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說說超低音 [复制链接]

查看: 8049|回复: 49
21#

dcm 在 2006-2-15 18:11:24 发表的内容
好了,回到超低音的主题上,我原来一直都以为超低音是没有方向性的,在一套系统中加入一个超低音就行了,加两个那是为了增加超低音的能量而已!
但是在看过《hifi音响》的雷鸣前辈专栏对于超低音的刨析后,我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超低音是有方向性的只是没有其他频段这么明显,人对于它感受更加迟钝!所以专家往往建议加如一个超低音足矣!但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会错过双超低音带来的戏剧性的效果呢!当然这样的效果不见的就是好的,特别对于传统的立体声如果仅仅是从一些机子所配备的超低音信号口截取超低信号,我看不出这样的玩法用一个超低和两个超低除了能量变化外有什么区别!(因为这是整合了左右声道的超低音信号)
对于超低音方向性的忽略会不会造成我们对于超低音引入系统的一些误解呢,我在疑问中!


如果加2个,大多是接在前级的另一组2声道输出上了。其实就可看做是大型落地喇叭的低音部分。
太多巨无霸旗舰音箱就是这么炼成了
TOP
22#

以市面上常见的MK为例,

M&K Sound总裁Ken Kreisel

说明低频管理Bass Management Processors设计概念

录音师在录制多声道音频(Stereo, Dolby Surround, Dolby Digital, DTS与其它环绕格式)时,为了正确的监听并且录制大量复杂的细节,会面对很多的困难与挑战,尤其当录制多达6或是7个全频声道加上LFE(低频音效)时更为艰难.在录音室里, 这一些声道可以有很大的动态范围,最低可以到10Hz并且是在每个声道都有连续性的超低音.

录音室的声学工程设计者通常会告诉你一件事,在你的聆听位置上,左右两支声道的喇叭可以发出相当接近的低频响应测量值,不过,在多声道的领域里这个理想非常难达成.除非所有的喇叭在你的聆听位置上都能达到相同的低频响应,不然录音师要做出正确的混音与录制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空间会造成驻波(就算在设计精良的录音室也一样),因此在监听位置上, 5只或者更多的全频喇叭会产生某个程度不同的低频响应,特别在摆放位置敏感的中置喇叭,通常在80hz以下可以测量到10~20db的增益或衰减值.

不过,当我们把各声道的低频集中导入超低音并且将超低音摆在一个适合超低音的位置,让超低音专心负责低频的工作,这时在你的聆听位置上,每一个声道就能得到相同响应的低频讯号,并且会很惊讶的发现这个方式能让最佳聆听位置的范围扩大.简单的实际做法是方法在系统中加入一个低频管理,也就是电子低频分音器,他会将各声道低频(通常是80hz)集中导入一个超低音.

透过整合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有效低频下潜度喇叭,包含环绕喇叭在内,再加上M&K Bass Management Controller(低频管理控制器)里的2nd order电子滤波器,M&K系统可以完全达到 4th oder Linkwitz-Riley 滤波器的理论值.

另外一个使用低频管理好理由是现今的家用AV扩大机里面都有超低音管理功能,这个功能提供将各声道低频导入一个超低音的信道,而且THX系统也拥有80Hz的低频管理系统,所以在专业的录音监听中,如果能加入低频管理,就能保证录音能在一般家庭剧院或是更大型的专业影院中准确的回放出来.

有一件事我们必须了解,全频的音乐结构会透过混音台的操控与软件的编程,而将声音编录进合适的声道中.这一些声道包扩左,中,右与其它环绕声道,而这一些对应到不同声道的全频音乐数据通常是被存放在录音带或是硬盘里,所以在系统中加入低频管理是属于监听目的,这个功能并不会影响到你实际的混音工作.

低频管理能实际产生效用,因为人耳的听觉构造并无法分辨低频的方向性,但却能侦测到低频泛音的方向性指示.在录制的过程中, 80hz以下的低频被重新定位到超低音,而80hz以上的音频被送到所需要的喇叭中,而在聆听的过程里,我们的听觉机制就会将声音整合成正确的空间听觉的图像.

低音管理相当适合立体声与多声道格式,特别以直接音作混音工程的小空间里.正确的低音管理与一个超低音可以提供正确的混音效果,因为混音师可以听见一些不正常的低频噪声,例如麦克风座的沉击音,呼吸声与空间的回音等等的,避免这一些噪音会在广播,电影回放与DVD编制时造成不佳的录音品质.

当所制作的混音要被用于影院拨放时,通常都需要额外的低音声道来制造效果.这个声道被叫做LFE, Low Frequency Effect / Enhancement声道.这个LFE声道不论是在监听或是混音过程中,都由同一颗负责左,中,右与环绕声道的超低音来监听, M&K的低音管理器提供了0db与+10db的两种LFE声道输入口来配合任何的监听与混音环境, 符合Dolby实验室的规范.
特别企划--------超低频会说话
很多音响迷们对超低音喇叭抱着排斥的心态,一
来硕大的积木往往被当成家居视觉美戚的破坏者;另
一方面对于追求低频量感的人们,宁可以体积庞大的
落地型喇叭取代,即使空间不是那么的充裕,至少换
得了相当比例的视觉成就感。当然,有些音响迷们勉
强接受了它,但最常看到的现象,就是不管怎么处
理,玩出了白发,所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是一团团中
低音、超低频与空间驻波纠结混乱的惨状。当然,也
有许多的音响迷接纳了超低音,并成功地将它融人整
个音响系统之中而不着痕迹,而能有如此『成就』
者,各个几乎都是经验老到的音响玩家;由于足够的
知识累积,让这个被大多数音响迷视为洪水猛兽的低
音怪物,轻易地被驯服。
由于主声道喇叭的设计理念各家并不相同,因此
在各项喇叭特性如高中低频量感分布、扩散性、速度
戚、频率响应曲线、相位,以及最基本的书架型与落
地型设计皆不相同。因此,当您要将超低音摆入原有
的系统时,不仅上述的条件必须优先考虑,最重要的
是使用者对于超低音的观念,是否能有一个正确的认


