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re CX-7 CD唱盤
原廠公佈規格
使用Burr-Brown PCM 1738解碼晶片,平衡、非平衡類比輸出各一組,一組AES/EBU數位輸出,頻率響應DC-20KHz,訊噪比110dB,輸出電平2.25V(非平衡)/4.5V(平衡),尺寸440×120×350㎜(寬×高×深),重量11.5Kg。參考售價︰178,000元,進口總代理:鈦孚(02-27466015)
萊納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組合,成就了許多曠世名演,這張「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其中之一。XRCD2版本讓聲音變得更富氣勢與更具衝擊力道,整體的細節與質感更是提昇許多,效果更勝以往版本,也更具收藏價值。(JVC JMCXR-0011,音橋)
焦點:CX-7的高中低頻分布均衡,聲音具有高度的透明感,音場寬深兼具,且層次感分明,極佳的速度感讓聲音充滿著活力,小提琴的尾韻飄逸細緻,刻劃聲音的能力相當驚人。
搭配建議:CX-7具有中性的聲音走向,本身沒有太過強烈的個性,無論豐厚或過度精準的系統,加入CX-7後都不會對原系統走向做出大幅度的改變。
SACD與DVD-A的爭戰到現在已超過兩年,到底哪種規格會贏得最後的勝利,這個答案誰也說不準。從軟體的數量來看,SACD目前似乎是佔據了上風,最近得知Universal等大公司準備開始發行一系列古典的SACD,加上Marantz與Sony兩家支持SACD的廠家,也努力地推出售價可親、表現也不俗的SACD唱盤,看來DVD論壇這邊若再不加把勁,也提出一些因應的做法,氣勢恐怕會被SACD所超越。
不過仔細觀察一年以來歐美Hi-End廠所推出的數位訊源,似乎大多為CD唱盤,有推出SACD唱盤的廠家實在不多,感覺好像這些Hi-End廠說好了似的,都在一旁等待SACD與DVD-A兩者廝殺的結果,等確定何種規格勝出後,再全力投入去設計製造新規格的數位訊源,而在此之前他們只願意保守的設計CD訊源,畢竟CD是目前最普及的音樂載體。
使用Burr-Brown PCM 1738解碼晶片
近兩年所推出的CD唱盤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他們都具備將CD訊號升頻的功能,我想這與數類轉換晶片不斷進步有關,現在很多晶片都具備這樣的功能,而且售價也相當便宜。這次我要試聽的這部Ayre CX-7 CD唱盤也具備這樣的功能,以往有升頻處理的CD唱盤我們會說它有特異功能,現在要是沒有這項功能,反而會被認為跟不上時代。
CX-7是Ayre最新推出的數位訊源,問世的時間不到半年,本刊的資深主筆蔡克信醫師在CX-7剛抵達本地時,便先行試聽了這部Ayre最平價的CD唱盤,對其聲音表現稱讚不已,前些日子更聽說蔡醫師已經將他長年使用的YBA CD-1α除役,改以Ayre CX-7服役。筆者最近也興起更換訊源的念頭,基於好奇心使然,想知道到底CX-7吸引蔡醫師之處為何?據林主編的轉述,蔡醫師更換的原因是CX-7在空間感、挖掘細節的能力與聲音的分離度等方面,均較原先所使用的YBA CD-1α要好上幾皮,雖然CD-1α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已達高水準,不過CX-7的實力又更勝一籌。
須經過長時間的熟化
其實早在8月份音響大展之前,CX-7曾在筆者家中短暫的停留幾天,不過當時拿到的那部CX-7為全新品,試聽時也未以很認真的態度去測試CX-7的實力,而是抱持著幫忙Run-In的心態,準備等Run-In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再仔細的考驗它的能耐。Ayre建議用家至少進行100-500個小時的熟化,如此才能完全體會CX-7真正的實力。剛開箱不久的CX-7,表現是令人失望的,因為聲音不但纖細清瘦,還缺乏穩固的下盤支撐,失衡的高中低頻分布,實在無法讓人長時間的聆聽。大概是代理商也發現了這點,所以這次送過來試聽的CX-7已經Run-In完成,雖然如此,筆者還是讓它在我家唱了幾天之後,才開始正式的試聽工作。
低頻與空間感表現優異
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CX-7的表現與剛開箱時簡直判若兩機,原本聲音較為浮動的感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沉穩而耐聽的表現。Ayre器材向來不以誇張的低頻量感為號召,這點到了CX-7身上也不例外。低頻量感恰如其分,並且是一種相當富質感的表現,播放由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CX-7將低頻下段的躁動感,確實清楚的呈現給聽者,另外它將低頻的線條刻劃地非常清楚,這種細膩的刻劃能力,讓CX-7絕對有資格挑戰20萬元級的CD唱盤。
另外,CX-7具有極佳的速度感,聆聽由Lakatos演奏的「Lakatos」(DG 457 879-2),這張錄音若是系統沒有良好的速度感,失去聲音的活力不說,Lakatos輕快花俏的演奏風格肯定大打折扣。CX-7高頻幾乎沒什麼顆粒感,即使演奏至高把位,小提琴也不會出現令人不耐的琴音,飄逸的尾韻與豐富的泛音,讓CX-7播放小提琴演奏時顯得格外好聽。
CX-7具有既寬廣又深邃的音場表現,不但如此,音場內的各個音像間的分離度、前後距離,它也都能很清楚的呈現。另外,空間感的營造更是CX-7的拿手好戲,這點可以由「ROSA FRA BETLEHEM」中第四首的「ET BARN ER FODT」,以及由Johann Sebastian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TACET 47)中體會得到,CX-7所營造出的空間感真實異常,同價位訊源中要在此方面勝過CX-7者恐怕不多。
頂級唱機才有的表現
蔡醫師在167期的「美藝之聲」中提到,CX-7是一部極適合評論者使用的CD唱盤。試聽過程中,筆者使用多款不同的訊號線及電源線來與CX-7搭配,CX-7的反應相當明顯,聽者無須太專注便能知曉前後兩種線材不同的個性與走向,Power Source與Onix飽滿的中低頻、PAD均衡的高中低頻分布與Transparent走向中性、細節眾多的特色,CX-7都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我完全同意蔡醫師的看法,CX-7平衡、透明、中性的走向,的確是部非常適合評論員使用的訊源。
魔法調音師 — Charles Hansen
CX-7到底用了什麼法寶,讓它可以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呢?打開CX-7有些輕薄的上蓋板後,發現CX-7的內部就如同外觀般,給人簡潔的感覺,位在機箱左方的兩顆體積相當大的EI變壓器,是CX-7具有11.5公斤重量的主要來源,它們分別負責提供讀取結構與機箱右方的電路板的電源。CX-7的承盤並不是使用Philips或是Sony的產品,而是使用TEAC 540E CD-ROM轉盤,看到這裡可能許多老發燒友可能會問,為何一部十幾萬的CD唱盤,讀取結構居然會用價位低廉的CD-ROM呢?據一些技術底深厚DIY派朋友告訴我,若是可以提供CD-ROM轉盤良好電源供應,聲音表現其實並不遜色。本來我對這樣的說法抱持懷疑的態度,不過在體驗過CX-7的表現後,也開始認同如此的設計方式,當然CX-7的好聲,也與Ayre老闆Charles Hansen的設計功力不無關係。
或許您會因為看到CX-7空曠的內部,而質疑這部CD唱盤的聲音表現,不過從以往的經驗看來,滿佈零件的器材不一定就可與好聲畫上等號,空蕩蕩的內部也不是一定代表著衰聲,不信?來聽聽CX-7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