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关键在于各人对“玩音响”的“玩”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注重玩的结果,有人却在乎玩的过程。
就象吃东西一样,有人在乎吃的内容,吃的成分,有人却关心吃的形式,吃的环境,吃的气氛……
我认为玩音响应具备三种素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懂得一些声学原理,有一定的无线电基础知识。否则很可能不是自己在玩,而是被人“玩”(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和元件零售商以及那些喜欢炒作的媒体)。
“玩音响”的过程,应该同时是也一个求知的过程,摩机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一种手段。至于摩机的结果如何其实并非最重要,关键是有了一个比较的过程,有了一个切身的体会。事实上我们没有非hi-end器材不玩,非发烧天碟不听的必要。至于摩机后还不如未摩的问题嘛————唉!简单啦。摩回去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