知。有了正确的认知后,在整个超低音的调教过程
中,您将会发现,原来超低音竟然有着么大的能耐,
竟然也是如此的有趣,甚至您可以借着超低音与主喇
叭的不同搭配方)《,随心所欲地调整出您希望的音
场、音色、空间感、速度感‧....‧等。
过去本刊曾经介绍过,以大型落地喇叭搭配超低
音的实例,并一一细数了多款优质的超低音;而本次
超低音特别企划,单纯以二声道加上超低音为主轴,
着重于超低音与书架型喇叭如何搭配,什么样的书架
型喇叭才能提供您最大的超低音玩乐空间,以及什 
方法才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超低音调整步骤。我们在
这里或许舍去了一些您『过去』所期待的信息一如
各家详细的超低音介绍、细部调教、如何选购等问
题,今天,我们想要说的是一个观念,一个值得您去
反思的观念,您可以姑且听之,但当您有机会亲身体
会过如此不同(其实这已经不是什 新理论了)的玩
法后,希望您也会认同,因为,这就是『趋势』。
 

致命的超低频  
或许您怎么也想不到,最早的超低频产生装置,
竟然是以军事用途为目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的终极 │
用途--致敌军于死地!
十七世纪初期,由法军所设计出的雾角
(Foghorn),以每支长24公尺(78英呎,也就是7Hz极
低频波长的一半)的管状物形成类似传输线路的信道,
利用飞机引擎产生出的强大气流制造出强大的低频共振
力量,7H2的极低频杀人凶器也就因此孕育而生。
虽然频率低达7Hz的低频早已超出人耳可听辨的范
围,但只要振幅够大,却绝对足以摧毁一面钢筋水泥
墙!不仅如此,人类脑部接收强大且过量的极低频之
后,脑波功能因极度千扰随之阻断运作,体内各重要器
官产生有如海啸般上下翻腾,往往在数秒之间就可致人
于死地!  
 
超低音设计
为了要让超低音产生充沛的低频量戚,音箱的基
本设计一方面要尽量保存单体所制造出的低频能量,
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这个背波对于前波可能造成的抵消
作用。基本上,整个超低音音箱,就是一个利用阻尼
与增强因子对单体的活塞运动加以控制的空腔,藉由
合理的设计,在有限的音箱容积中得以产生最饱满的
低频量感,并让单体能有效地被控制在最佳的反应/
时间相对关系上。
一般来说,基本的音箱设计囊括了以下几种形
:开放式、无限障板武、Isobarik、低音反射、
导管式、被动辐射式、传输线式等。如果我们还要将
位在单体前方的音箱设计方式算进去的话,那还得包
括号角、折叠式、Slot等。
首先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无论是以哪一
种方式设计,都有其可取之处,至于利弊取舍则需依
使用者本身对低频的喜好和要求自行决定。
 
基本设计有以下四种模武
1.低音反射)式,这是用得最多的设计,其原理是将单体振膜后方
所产生的背波加以利用,借着导管把反相的波形反转
传递出来,于是同样的单体能比密闭式设计音箱发出
更多的低音。理论上,反射式设计的低频延伸能扩展
 



到喇叭箱谐振频率的0.7倍,所以它可以做得比较小
而保有与密闭式一样的低音。实际使用时,低音反射
式设计却不是最佳的超低音,它的能量往往会在谐振
点附近特别突出,因而较难有很好的下沉表现。有些
超低音在开口的地方装上一个没有音圈的被动辐射单
体(如DCM、primare喇叭),它们会产生更好的低频
能量,但有人认为那种低频不够活泼』。
2.密闭式或气垫式
把单体装在音箱让箱内的空气与外界隔离,就是
密闭式设计,在实际的使用上,它能产生平均且深沉
的极低频,是比较理想的超低音,前述的大型低音柱
与所有伺服控制超低音全部都是密闭式设计。当单体
在密闭音箱工作时,纸盆前后移动交互扩展与压缩箱
内的空气,这种动作和弹簧很像,箱内经过补强以降
低谐振频率,同时大量的吸音材料构成很好的阻尼,
如此单体前后方声音不受干扰,将能发出很干净的低
频。单体振膜前后运动时音圈会产生位移,必须藉由
悬挂系统来回复原状,这种动作是产生喇叭非线性失
真的原因之一。密闭武设计由于箱内的空气有如气球
一样产生弹簧作用,振膜的回复力很均匀而快速,大
大减轻了悬挂系统的失真,所以它的低频非常正确
 
