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就连像kennyl兄即懂搭配又买的起ELAC老旗舰的也凤毛麟角,就别说德国的ASR和美国的Mark Levison了。肖邦的曲子很难弹,我曾练过他的即兴幻想曲,难在左手的六连音对右手的八连音。
回到正题,还是多想想怎样在有限的预算下达到最好的结果比较实际啊!毕竟大多数人一生只会买两到三套机器。
我楼上办公室的一位女烧友,用的器材不过是山灵CD-100,NAD 3020i和Mission M71,但她却有1300多张古典乐CD,其音乐修养远在我之上。她听过我的东西之后感觉很棒,但她却更乐意收集片子,却不是很在意器材的档次多高。
这是另一种境界,我佩服。
同意最求自己认为是对的,追求忠实还原音乐。
可惜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的预算,90%的人买音响都不会超过两万元,在这样的价格范围内如何把各项器材的潜力发挥到尽可能的大才有意义,用几千块的功放推固然没有完全发挥ELAC的潜力,但用几万块的功放推从某种角度说没有完全发挥功放的潜力,不是吗?
其实很多人换来换去总觉得什么东西都不对胃口,功放用到几万块的仍不死心,推几千块的音箱很多不过为了听到指挥翻乐谱或三角铁离你有几米几。追求及至和完美是有代价的,其实也可以说走进了一个误区。
有条件的可以用更好的东西去推ELAC,当然会更好地发挥ELAC的长处。期望有人能够更多地支持ELAC
塞住反射孔就相当于变成了密闭箱,改变了箱子的声学特点,通常情况下都会牺牲低频的下潜能力,万不得已不能用啊!
电源线应该比喇叭线和信号线更重要。
很多人说CD机重要,因为它是声音的源头。那么CD机和功放的源头就是电源线。Power Source和TCM我没试过,主要是上海这样的东西连样品也没有,不敢妄加评论。
我认为电源线一定要达到一定级别,否则不如不买,就象你说的一条OBL电源线,声音很粗。我听过Silworld西华德一条1000块的电源线,还不如跟机的线材呢!
我今天也听了两小时207.2,的确比我的209 JET要亮和硬不少。建议所有的线材都用铜线。
如果没有预算买线材,先用最普通的线。曲阜路的价格其实也差不多。这样搭配我觉得声音应该不错,可以通过线材进行调整。我现在只要通过换跳线就可以让JET高音有软球顶的顺滑感。
菜鸟初哥顶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