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对版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事情,但对作曲家的认知却不是。虽然我们无法用文字对他的风格进行准确的说明,但是可以进行近似的说明,以及尽可能的定位。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今天在这个地方,我们跟本没必要进行言语层面上的讨论。既然我们在尽量的用言语去对这些演绎进行描述(而不是说明),那么我们自然希望这种描述会更加精确。
我说的,对作曲家的理解还有更进一层的认识,首先,我并没有说“我最喜爱阿劳的演绎”这句话,至少在于我,我不把这一条当原因来用--虽然我确实最喜欢阿劳的演绎。事实是:因为阿劳出色的演绎在先,我才喜欢他的演绎,而不是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才界定“阿劳最佳”。这条逻辑,想来不难理解吧!
再说,演奏家的演绎本身也是非常个人化的,缘何我的讲座就不能个人化呐?你又怎么知道来听讲座的人,不是冲着我的“个人化”理解呐?那是讲座,不是公修课,没有强迫大家的嫌疑。
很多键盘大家演绎名家的作品,确实名声在外,但很多也是:
1.唱片公司吹捧的;
2.非资深乐迷盲从的。
我在这里并不想在专业人士和爱乐者之间制造距离和不和,我只是想说(也正如那位朋友说的),如果是个人喜好,那根本无所谓,因为只是个人喜好,但如果是进行一个比较正式(甚至比较学术)的界定,那就要尽量客观,并将理性的原则适用至最大--就是说,对于无法描述,没有评判标准的,搁置待议,但对于有确切标准的、可以定位的,则需要用它最大限度地考量演奏家的演绎。比如,很重要的两点:
1.演奏家所依据的乐谱
2.演奏家对作曲家指法标记的执行和尊重程度
这两点事实上最终显示了对作曲家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作为演奏家,需要有主观创建,但是这种创建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制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轻率的;是从作曲家本意出发的,而不是乖戾的--就是说,有的演绎虽然精彩,但那几乎是演奏家自己的曲子,但不是贝多芬,我们可以说那是精彩的演奏,但不是精彩的演绎。再好的演绎,如果用的乐谱根本是很糟糕的版本,这样的CD也还是垃圾。乐谱版本是不会写到CD封套上的,只能靠博大精深的音乐知识来支持。
要有这样的判断能力,就需要--最好懂一些作曲技术与理论: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最好懂一些演奏技术,哪怕能稍稍拔拉两下;以及最重要的,最好能对可信的乐谱版本进行一些研究(不只是看懂)。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贝多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演绎,而不仅仅是演奏。
最具权威性的贝多芬作品出版社,有3个,
骑熊人出版社
莱比锡彼德音乐出版社
亨乐音乐出版社
其中亨乐音乐出版社的贝多芬钢琴作品,正是与克劳迪奥.阿劳密不可分,从来没有人像阿劳那样了解贝多芬的意图,阿劳研究了十数年贝多芬的原始手稿(他不但是一个演奏家,也同时是贝多芬手稿权威),对于记谱和相应的演奏技术有着透彻的理解。
克劳迪奥.阿劳是真正了解贝多芬的人,贝多芬的纯正血统之于他的演绎是有案可稽的。
但这并不是说阿劳的演绎是死板的、胆小谨慎的,恰恰相反:
1.正是因为出于对贝多芬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他的演绎才更加活灵活现--因为贝多芬本身也不是死板和学究气的;
2.是因为富尔特文格勒对阿劳的深刻影响,在施纳贝尔理性主义之后,阿劳保持理性主义的光芒的同时,将主观主义最大限度的融合进来,达到了空前的、奇妙的平衡--所以我说阿劳是主观与客观的最佳状态。
关于原始乐谱上贝多芬亲自标记的指法,现代演奏家颇不以为然,他们常常自以为是的更改指法,甚至改动演奏法和音符--包括诸如颤音和琶音的具体音和奏法。需要知道,贝多芬虽然并不是当时最好的钢琴家,但他也是一带宗师,也是当之无愧的钢琴大师,他深深地理解这种键盘乐器。他的每一个指法标记都是出自作曲家的本意。老实说,即使是很多演奏大家,也常常不动脑子,他们遇到一些艰涩的指法,就轻易改成比较流畅的指法,原因也许很简单:这样好听。但其实如果贝多芬在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好听,他就不会用那些恐怖的和弦、粗暴的动机或困难的经过句了,他会用更优美的旋律,但既然他那么写了,是有他的道理的,要理解这点,就需要理解真正钢琴艺术……克劳迪奥.阿劳坚持最大限度地遵照贝多芬的原始标记,也是出于这一理解,他曾提到,按照某些标记弹时手指和手形的紧张所获得的触健效果……本身就有表情意义,是作曲家期翼中的效果之一。
我从来没有在别人的演绎中,听到像克劳迪奥.阿劳的贝多芬那样清明、鲜活和深邃,只有肯普夫的晚期奏鸣曲,可以同酌。
关于“无出其右”这样的话,虽然我本人也很少说,但在这个地方,我还总是小小坚持一下。关于这点,我比较倾向于杨燕迪的思路,乐评本身一如钢琴演奏,应当而且必须含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基础是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坚实的技术功底;前提是,音乐如果可以用言语描述(是描述,而不是说明)的话。如果这个前提本身毫无意义,那么我们今天在这里的讨论也完全是胡闹和毫无意义的,甚至演奏家的演绎也完全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演绎本身也是强烈主观的表现,是非常个人的东东。这样的话,我的讲座以--不,我的课以后也只能这样教了,不谈主观意见,甚至不放音响,只是一遍遍地给大家看原始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