反应迅速。密闭式的缺点在于它需要更大的音箱与更
强多的扩大机功率,主动式超低音由于多附有一百瓦
以上的独立扩大机,这些问题也就不再是困扰了。
3.传输线式
这是低音反射式的同一家族设计,由于音箱内传
输管道很长,所以也被称作『迷宫式设计』。它最大
的问题是传输管道太短则与普通反射式无异,太长了
又会使低频速度变慢,现在大概只有英国的PMC生产
类似产品。
4.推挽式或耦合式
以两个单体在一个音箱内做同相的运动以产生更
多的低音。推挽式本身可以有多种形态,但基本上都
是密闭式音箱,它们有密闭式的优点,两个单体除了
增加振膜面积外,还改善了音箱内的阻尼使得瞬时会
特别好。耦合式(单体面对面)由于单体都在音箱
内,必须有开口让低音出来,因此也可以说是强化的
反射式设计。

这个图形可以约略说明低音单体振膜往复运动与结构之关系。铅锤
重量重些,弹簧运动周期增长;弹簧刚性加强,铅锤运动幅度相对
减低
 

 
基本认知

超低音很难搞定是众玩家们所公认的,最常见的
是制造出轰隆混浊、化之不去的谐振或驻波,长久聆
听下来不免心生作呕;另一种情形则是主喇叭与超低
音的速度感无法配合,一快一慢各唱各的,完全谈不
上所谓的团队默契;再来,无论如何设定超低音的分
频位置,都没有办法让二者融合为一,听感上的断层
明显;最特别的是,在某些空间中甚至会出现超低音
喇叭无用武之地的窘境,也就是说,在那个空间中,
无论将超低音音量开至何处,依旧无法判定这只超低
音喇叭是否对低频响应做出了任何的贡献。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难道超低音喇叭只不过是个
假象低音的制造者?真的没有一个合理的调教模式,
可以让人真正享受到玩超低音的乐趣?
我们可以告诉各位读者,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
想要调好一个超低音,当然环境的因素必须摆在第一
位,但无论您的聆听空间对超低频是多么地不友善,
过去调教上的经验是多么地令人心灰意冷,只要肯放
下肩上那只沉重的包袱,您将会发现,在音响生活的
种种坚持之外,低频甚至是极低频的追求,竟也能够
像探囊取物般的简单。
正确的音色认知
回放音乐的好听与否,最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
人声或器乐的完整频宽自然地再生出来。因此,在器
材调教的同时,使用者对于音乐的基本认知、对音乐
的品味高低,或者是对声音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都非
常的重要。现在,在我们开始进入超低音的主体之
前,先让我们对各种乐器所能发出的频宽极限,建立
好基本的概念,以免未来调教音响时,误把河马当西
施,因而贻笑大方。
如果我们将人耳的听力范围界定为可低到20Hz,
高至20kHz,那么,我们也可以将可听闻频域画分为
10个八度音程。最低的可听闻频率由20Hz开始,将这
个频率乘以2(20HzX2)所得到的数值40Hz,其间
的这段频率就可称为『八度音程』或『最低八度』,
您也可以将这样的八度音称为『极低频』。若将40Hz
再翻一倍,就可以得到下一个八度音程:40Hz-
80Hz,依此类推。因此,一般所谓的『最高八度
音』,就是指10kHz-20kHz间的八度音程,也就是音响
迷口中所谓的『极高频』。
好了,现在您就可以利用市面上的测试CD,对
您的音响系统是否能再生出极高或极低频做一测试,
看看10kHz以上的频率和20至40Hz间所谓的『超低频』
是否能『自然地』在系统中再现。


乐器与各频段
在我们知道了频率范围的划分方式之后,让我们
再进一步认识人声与各种乐器的频率涵盖范围。
所谓的『中频』广泛地占据了3个八度音程
(120Hz-16.8kHz),而这样的频率范围,几乎涵盖了
人类的发声频率,人声鲜少会产生渗透至高频的可
能。管弦乐调音的音准频率定在440Hz,正好是中频
区中间的一个八度音程,该频段结合了绝大部分管弦
乐器的能量,同时也是人声的精华所在。也正因为如
此,平顺饱满的中频总是让人有格外好听的感觉。
高频涵盖中频以上的4个八度(1280Hz-20kHz)。
其下段主要为小提琴与短笛的发声区,中段则为三角
铁与铙钹地发声区域,这两种乐器更能延伸至高频上
段。整个高频区几乎都被乐器的泛音或谐波所占据。
能在低音的最低八度出现的乐器包括了管风琴、
低音喇叭(BassTuba)、低音巴松管,定音鼓与低音
常见乐器与人声频率分布图。

大提琴则最主要在低音上段发声。
我们由上述和附图中可以看出,各类型的乐器能
量主要集中在最重要的中频,只有少数乐器能够延伸
到频域的两端;而真正能在每一个八度音程内发出声
音的,只有管风琴罢了!
要熟记这样的表格或许不容易,但只要您的音响
系统中,发出的低音大提琴声音不对,那么我们很快
就可以知道音响的中频下段至低频中段产生了问题;
如果竖笛的声音不对,那肯定在中频至中频下段有问
题;如果铙钹与三角铁声音不对,那高频则须好好地
加以整治。另外您也可以利用某个乐器演奏时的整体
表现好坏,来判定音响的某一小片段是否出了状况。
例如高低声音的音色变化是否正常、是不是某些地方
特别突出或者凹陷等等。
看到这里或许您要问了,以上所说的又能跟超低
音喇叭扯上什 关系呢?别急,这些当然跟超低音有
关系,而且关系可大着呢!或许您不晓得,在超低音
调教良好的系统中,不仅各频段在听感上的平衡度可
以让人感到音乐的自然轻松感,所回放出来的音场、
定位、深度、舞台感、包围感、空气感都会让您耳目
一新,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低频段的弥补,也能让音
质音色在听感上『觉得』更加自然真实,同时高频延
伸也会有全面性的改善

