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orum.ecoustics.com 关于英国声的讨论 [复制链接]

查看: 2882|回复: 9
1#
前段时间,我在一个英文音响BBS上看到的,非常有趣,抽空翻译一点,与HIFI168朋友分享。

下面是它的链接:
http://forum.ecoustics.com/bbs/messages/1/105396.html


以下为译文:

Varney(英国、伯明翰):
有人可以解释一下所谓的“英国声”,以及它和“日本声”或“美国声”

的比较?

J.Vigne(非注册访客):
英国声——中频的精确性高于其他两者。
美国声——以(低音)沉闷和(高音)尖细著称。
日本声——与英国声和美国声相比,解析力更高。


Varney:
我有些疑问,当你发觉一些英国产的(音响)事实上是在中国、台湾,或

者其它地区生产时,你是否会认为变糟?或许,他们依据合同提供了核心

的电路设计,因此,什么变化也没有?嗯,哈,我搞不清。


Hawk(美国、哥伦比亚州):

Varney:

我想一定程度上我不能同意 J. Vigne 的解释。英国人的确偏爱温暖声的系

统,所以,确确实实——他们大脑里的这种意念自然体现在他们设计的产

品中。随着他们的音乐体验不断丰富,便会让音乐更加逼真和动听,于是

英国人强化了“空气”的概念。但是,对日本公司来说,他们把这种行为

视作失真(一个禁区)的开始。

J. Vigne解释得正确的是,与英国人和美国人相比,日本人更注重解析力

,这就导致声音有些偏冷,它更接近实验室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往往缺乏

空间感。许多发烧友深信空气感是让音乐生动的必要元素,而无穷尽的追

求精确性,势必使空气感减少。然而,只要你愿意,并且不在乎金钱(譬

如yamaha ZR-9),你还是能找到空间感的。

但是,我真的不能同意你对美国器材的解释。对于美国人偏爱醇厚声,我

尤其想说明的是,醇厚不等于“(低音)沉闷和(高音)尖细”,除非你

指的是低端器材。在我看来,由于几乎所有幸存的美国音响公司都向高端

(Parasound, B & K, Adcom, Krell,等等)发展 ,美国公司的大市场里

只剩下 Harman International (H/K, JBL,和其他无数的牌子),而且也

只有JBL 显得沉闷和尖细。相反,有些公司,如B & K 却偏爱把美国声定

义为比 H/K, JBL 更丰富的声音,他们努力平衡空间感和空气感,与英国人

相比,他们保留了较高的解吸力,而且,声音的丰满度甚至不亚于英国人



至于移到海外生产的产品是否会影响声音,我认为,这取决于是谁设计了

产品。当然,输出晶体管不会对器材造成影响,无论它在什么地方生产或

组装,但是,电路设计布局和某些部件的特性的确会使声音发生变化。因

此,一台剑桥音响产品(由剑桥设计,中国根据剑桥标准生产)经由一段

时间的细心调试,我想它的声音是非常英国化的。不过,许多人认为的英

国牌子,如 Rotel 已经被中国公司购买了一段时间,它的声音倾向发生了

变异,就不那么典型的英国味。KEF 最近也被中国公司收购,其声音是否

保持不变将是令人寻味的。总之,关于你的问题的答案,要看情况。

顺便说一下,我的立体声收音头和NAD AV功放产于中国,它们的声音特

性大相径庭。在我看来,和 ROTEL 的瘦薄相比,NAD 的声音相当温暖,

低音丰满而醇厚(我以为,非常美国化)。不管怎么说,两者都表现优异

,爆棚效果出色,低音下潜深又不乏量感,而且有良好的空气感,有了它

们,我真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不过,同样产于中国,我的稍许陈旧的

Denon AVR 却是典型的日本调,绝对不能下潜爆棚,更不要说空气感。

我发现,它会让人产生疲劳感。所以,我真的不在乎器材是哪里产的,对

我来说,设计才是我所要关心的。我可以非常明确证明的事实是:我的三

台器材的制造质量是一流的,所以,我一点不讨厌“中国制造”。



有空再续,请大侠们指正。
分享 转发
TOP
2#

那像KEF ROTEL VIFA 被收购后,曾经的设计师也被收购了?他们到中国后设计的东西会不会变味儿了?
TOP
3#

外国的BBS总是讨论得比较和平
我们国人(无论中,港,台)的BBS总是火气重了一点
TOP
4#

davidzeng6599 在 2005-1-15 19:44:36 发表的内容
那像KEF ROTEL VIFA 被收购后,曾经的设计师也被收购了?他们到中国后设计的东西会不会变味儿了?


如果他们随便改变他们原有的味道,那就会讓原来的粉丝走掉
我想那收购他们的机构也不想发生这种事吧
不过相对也有可能吸收一些新粉丝
最怕是只用他们原有的名气来做些不知所谓的DD
TOP
5#

继续15日的内容:

---------------------------------------------------------

Nout(非注册访客):

过去的英国声是圆润、温暖和大气的。现在的英国声则要看牌子、价格等。
举例来说,Arcam 仍然是那种“英国声”,Musical Fidelity 大多是清净和精确的声音。

至于说日本器材,与“英国声”和“美国声”相比较他们更注重解析力?
真是胡扯蛋,Accuphase, Marantz, Denon 和 Rotel,这些公司都开发了从低端到高端的一系列产品。当然,象Accuphase 那样的极其昂贵的产品也有音调调节钮,但它的声音丝毫不会马虎。

日本产品声音冷吗?
就像英国产品,这要看牌子。Denon 的产品以其声音温暖著称(或许是过去),然而英国的杂志时常批评它的声音过分平淡——似乎,英国人对他们的“英国声”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是关于透明度和(声音)细节的,从来不提温暖和甜美。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就象大家说的,主要还得看牌子,最重要的是系统的搭配。
TOP
6#

只要声音好!产地我是不要紧的!!
TOP
7#

恒韵 在 2005-1-18 0:01:02 发表的内容
只要声音好!产地我是不要紧的!!


不过有大大这种想法的国人不多><
TOP
8#

我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使用者对器材发出的声音的影响不亚于(不少情况下超过)设计和生产的影响。
TOP
9#

Dr kuang 在 2005-1-18 0:44:07 发表的内容
我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使用者对器材发出的声音的影响不亚于(不少情况下超过)设计和生产的影响。


这可能是最大的影响要素^^
TOP
10#

需求决定生产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