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谈卡拉扬 [复制链接]

查看: 20656|回复: 157
11#

我说的意思是,成功人士追求的是成功,成功人士追求的不是道德。与卡拉扬同时代的勋伯格呢?人的一生,你干过的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命中都会留下痕迹。这不是小学生做错的算术题,自已或别人拿橡皮可涂抹修改。你可以得到宽容,可以得到理解,甚至得到尊重,你的作品可一版再版,一演再演。但你走过的路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是永在的。
TOP
12#

回各位的观点,实际上,人们争论的焦点主要不是在是否是音乐超完美的需要上,而是在这样做在道德上的造次如何?各位有无观点?(这样谈论的层次就要深入了,大概会变成纠缠不清的局面)。  
——————————————————————————————————————
成功人士追求的是成功,道德不在其列。要不是这样卡拉扬怎会加入”纳粹“!
TOP
13#

1.“刻意追求音响效果的代价,是牺牲了音乐!”——我们不能说有了完美的印象就丧失了音乐。音响和音乐二者并不是冲突和对立的。是某些人手里是可以完美的统一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不是当事人,谁能断定老卡当初让音响更加完美的原意是为了以此表达他“心中”完美的音乐?我们没有老卡当初的地位的修养,不敢盲目断定他的这种做法就纯粹是为了音响而已。
——————————————————————————————————————
早在卡拉扬生前,须多人就注意到,卡拉扬早期的录音,虽然粗躁但热力四射;然而这种热情在中后期的录音中已不复存在,他在第一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录音中展现出一种汹涌澎拜的“力”,而在他后来的贝多芬录音中,却已经被出名的“卡拉扬美丽的音响”及顺畅的线条所取代。他热衷于录音技术和自行混音的行为与照片早已不是机密。从机器中展现出来的美丽声音成为他音乐诠释中最主要的关怀,而这些关怀都是以商业为着眼点的,刻意追求音响效果的代价,是牺牲了音乐。音乐在美丽的音响下,显得空洞,乏味与肤浅。卡拉扬中后期的唱片的确张张音响绚丽迷人,悦耳动听,然而许多人却抱怨:维瓦尔第,莫扎特,贝多芬,甚至柴可夫斯基的“音响”,在卡拉扬的手下竟然相差无几!!!!
TOP
14#

论坛论坛就是大家各抒己见的地方!!!!!
先把一种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然后以强加的观点为根据再进行批驳,这是啥时的伎俩,请在论坛上不要用了!好象自已是真理的化身!!别人都是错的??
是对,是错不才在论坛上讨论吗!!
我要象您一样说,您错了,您为什麽说李双江是小儿科?发烧无止境兄,您又错了,您口口声声说“没那资格说别人的不是”,为什麽要说李双江是小儿科?这还象论坛吗?????
其实,李双江是不是小儿科,自有公论,但您发烧无止境兄是可以有这样的认为。
在此,我大声疾呼,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维护别人的发言权!!以维护论坛的自由,纯洁性!
讨论就象个讨论的样!!!!
TOP
15#

[quote]上山砍柴 在 2004-12-15 17:05:26 发表的内容
演奏家和指挥家之间的类比,我没感觉。画家和作曲家有时候还能类比一下。可能我深入了解的演奏家不多,或者根本就不能类比。[/quote
说的对,我也这样认为。有的指挥家原先就是演奏家,以后做了指挥。但干上指挥后,就基本上不演奏了。
TOP
16#

古今中外对才,德的评论数不胜数,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一卷中评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不知卡拉扬在司马光的眼中为那一种人!!
TOP
17#

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