人耳的误判
我们常说某喇叭在某个空间中所测得的频率响应
不平坦,这样的说法一来代表了该聆听空间可能多少
存在了一些制造驻波或频率凹陷的因子,另一个因素
可能来自于喇叭本身频率响应特性就不平直。
相信大多数的人们都会同意,频率响应平直和
『好声』是常常不能划上等号的。往往一个被认为是
好听的喇叭,在中频部分多有些许的隆起,因此似乎
是『不平直的频率响应』也是有发出好声的可能性。
但是不晓得您知不知道,除了好声的喇叭频率响应常
常不会成一直线外,人类的耳朵对于频率高低两端延
伸的感受力,也是有相当程度的『失真率』。
一般而言,人耳对于高、低频段的接收能力,要
频率响应的不正常突起,往往对听感上造成严重之误判
比对中频的感受力来得差些。由贝尔实验室二位研究
人员Fletcher与Munson的研究报告指出,人耳能够感
受并加以辨认的声响必须跨过某个音压门槛,方能为
听觉所接收;而一个20Hz的超低频,如果要能够被人
类听觉所感受到,则必须比1000Hz频率多出80dB的
音压,才能越过耳朵接收的门槛,为人类所察觉!!
由此可知,如果您想要听到从超低音喇叭中,听
到所谓的极低频(最低八度音程,20Hz-40Hz),那 
这只超低音所需释出的能量势必非常的高。相对的,
一个超低音在最低八度的频段上,到底能够产生多少
的量感,也就与聆听者所能感受到的低频有着莫大的
关系
人耳屏蔽效应
除了刚刚所提到的现象之外,人耳听感上的屏蔽
效应,常常让人们对声音能量的判断产生了严重的偏
差。也就是说,当频率响应曲线在中频部分产生了一
个峰值,这个峰值将会在听戚上特别突出,蒙蔽您的
听觉,除了这个频率之外,您很难再去分辨其它频段
的声音是否存在。

 
 
 
找回失落的低频
每个人对于超低音的要求不一,或许我们可以将
其一分为二:
1.初级需求:量感
2.进阶需求:细节、解析、延伸、瞬时、煞车、驻
波、线性、形体、与主喇叭融合度。
加了超低音,听感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低频增
加了』。先让我们回忆一下过去我们在音乐厅中聆赏
现场低音大提琴演奏的经验;或是庙会年节时分,为
舞龙舞狮击节喝采的锣鼓阵;要不然再想想卷起阵阵
黄沙、驶过您身畔的大卡车,诸如此类的事件,都是
『制造出』低频甚至是极低频的最佳时机,这些低频
与极低频能量几乎是无所不在的。这些充斥在周遭的
极低频能量,轻描淡写地『滑』过我们的身体,我们
只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这才是真正的超低频,
那么从这一刻开始,我们是否得开始怀疑,在昂贵的
音响系统中所听到的低频,难道是真正的低频再
生吗?
其实,在一个『非完美』的聆听空间中,
或多或少都会因为环境问题,制造出一些『人
为的音染』,上述我们提到的低频初级需求,其实
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空间的不完美所产生的驻波
与倍频,声音某个频段被不正常的放大,由
于人耳屏蔽效应的影响,整个听感都被这些
高峰值的音频搞得失去平衡,您所注意到
的,只不过是那些轰隆隆的低频驻波罢了
也就是说,超低频事实上是存在的,您的系统也绝对
有能力再生出应有的低频/超低频能量,听不到您梦
寐以求的低频,问题的最大来源,不在超低音喇叭身
上,而是应该由空间与喇叭摆位上加以检讨。
空间处理在前几期『音响论坛』中已经有所讨
论,一般情形为小空间讲究能量消化,大空间重视能
量提升;倘若音染的来源为空间所使用的材料,软弱
材质重固定,硬调材质以吸收(例如水泥空间中最常
见的80Hz驻波,这个频率也是影响整个喇叭平衡的重
要关键,应想办法以吸音材质加以消除)。同时,造
成干扰与反射的因素也应尽量地加以排除。
耳力大挑战?
我们不在空间处理上打转,回到喇叭摆位的话题
之上。一对书架型喇叭,搭配上一只超低音,如何才
能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当然,喇叭是用来听的,人耳当然是最
佳的调教工具,凡事耳听为凭,听不
顺耳当然就是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但您是否忽略掉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对了,
屏蔽效应!

