裡沒有他》及《月亮代表我的心》,而上張大碟《The Latin Touch》更在港獲金唱片銷量。  

[upload=jpg]Upload/20052231651720968.jpg[/upload]
TOP
29#

leslie 在 2005-2-19 22:13:33 发表的内容
MTU 在 2005-2-16 11:22:26 发表的内容
The Latin Touch [upload=jpg]Upload/200521611222289752.jpg[/upload]


今日D版购入,享受ING

The Latin Touch

文·【阿狂】
  


第一次听到Laura Fygi的The Latin Touch 是今年三月中的事了。当时老友耀田从香港返新,“顺便”带回来这张CD,说是与老编在香港搜寻CD时,偶然听到店里正在播放这张CD的曲子。一听之下,两人即刻“中电”,马上高喊夥计埋单。

当时新加坡虽已有Laura Fygi这张CD,但知之者不多。之后,老编在“联合早报”星期天副刊大力推荐,一时之间风起云涌,许多发烧友纷纷冲到CD店搜寻此CD,造成洛阳纸贵,使到许多CD店里的The Latin Touch 卖到断市,实在是夸张!

我后来也弄来一张新加坡售卖的The Latin Touch 与在香港买到的The Latin Touch 比较,发现在录音水平上两者并无差别,但是在歌曲的编排次序上却有所不同。 The Latin Touch 最动听的Besame Mucho,香港版编排在第七首,而新加坡版则为第十四首。

此外,另外四首也非常出色的歌曲的次序也不一样,这四首分别为Historia De Un Amor (港: No. 1, 新: No. 11)、Quizas, Quizas, Quizas (港: No. 2,新: No. 3)、Perfidia(港: No. 3,新: No. 2)和 Noche De Ronda(港: No. 8,新: No. 4)。

Laura Fygi的The Latin Touch是近年鲜少能直接打动我心扉的CD之一,其中的Besame Mucho更是感人肺腑,听后令人回味无穷、魂牵梦系……

The Latin Touch也是近年来罕见的演录俱佳天碟。说到唱功, Fygi用那感性低沉和充满魅力的歌喉来演唱拉丁情歌实在是无人能出其右。讲到录音水平,这张CD里有几首曲子如Besame Mucho和Noche De Ronda 已臻天碟的境界。

我本来想要在上一期的“视听艺术”里把这张The Latin Touch列为“本期最佳CD”,但是,当时手上刚好有一张蔡琴的“机遇”,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华语歌曲天碟,再加上凑巧碰到蔡琴来新加坡开演唱会。在聆听CD和现场演唱会之后,我在心满意足之余,当然是把蔡琴的“机遇”抢先列在“本期最佳CD”里,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炮。

至于Laura Fygi的拥趸,请稍安勿躁,我是鉴于 Fygi在9月29日在新加坡也开演唱会,所以想比较 Fygi在CD里和现场演唱时有何不同,之后,才提笔为文。

巨星即是巨星,不论是蔡琴或Laura Fygi,她们的唱功深厚稳健,不论是CD或现场演唱,效果几乎一样。本来我以为演唱会的音响效果,向来都不出色,再加上现场演唱,临场表现会因紧张而受影响,蔡琴与Laura Fygi的唱功效果应会打些折扣,但事实上她们唱来几乎与CD里的表现一样,实在令小弟折服。

正当我准备撰写这篇稿件时,大师兄罗宾唐从香港托人送来一片Laura Fygi的The Latin Touch CD。这张CD的选曲与已在民间流行的 The Latin Touch 无异,唯一的差别是它是为纪念Laura Fygi九月在香港开演唱会而特别推出的纪念版。这张CD最特别的是它是在日本制版的24K金CD,而且还是限量发行的珍藏版。

24K金CD与普通版有何不同?

我开机听了 Besame Mucho 两分钟后便已有答案。在录音水平上,24K金CD把普通版抛离几条街。普通版的录音效果本来已非常出色,但与金CD一比,就明显暴露出以下缺点:

1. Besame Mucho开首的一段Guitar独奏,金CD听来Guitar声音清晰异常,而且琴声晶莹光亮,带有一层光泽。与之相比,普通版的Guitar声音稍钝,少掉令人动容的光泽,同时Guitar声也稍大、稍朦和欠缺一丝通透感;

2. 在人声上,金CD的Laura Fygi声音较结实,质感更强烈,而且结象力更佳,令 Fygi的歌声定位更清楚,形象更鲜明,简直是呼之欲出。相形之下,普通版的人声则略朦和臃肿,结象力也略逊。

总之,金CD与普通版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后者仿佛披上一重轻纱般。单单聆听普通版,并不容易听出这个弊端,但若与金CD AB一比较,就很容易发觉普通版的缺点。

我把聆听的感受告诉老编,他亦表示深有同感。当他聆听普通版时,虽然觉得录音非常不错,不过总觉得它稍为肥肿和有些“嗡”(即回音较多)。后来与24K金CD一比较,便发现普通版的Laura Fygi确实是朦肿了一些。

除了Besame Mucho之外,金CD的其他歌曲整体的录音水平也较普通版高超。最妙的是金CD的高频更为extended,空气感较佳。在低音方面,金CD的弹跳力也较普通版好些。

