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 [复制链接]

查看: 50930|回复: 320
81#

希望能有算法可以跑在通用DSP上,进行可接受的插值算法,效果不追求太高,能达到Wadia一半,价格是十分之一就好。
TOP
82#

好帖,强烈支持!
TOP
83#

堆堆 在 2004-11-16 16:13:43 发表的内容
估计楼主要这么玩大概别人很难对上话.
但就我所知,已经比CD先进的XRCD和SACD一样输给LP很多.


您先别着急,我在最后就会讲到为什么有些人的听觉,会感到听LP比CD要舒服。

可能在国内可以公开说“XX比XX要输很多”,但是比如说在美国,假如没有足够的证据,是绝对不能公开这样说的——这个可不是故弄玄虚的,广告法里明文规定的。所以我这边很多商品的包装,都没有明确印这件商品怎么怎么好——只是把技术参数列出来而已。大家请看看CD说明书里对于CD的简要的官方说明,里面的一词一句都是经过仔细斟酌过的。里面有一个词组“superior performance”,就明确地指出了CD和传统唱片的比较差别。可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随便写的一个句子——我曾经专门了解过当初制定CD包装规格的一些可以算是“内幕”,当初对于CD的这个评价可是经过仔细讨论,确定不会引起麻烦才这样写上去的,并且当初CD上市之后,一些仍然只生产LP的厂商,比如Lyrita,也对这一段评价无可奈何。
TOP
84#

樓主水準不錯,贊
不過我也只能說耳朵收貨
TOP
85#

好听是否就代表了真实呢?
好听不能代表真实,真实不能代表好听。
千万别以为在音乐厅得到的声音就是真实的。
TOP
86#

hoho,楼上的弟兄,那以后我在坛子上,不写任何和科学相关的东西,我们来讨论一下《圣经》,甚至我来传传福音,如何?开个玩笑,请别介意。
TOP
87#

Wilmer威馬 在 2004-11-17 14:59:37 发表的内容
无论任何新旧数码技术,似乎仍只停留在如何完美重整单音调波形,但就似乎仍未有能力兼顾实时的谐波及泛音运算。

如果电脑动画模拟迫真度可以进步到完全取替真人演出,而硬体又可以平民化,就是数码天下真正来临的日子。


威马兄,在音频处理的时候,不管是模拟录音还是数码录音,它们面对的就是麦克风送来的声波信号,它就是无数不同频率的正弦余弦波的和了,什么基音、泛音、谐音等等的都含在里面了。任何的录音方式都是去记录这条信号,而不用管其中哪些是泛音谐音。反正只要把整条曲线描绘出来,就自然会是录音现场传到麦克风的声音——模拟录音、数码录音都是采用这种原理的;而至于电脑midi媒体音乐,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合成音乐的。

电脑动画已经可以代替真人演出了,《指环王》里面凡是不是人类模样的那些怪异形象,都是采用大型计算机描绘计算出来的——据我所知他们所采用的计算机,其主服务器的计算速度大概已属于我们国家的“银河”超级计算机的那种级别——不过造价极其昂贵,非个人所能承受。但话又说回来,一般人也不必去买台超级计算机来自己设计电影吧,呵呵。
TOP
88#

楼主的帖子太好了!既了解CD又熟悉LP,既有技术又有实践,既熟悉爱好者的心态又了解音乐制作公司的一些细节性的资料,既了解国内音响爱好者的情况又熟悉国外爱好者的状况,很有说服力,受益匪浅。
音乐虽然是属于个人行为,但总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本人最近对此深有体会和感受。由于本人最近想升级CD,进行了一些对比试听。感觉音响性和音乐性兼容较难,至少成本是较高的,中档的器材,如果中频好则听感干好,耐听;如果分析力好,则往往内听感不太好,就好像一幅画一样有时候好像需要朦胧而不是太清楚,马兰士CD6000就是明显的例子,高低频不行。新的音乐格式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好像太清楚了,没有了神秘感。这有一个习惯问题,但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大的趋势。
从技术上说,必须优先考虑保真性,在此基础上再说音乐性,否则就是不全面的,这也是我真诚楼主观点的原因所在。
TOP
89#

好贴子!!
TOP
90#

相信科学...还是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似乎没有见过有关听觉心理的资料,或许没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或研究。

但是关于视觉心理,却完完全全的是由科学实验得来的,比如,水平线、斜线、曲线对人的大脑皮层反映的实验得出,这些线条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倾向。还有颜色
等....

相信自己的耳朵实际上就是相信自己的大脑,如果科学家们把科学和听觉心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不会等太久,它们结合的成果就会造福我们的耳朵(大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