漂亮到可当茶几使用的超低音喇叭,也能够发出
20Hz的超低频能
*************超低音很难搞定,可能的问题来源有
1,聆听空间上的困扰
2.超低音与主喇叭的个-性不和,调整方式有偏差
 
以频谱仪为师
刚刚讲到听觉上的屏蔽效应,可以说是音响调整
上的最大杀手。空间上的不完美已经够让人灰心的
了,试想一下,在一个不健全的空间中,我们何德何
能,可以靠着全天下最灵敏的耳朵,将音响调教出第
一流的表现?再加上那个老天恩赐的屏蔽效应(这是
没办法的,上天多给了我们玩音响的权利,总要在别
的地方拿回一些),只要空间中有个怎么也弄不掉的
Peak,想要声音表现全面也难。别灰心,有个东西叫
做『频谱分析仪』,可以帮您以科学的方法,客观的
发现您系统中的缺陷与优点,一方面找出听戚上的盲
点,一方面与听戚相印证,得以在摆位与空间处理上
增加着力点。
事实上,我们在这里想要大声呼吁的,除了希望
音响迷们能够在调整超低音(或二声道)时,能够以
仪器为主、聆听为辅同时进行,最重要的一点,是当
您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整体系统时,单独测量一下主
喇叭在您聆听空间中的频率响应图,相信您将会有意
想不到的发现。
为什么要回到主喇叭身上加以讨论呢?我们都知
道,超低音的加入,不仅要二者在速度感能够一致,
同时在频率衔接上也要能搭配地甜甜蜜蜜,水乳交
融。当我们充分地了解主喇叭的特性,以及该喇叭在
聆听空间中的频率响应曲线后,超低音的搭配与调教
绝对能让您事半功倍,您也将发现其中无穷之乐趣。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到底书架型喇叭在搭配超低
音上有何优缺点?如果我们来看全音域喇叭原厂公布
的频率响应图,似乎是所有喇叭都能够得到像尺一样
平直的曲线图,由数据看来,高低频延伸也都能达到
令人满意的成绩。既然测试结果如此优秀,依此推
论,这对喇叭在『还不错』的空间中,应该要有『不
错』的表现。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相信答案常常
都是令人怀疑的。问题出在何处?原因可能在喇叭
高、中、低频的时间/相位一致性上,也可能是喇叭
不够线性,甚至是原厂公布数据根本是用来唬人的。
因此,使用愈大的喇叭,您就得在摆位上多吃点儿苦
头,成功了,回放出来的气势与临场感固然相当惊
人,但多半也是万般妥协下的结果。好了,既然高价
的全音域喇叭使用弹性上会受到这么大的限制,于是
就有人想出利用小型书架型喇叭,加上一只或二只超
低音,企图利用适当的摆位以营造出大喇叭的场面
戚。就让我们拿小喇叭来做做实验。
小喇叭由于音箱体积小,定位与形体戚的建构,
对它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同时绕射问题也不容易存
在。搭配上主动武超低音之后,小喇叭不负责低频部
分,将低频交给用家自行决定。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是少了低音单体,您不必再去烦恼扩大机的功率
问题,扩大机只需供应中高音单体的需求,让中高音
能尽情地发挥;第二是超低音的加入,不仅在低频量
感上能依个人口味自行调整,同时也因为使用方式上
与全音域喇叭的不同,让用家有更大的空间加以运
用,不再将视野局限于细微变化上,我们一直相信,
『微调』是将系统表现带向顶峰的最终方式,但我们
的目标,却是希望所使用的音响系统,能够有大幅度
的改善,而小喇叭加上超低音,提供了您这么的一个
途径:不再斤斤计较地拘泥在某个频段,我们要的是
全频段音乐


像尺一样平直的频率响应圈,我们究竟能够从中获得些什么? 
 
找回失落的一角
调整超低音,就像是手里拿着调色盘,要如何调
出一个漂亮的粉红色,单看您个人的审美观念与如何
的取舍。在不同的红/白比例之间,是要低频多一
点,还是高频明亮些?完全随您的喜好而定。红色,
就如同音乐的基音,要纯正,不带一点杂色,声音的
质戚有了,基础稳固了,才能够进一部要求其它更多
的东西。而白色,就像是延伸音,它可以将红色大幅
地伸展开来,呈现出多彩的音乐面貌。
所以,有了素质好的主喇叭,就像是找到高纯度
的红色颜料;而主要负责80Hz以下的超低音喇叭,
则借着在空间中找位置,来调整出最迷人的声音。就
算有了良好的中高频,也就是低频调整不当时,依旧
无法得到该有的深度与透明度,特别是中频部分的表
现,几乎都是藉由低频轻巧地烘托出来的。有了全频
段的基础,才不会让音乐充斥着四下乱窜的高频。
分频点
让我们将焦点放在超低音的分频点调整上,这也
是超低音调教过程中,最需要经验累积的一环。超低
音要与主喇叭达成完美的衔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尽量避免频段的干扰,想尽办法能让超低音『接得上』
主声道。什 是『接得上』主喇叭?说穿了还足那一
句老话:避免频率响应曲线出现峰值(造成听戚上的
屏蔽效应)。也就是说,只要二者衔接不良而在某个
中低频段产生峰值或驻波,那就算将超低音音量努力
加大,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混浊膨胀的低频罢了!对于
听感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科学化的仪器
测量就成了最佳调教利器(实战过程稍后报导)
 

