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一点自编的LP技术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 11925|回复: 86
51#

更正一下,表格中臂长225MM的最佳抵消角是25.80(原来错打成25.08)。
TOP
5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3#

(2) 动态臂长
      在动态情况下,刻纹针和唱针的针尖到各自支点的等效距离(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就是动态臂长。显然动态臂长比静态比臂长小很多。例如,某唱臂长245毫米,那是指它的静态臂长,它的动态臂长与所用的唱头有关,一般只有10毫米左右。特别指出的是刻纹头静态臂长是无限长,因为它的刻纹针是沿胶片的半径方向作直线移动的,只有无限长的臂长才有这个性质。
TOP
54#

JWang 在 2005-2-1 13:03:06 发表的内容
我不理解为何要考虑D,超距。假设你的臂是九英寸。到我的网站下载这个量规,只要是在两个零点上做好的话。你就是调到了最佳值,即平均误差最小。你的最佳D也就定了的。


感谢JWang大家的指点。
想请教一个问题:你说“假设你的臂是九英寸。。。。。”。是不是说那个量规仅适用于九英寸臂?我认为不是。

JWang 在 2005-2-2 10:31:31 发表的内容
这样讲是为了严格起见。假定一个大于9英寸的臂也是按Baewald和Loefgren的计算法来设计的话,那么不管臂的有效长度是多长。其两个零点总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量规都可以用。但本人对9英寸以上的臂不熟悉,不知是否有其它计算法设计的长臂,故加了个假设。


正确。零点位置与臂长无关,只与需要工作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有关。


以上内容是我回复JWang大侠的内容,现在要打一下自己的嘴巴了。
第一个回复中正确的说法是:如果量规是按九英寸设计的话,它只适用于九英寸的臂。
第二个回复中,我说的“正确”两字,对两个零点与臂长的关系是合适的。但对其它的内容就不合适了。也就是说一个量规只能用在一个按最佳设计的臂长,而不是都能用在所有的其它臂长。
TOP
5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6#

JWang大侠,通过计算得知,这个量规即使改变补偿角度,也不能给12英寸的臂使用。也就是说,改变补偿角度后也只能在一个点上达到完全补偿,在另一个点上将会产生误差。
结论是:一个量规只能用在一个特定长度的臂。
TOP
57#

JWang 在 2005-2-2 10:40:14 发表的内容
To leslie兄

太小的话,可以在打完孔后,用个圆锥体的东西轻轻将孔扩大,以求精确。


好了,我用HP是80MM,回家继续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8#

回家研究了下,发觉这个尺寸75MM和80MM对于角度来说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只要按照66MM和122MM来量度,其结果角度都是14度,并没有误差,所以想问下JWANG大哥,为何你说那个格子打印误差80MM在1MM以上就不能用了呢??反到是觉得由于是A1SI,A2S2来量度,那么这个圆轴的大小却对角度有半度的影响,即原文件的6MM如果改为8MM则有改变角度。请大哥指教:)谢谢
TOP
59#

(2)动态循迹的误差分析
引入了动态刻纹轨迹和动态臂长之后,就不难理解动态循迹误差的含义了。理想情况下,只要把唱针组件做成刻纹针组件一样的结构就可以做到无误差的动态循迹了。实际上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这样就会引起动态循迹误差。

A 水平方向动态循迹误角误差分析
  如图4所示,假设静态水平循迹误差角已完全校正,这时刻纹和重放的动态臂长将在一条直线上,但长度不一样。显然,它们作弧线运动的半径是不一样的,从而引起循迹误差。误差大小与臂长的差别大小有关,差别大,误差就大。反之就小。不过总体误差是比较小的。估计值是0.1度左右。显然这个误差值比起静态水平循迹误差(1至2度)小得多。
  造成水平方向动态循迹误差角的原因还有内侧力。在静态水平循迹误差角已完全校正情况下,当唱机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内侧力,在内侧力的作用下,针杆会偏离原来的位置,产生新的循迹误差。这个误差比较大,可达2~5度。

B 垂直方向动态循迹角误差分析
  垂直动态循迹误差比水平动态循迹误差复杂。除了臂长不同引起的误差外,还存在支点位置不同引起的误差。首先假设静态循迹角没有误差,那么动态臂长不同引起的误差与水平时类似,如图5所示,估计值也在0.1度左右。支点位置不同兼动态臂长不同引起的误差如图6所示。可以产生比较大的误差。

由此可见,垂直循迹误差由三部分构成,即(静态)刻录角、动态臂长、支点位置。
[upload=jpg]Upload/2005242319565146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242320263086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2423204948502.jpg[/upload]
TOP
60#

JWANG大哥,我又看了些文章

有几个问题想再请教下
大哥的量规是
而后用尺从lp的中心,即A1到S1,量出121mm,用红笔标出,这就是S1。S1是我们得到的外零误差点。然后再从A2到S2,量出66mm,用红笔标出,这就是S2。S2是我们得到的内零误差点。
那么是否不是从圆心而是从虚线上的圆外径A1,A2来量呢???

而在吴老的文章可以看到

以圓心為起點,往軸線另一邊數過去,找出軸線上距離圓心 66mm的點,並畫出一
            條與軸線垂直相交在這一點上直線。用同樣的方法,在121mm處也這樣畫一條線
            (這兩點就是『零點』)。

http://www.acdc.com.tw/temp/about_vinly/about_vinyl2.htm

而且他的66点和121点之间是没有那个夹角(约14度)

两个方法是否有不小的误差呢??(1.夹角,2,起点)

请指教
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