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同版本CD听感初步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2797|回复: 8
1#
[upload=jpg]Upload/2005115228126701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5228269143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52284123449.jpg[/upload]

接触、收藏CD的朋友肯定知道,同张CD通常有不同的种类版本,有的早期的就更为复杂了……哪不同种类版本的CD音质究竟有没有或有多少区别?带着这样的疑问,作了一个小小的“试验”。但在比较之前,必须指出的是,此举应当作个别看待,可能更为妥当些!在偶看来,一则比较音质不能脱离播放系统,在一个普通随身设备上,相信不需要原版与否或MP3制作标准一定要如何如何,都可以给听者带来些感动;另一则,如果想通过特定有限的几张CD的简单比较就得出首版好于再版多少——一个普遍性的结论,那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曾经听过哥哥的《风继续吹》日本版和再版,惊诧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声!再版的年轻稚嫩,演唱时甚至有些赶拍子(哥哥迷莫怪!),日本版则显成熟而且唱功好了很多,后来推断两张可能是不同时期录制的,再版可能是再83年的LP版,而日本版是89年重新制作的,可能只有这个原因才能解释这种“差别”了。但在偶看来,此两张如作为收藏都很有意义,虽然从播放角度来说日本版要更好些。
  下面要比较的几张应该是同一个录音制作的,或是有,起码偶辨认不出^_^。
  播放系统:LINN CLASSIK+KATAN
  1.蔡琴《老歌》日本三洋版和后期再版日本版比较
  人声乐器距离相同。
  三洋版的开声就很好,乐器定位准确,人声在机子中部“发”出来的,细致逼真,略带点沧桑,而且很不容易的是带着“空气”的声音款款而来,想必即所谓的“空气感”吧,另整个演绎的氛围刻化得很好!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一个歌唱厅之中、灯光柔柔……
  再听再版,人声粗气、比较平静和带点庸懒(但只是一点点),“空气”没了,又把我带回到家里的沙发上了,似乎多了点数码味的处理。

  2.梅艳芳《似水流年》日本版和DSD版
  距离相同,人声在机子“面板”这里发迹。
  DSD的音量在同等设置下要大些,尤其是人声,令人感觉好象在后处理中被特意放大了,所以在与日本版比较下来人声的“粗圹”难免带了点失真的嫌疑!DSD整个层次感略不及日本版,低频平了些。

  3.童安格《青春手卷》原版和D版
  D版人声的定位在LINN面前有些晃动,原版要好些;最大的区别在于D版听着能量分布有些不均匀,似乎在偶前1米处被过滤了一下、吸走了很多密度似的,听起来空散,有点怪怪的,原版能量分布均匀。

  4.后来又找到两张——童安格《花瓣雨》港台首版和深飞版
  定位都差不多,主要差别深飞的高频暗淡了很多,“花瓣雨”前奏中的钢琴声两者差别很大。此外,两张的人声都很靠后,在机子的“背后”,是前面这些里最远的,乐器声不错,人声HIFI性还不及、逼真度不及《青春手卷》原版。

  从以上4对8张来看,以偶的感觉差别重要性来排序为3142,音质最好的当属蔡琴《老歌》日本三洋版,最差为童安格《青春手卷》D版。

  由于在下初烧和听力有限,有不当之处敬请拍砖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2#

继续比,接着写~~~
TOP
3#

所以版本不一样~出来的东西还是有和大区别的~蔡琴《老歌》日本三洋版贵还是有道理的~
TOP
4#

怎么没有看见功放呢?
TOP
5#

morefeel 在 2005-1-16 18:04:38 发表的内容
这款LINN好象带功放的?
意思是说这箱子是有源箱?那漂亮的架子就感觉有点浪费了,,,,,,
最后编辑小芽菜
TOP
6#

apple95121 在 2005-1-16 17:02:46 发表的内容
怎么没有看见功放呢?


这款LINN好象带功放的?
TOP
7#

我手里的cd还没有重复的
TOP
8#

楼主的器材很漂亮!
TOP
9#

我试了一下PINK FLOYD 的的SACD版,我的CD机虽然不能解SACD,但声音已经比以前好.低频更突出,人声更厚.科技进步真是一日千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