常见的问题/疑难排解
以下列举几项超低音调教时,常见的问题与可能
之解决方案,仅提供读者作参考。彻底诊断则需
试实际情形再做调整"。
1音场深度扁平,或形体揪结不清晰一频率响
应图之线性没有调教妥当,导致曲线部分有落
差,可试试原地旋转超低音角度o
2速度明显跟下上主喇叭-分频点设定过高或
过低",调整分频点将超低音加以仰角处理。
3活生感不足,声音呆板-分频点末设定好,
或是音量过大o
4中高音出不来--"低频量过大
当然,使用了仪器,并不代表万事就OK了!环
境因素的影响,或是细部的调教方法都对结果会产生
影响,但最主要的来源,很可能来自您的主喇叭。
由于书架型喇叭常常为了营造出厚实的中低频量
戚,特地在80至100Hz这段与超低音衔接的重要频段
上,制造出一块不小的Peak,也因为如此,让超低音
在与主喇叭衔接上发生了相当大的困难。主喇叭有音
染的问题,则必须多方尝试超低音不同的分频点调
整,才能超越音染的障碍。为此所谓的电子分音系统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点子,将一定频率以上的中高音让
主喇叭负担,以避免低频部分对中高音所造成的污
染:而低频部分则交给超低音喇叭负责。
其实这样的点子,早在Infinity IRS-Beta时代就以
成型,只不过IRS-Beta使用的是二支庞大的低音柱,
而且是以被动式设计。如要彻头彻尾贯彻这样的理
念,那么M&K喇叭则是始终如一的实践者,以卫星
喇叭(即该喇叭的最低频率仅到100Hz)为主声道喇
叭,搭配上超低音后,就像是将录音室中的监听模式
栘至家中,实际聆听后,也有绝对的能力颠覆您保守
的音响视野。

Infinity lRS-BetaEFJ低音柱,就可视为是近代超低音的祖师爷;
 

通用超低音备忘录
1低音不要贪多,调整音量时请由小开始。-特别是在较小的空间中;,过多的低频只会某一频段膨胀,
最下面的延伸反而听不到。理想的超低音是调得似有若无、自然乐器中有极低的很少,千万不要把二胡
调的像低音大提琴。
2相位重要。可能的话,请选择相位连续可调的产品,从0开始慢慢的往180度的方向细调,它不尽影响
超低音与主喇叭的连贯性,还能用来营造较刚硬或柔软等声音个性。
3分频点也要注意,超低音的分音斜率越大越好,与主喇叭间的重叠干扰会减少。重叠区域太多,低音
缺乏细节,连带使中音都受影响。
4请考虑系统与超低音的个性搭配,例如天生就很慢的扩大机与喇叭,当然不能买一个速度极快的超低
音,不过-般情况下,低音的速度越快越好,不托带水细节容易出来
5大喇叭一样可以用超低音。别以为落地喇叭就能免疫,只要是空间足够,加上超低音后平衡度会更稳重扎实不需要开大音压也能有满意的低频表现。
6装设超低音时请先把主喇叭搞好,如果主喇叭本来就有问题,却要借着超低音解决问题,恐怕你
会失望的  
 
用仪器玩好主动式超低音

 
国内卖主动式超低音的厂家很多,但真正有能力
为消费者解决摆位/调教上问题的,却是『屈一指』
可数。因此为了进行本次的超低音摆位调整过程,编
辑部特地前往恺锐音响公司叨扰这位人称『调音圣手』
的朱老板。整个摆位过程以二声道搭配超低音进行,
并辅以频谱分析仪加以量测与纪录。
测试方武
二只喇叭大幅拉离后墙,并让喇叭之间维持相当
的距离;二只主声道喇叭以雷射笔校正,让喇叭面板
直接正对着聆听者为原则,聆听者因此能接受到由喇
叭传来的最大直接音。聆听最大直接音,也就是将喇
叭当成一副『大耳机』来使用,二只喇叭间的距离,
并不会对整体音域平衡产生太大的影响,经过反复
实验结果显示,喇叭与聆听者间的距离,反而才是影
响超低音摆放位置与整体表现的最大关键。根据
M&K的说法,当聆听者接受的直接音愈多,表示来
自反射音的干扰愈少,耳朵感受到的频宽也就愈广,
接收的音乐讯息量也就愈多。简单的作一个实验,当
您在聆听音乐时,试着将您的身体微微往前倾,您会
发现这么小的距离改变,竟然会对音色造成那么大的
影响!或许您觉得这些事无关音乐,但如果我们将喇
叭往前移动数十公分,您可能会对其间的差距大感震
惊:感觉上喇叭速度变快了、高低延伸也多了、音场
也加深了许多。当喇叭位置固定后,我们以频谱分析
仪对主声道进行检测。基本上M&K主声道未加入超
低音时,毫无形体戚、音像、实体感可言,但我们要
的只是它的频率响应图,为的只是要检视主喇叭的声
 