同样的录音,金CD和普通版居然有如斯的差别,实在令我跌破眼镜。但回想起,早前比较金CD(日本版)和普通版的“阿姐鼓”时,也是日本压制的金CD胜出。这说明了金CD确实是比普通的铝质CD质地较佳,而日本人的压版与制片技术显然也更为出色。

已拥有Laura Fygi “The Latin Touch”普通版CD的发烧友且勿鼓噪,把家中的普通版 The Latin Touch拿去填海,因为我手头这张日本版金CD到截稿为止,尚未见在新加坡市面上售卖。由于它是专程为Laura Fygi在香港演唱会特制的纪念版,并且还特地在CD外套上注明限量发行。因此,厂方最后会不会再度生产外销到新加坡来还是未知数。在没有货源的情况下,本地的发烧友只能继续聆听普通版的 The Latin Touch。平心而论,普通版其实录音已算是天碟水平,许多Vocal CD与之相比,简直像是垃圾。

至于有决心的发烧友,您不妨托人在香港搜寻日本版的24K金CD,或者干脆搭飞机过去香港寻宝。如斯超凡的歌唱与录音,是值得最疯狂的发烧友做出最疯狂的举动--不然,又怎能算是头顶冒烟的发烧癫呢?
TOP
30#

触摸爵士——抒情歌后劳拉·费琪(附照片)

作者:  日期:2005.04.24  版次:40


触摸爵士——抒情歌后劳拉·费琪
    劳拉·费琪把拉丁、波萨、流行、巴西音乐等新鲜元素糅入爵士,同时,完美地保留了经典爵士的纯粹和忧郁的内涵。
    37岁开始唱爵士
    细数手中劳拉的唱片,10张专辑(包括两张精选集),对于一个年届半百的世界级歌后来说恐怕不能算多。但若是权衡一下,不难发现,劳拉从上世纪90年代才正式成为一名爵士歌手,并且至今仍活跃于歌坛,她的每张专辑都有亮点,乐曲风格多变却优美……如此看来,这10张优质经典唱片绝对是一种实力的象征。去计较数量做什么?
    每匹好马的脱颖而出都有伯乐的功劳。当初劳拉还在“赛特·弗德”组合里又蹦又跳用年轻少女的特质吸引观众的时候,是著名制作人赫尔曼发现了她,并且帮助她成为爵士乐坛一颗璀璨的新星。她回忆说:“在赛特·弗德的那段时光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渡期,是我成长阶段的小插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开始爱上并学习爵士乐、拉丁及巴西音乐后,我找到了自己在音乐上的归属。感谢上帝让我遇到赫尔曼。”多年后劳拉在《她想知道》的CD内页中表达了她对赫尔曼知遇之恩的感谢,并将专辑题献给他。
    翻唱并非易事
    有人觉得劳拉真正当红的原因是因为她喜欢翻唱口水歌,事实上,劳拉认为翻唱需要更多的感情投入。
    “对于新创作的曲目(事实上劳拉有许多由知名作曲家为她度身定做的优秀作品,只是我们更多关注她重新演绎的老歌——作者),我可以在感情基调的把握上自由发挥。但是就翻唱作品而言,我要对作品的意义完全理解,在任何细节的处理上都要考虑周到,在保留原作魅力的同时,进行再创作,这可不容易。”
    很多我们熟悉的作品经过她的改编,呈现出全新的风貌——从爵士经典《秋叶》、《情定巴黎》的插曲《做一个小梦》到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的麦当娜的《爱已落幕》、手镯乐队的《永恒的火焰》、迈克尔·波顿的《没有你我该怎么生活》以及民谣曲风的保罗·西蒙的《多年后依然疯狂》等,经过重新编配,或是轻快律动、或是浪漫奔放、抑或是忧郁哀婉……
    当劳拉在欧美站稳脚跟后,她迅速在亚洲开辟战场,她用中文和英文同时翻唱了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我的心里没有他》,并重唱《悠长假期》的主题曲《爱之歌》,同时她还与苏永康联袂献唱《宝贝靠近我》收录在《改变》专辑中。所有这些举动自然赢得了亚洲歌迷的心,王家卫在电影《春光乍泄》采用了劳拉的歌作插曲,她的《Abrazame》被张学友翻唱,即流行一时的《如没有你》。
    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劳拉
    在她成功的背后,有母亲对她的全力支持,劳拉7岁的时候父亲就逝世了,母亲是一名优秀的肚皮舞娘,但是为了家庭她毅然放弃了表演,因此当劳拉表现出她惊人的音乐天赋时,母亲便在精神上和艺术上积极鼓励她。
    受母亲的影响,劳拉对自己的三个孩子学习音乐很赞赏,她认为他们将来可能会组个乐队,她说:“他们目前正在钻研吉他、鼓和钢琴,但他们从不听爵士乐,爱听现在流行的新金属音乐。”劳拉的大儿子喜欢玛丽莲·曼森和考恩乐队,劳拉对此并不反对,“我认为这不是件坏事,人们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少年的反叛时期,就好像我年少时听吉米·亨德里克斯一样,最重要的是多与孩子们交流。”她的想法或许与大众的考虑颇有出入,她始终觉得:“音乐和运动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必需品!”

[upload=jpg]Upload/200542712332553850.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