 
音特性,以便寻得一个最佳的低频插入点;而在超低
音加入之后,整体的平衡度都将焕然一新。
主喇叭固定之后,我们以最常使用的方式(见
146期音响论坛原厂理论精粹『聆听室中完美的超低
音摆位方)』)寻找超低音『合理』的最佳位置。依
旧以频谱分析仪在聆听位置上进行量测工作。在频谱
测量上,我们使用了AV扩大机中的粉红噪讯(Pink
Noise)分别输入主声道与超低音中。利用粉红噪音
作为测试工具,我们不仅可以由此测得各喇叭的频率
响应曲线,如能仔细地加以聆听,很容易就能够
现,只要您的超低音位置正确,隐藏在吵杂的粉红噪
讯之中也有许多高高低低不同的音色变化,可明显地
分辨出声音走向开朗一面;反之若超低音摆位失当,
除播之粉红噪讯频率就会显得沉闷无生气。
除了使用AV扩大机内的粉红噪讯之外,如果您
府上没有环绕扩大机,也可利用市面上众多测试软件
内含的测试片段加以进行。
卫星喇叭的优点
无论您是使用哪一种扬声器作为主声道系统,也
不管这对喇叭的原厂公布曲线是否平直,由于每个聆
听空间的吸音与反射程度不同,喇叭的频率响应曲线
也会因此而产生变化。基本上主喇叭的架设必须尽量
避免会产生驻波的位置,利用频谱分析仪,可以帮助
用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主声道摆位点。很可
惜的是,许多市面上的小喇叭,原本的设计并非是要
用家以此方式加以使用,即使是专为录音室使用的
Monitor喇叭,也不免因为本身具有的低频潜能,在
多重扭曲的空间中错误地被再生出来。这些『错误生
成』的频率,不但污染了喇叭本身的性能,更对超低
音的进入造成莫大的伤害,想要回放出清晰敏捷的低
频,就会显得困难重重。
相较之下,频率响应平直的卫星喇叭明显地占了
不少优势。卫星喇叭的低频截止点常常定在75Hz上
下,要的是能够将80Hz以下的低频部分,完全地交给
超低音喇叭负责。一但少了主喇叭下半身与超低音上
半截的相互干扰,通常只要主喇叭与超低音的速度相
去不远,超低音喇叭的分频斜率够大,我们必定能在
合理的空间中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
测得平顺或者近乎平顺的频率响应图。如果我们可以
利用AV环绕扩大机将80Hz以下(THX规格)的频率
消除,那也就更能将不该出现在主喇叭的频率完全滤
除,这也就是5.1声道能够轻易地营造惊人临场感和
空间感的最重要秘诀所在。
神奇的超低音喇叭仰角
对于超低频部分所进行的微调动作,由于手上没
有讯号产生器,我们改以听得烂熟的『炎黄第一鼓』
进行调整,决定我们所需要的低频比例。在经过细部
 
调整之后,超低音的位置几乎面对着聆听位置,并将
超低音以些微的仰角朝斜上方摆放。我们特别记录下
超低音喇叭有无仰角时的频率响应曲线,以便与实际
听戚相互对照。
我们在超低音无仰角时所获得的听感,除了在超
低频与低频滑/顷程度上产生了断层感,回放低音大提
琴时会生出一段类似『尾巴』的超低频段。除此之外
绝大部分时候不会感受到频段哪里出了问题。这样的
『尾巴』如果不用仪器加以测量,常常会让人误解为
『低频膨胀』。但是当我们回过头对全频段频率响应图
加以检视,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推测的『低频膨胀』情
形。几经调整之后,我们以四只工业用橡皮垫将超低
音做出些许的仰角,之前所听见的断层戚立刻消失无
踪,低频沉得既松软又自然,有如春风般轻拂过全
身,极低频只能用肌肤加以感受。仰角一加入,不仅
超低频改善了,中频的细节立刻浮凸而出,小捉琴也
一跃成为价值数百万的名琴。音场、定位、形体感、
空气感、分离度、各频段之平衡性等的提升,是脱胎
换骨的改变,甚至喇叭的回放音色竟也能有相当大幅
度的进步。回过头看看有超低音无仰角的频率响应曲
线,我们发现,有仰角的曲线仅在32dB、63dB、
125dB处分别降低了0.5dB、1dB与1dB(无仰角:
32/63/250Hz=63.5/70/63.5dB,有任口角:
32/63/250H2=63/69/62.5dB)。事实上,人耳是无法区
分这样微小的1dB音压变化,但残酷的是,这么些微
的变化,却能够让听感上的整个平衡性大大地转变:
同时也因为低音量略减,超低音喇叭能够在切入主系
统上更为顺利,低、中、高频之平衡性愈佳,听感上
也就愈/顷耳。
其它
我们接下来拉近了主喇叭与聆听者间的距离,也
发现整体动态感大增,Sound Stage更为正确,上下两
端延伸更自然,音场开阔感也更生动。
此外,我们在本次的调教过程中,发现假若回放
质感不完整(如三角铁延伸有断层),原因可能是人
耳接收主喇叭的能量不足,或者是低频量感稍多,注
意力偏重于该频段上,导致中高频无法的到有效的烘
托效果;假如乐器的形体比例不正确,可能是超低
与主喇叭的衔接不够平顺;空气感不足,出问题的应
该也是超低频让听感整个向下拉;舞台感不足,则是
由于主喇叭受到太多的反射音影响,直接音接收不足
所致。提供读者们在调整时做一参考。

(本次特别企
划专题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恺锐音响朱守为老板在技
术与相关知识的鼎力支持与协助)





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 ,目前分成兩個型號,一個型號是LFE-4 BASS MEGEMENT大多是使用在專業場所,例如錄音室/音效製作單位,由於這些專業單位的控制台或視訊源的輸出/輸入端子大多是平衡式的端子因此LFE-4 BASS MEGEMENT 所有的輸入,輸出端子都是設計成平衡式,另一個型號則是較適合一般用家,價格也比較便宜的BMC MINI BASS MEGEMENT,BMC MINI的輸入/輸出端子則是設計成適合一般用家的RCA端子,由於BMC MINI目前有許多用家使用,而且適合使用的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這次就針對這台,價格低,高性能的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 做深入的討論.

設計概念以及連接方式
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是以主動式高精密度的類比分頻方式來做分頻,能夠完整保留聲音訊號,與一般擴大機所使用的數位分頻方式會因為晶片的等級而造成聲音訊號的損失有非常大的不同,並用獨家設計的線路做精確高斜率的分頻,將每一個聲道中高頻做分離,並將每一個聲到的低頻整合匯集到專屬的輸出端子,也就是BMC MINI可以將每一個聲道的中高頻以及低頻分離開來,並將每一個聲道的低頻加在一起之後輸出給超低音.從圖二可以看到BMC MINI的背面都有清楚的標示來指引我們做快速正確的連接,BMC MINI的背面有5.1輸入端子(左,右中央,環繞左右,以及超低音聲道),將每一個聲道的聲音訊號輸入BMC MINI 讓BMC MINI來做精確的分頻以及低頻管理的工作之後,輸出5.2端子,請注意是5.2,也就是說可以同時接2個超低音.


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當初設計的用意是使用在DVD-AUDIO 以及SACD上面,由於在播放DVD-AUDIO 以及SACD的時候,必須使用DVD PLAYER內建的解碼線路來做解碼並專換成類比訊號輸出才可以得到DVD-AUDIO 以及SACD高資訊量高音質的享受,如果在播放DVD-AUDIO / SACD的時候使用數位輸出,將會造成降頻,如此一來將無法得到高品質的聲音享受,這也是DVD-AUDIO / SACD為了要保護軟體,避免被盜拷的措施;在經過實際的使用之後,發現不僅僅適用於DVD-AUDIO / SACD,也非常適用在播放DVD或是CD軟體,而且不只適用於MK喇叭/超低音,使用在其他喇叭系統或是HI-FI兩聲道系統有更顯著的效果,接下來就一一的舉例說明

兩聲道+超低音
兩聲道聆聽音樂,這是目前最多用家所使用的方式;有許多用家不論是使用落地式的喇叭或是書架式的喇叭,常常會因為低頻的細節表現不佳,量感輸出不足,無法達到震撼人心的感覺,而增加一個主動式的超低音,尤其是落地式喇叭,由於喇叭單體眾多,再加上單體尺寸大,擴大機的功率不足,對擴大機型成嚴重的負擔,擴大機無法推出令人滿意漂亮的聲音,在增加超低音之後(或是原本已經配備有超低音的用家),常常會因為調整的問題,或是分頻點銜接的問題,而使聲音效果提升有限,由於落地式的喇叭或是書架式的喇叭是全頻段工作的喇叭,因此當擴大機將聲音訊號放大後傳送到喇叭上面,不論是落地式的喇叭或是書架式的喇叭仍然會發出低頻,因此跟超低音的低頻形成重疊的現象,雖然低頻的量感提升了,但是由於低頻重疊的結果造成聲音糢糊不清,甚至影響中高音的質感表現,除暸喇叭的問題之外,由於擴大機仍然需要負責放大低頻這個沉重的工作,因此也減低暸擴大機的驅動力,當有較大的聲音動態或是大因壓輸出時擴大機就會出現軟腳的現象以至於用家又要投資相當多的費用去尋找怪獸及的後即擴大機來伺候喇叭,現在大家可以輕輕鬆鬆的解決這個問題,大幅提升聲音的表現,只要將類比訊號接至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的輸入端子,讓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來做分頻的工作,當訊號經過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之後會分別將左右聲的的低頻以及中高頻做精確的切割,分離,將分頻好的中高頻訊號傳送給擴大機放大推動喇叭,並將左右聲道的低頻匯集到專用的低頻輸出端子,如此一來擴大機只需負責放大中高頻的訊號,工作的負擔減輕了許多,擴大機可以更輕鬆的推動喇叭,讓擴大機的功率可以被有效的利用,您會發現喇叭變好推了,而且喇叭所負責的頻率範圍也縮小了,更能精確的還原聲音訊號,得到更好的中高頻細節,以及更好的音場以及定位感,低頻也不會有重疊的現象,低頻的細節還原也更加豐富,解析能力以及低頻的層次感也都會獲得大幅提升,而且不僅如此更可以針對低頻跟中高頻分開坐擺位,音壓設定以及相關的調整,更具靈活性,因此不論是CD/DVD/DVD-AUDIO/SACD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方式,調整出令人動容的聲音表現,也讓聲音的表現有大幅的提升.

多聲道+超低音
有了兩聲道+超低音的基本處理概念之後,要來處理多聲道相對的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以同樣的接線方式,將5.1聲道的類比聲音訊號接至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多聲道的用家可以使用DVD PLAYER的5.1輸出更為方便,經過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的分頻處理過後再將訊號傳送至擴大機來放大推動喇叭,要特別注意的是DVD PLAYER以及擴大機要將DVD或是擴大機設定喇叭大小的功能關閉,聲音訊號僅僅是經過擴大機來放大,分頻的工作還是交給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來做處理,由於擴大機的這項功能如果啟動,將會因為數位晶片的關係而使聲音的訊號損失,這樣就失去了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做精確分頻,還原高品質聲音訊號的用意了,如果您不是使用M&K的衛星喇叭,但也是多聲道+超低音的用家,那麼更加強烈的建議您使用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來幫您將每一個聲道的聲音訊號經M&K 低頻管理器 (電子分頻器)做精確分頻,為您還原原汁原味的聲音,讓您不論是在聆聽多聲到音樂或是欣賞精采刺激的電影都能夠又有最佳最真實的表現.

http://www.mirosoundvision.com/products/ProductShow.asp?ID=197
最后编辑leslie
TOP
23#

2手不好找吧?我支持你的!!BIL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