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0II综合扩大机
输出功率:120瓦
滤波电容:10000uFx4
大容量高电流型环形变压器
设计特点:
虽然是一体式的设计,不过听起来却有纯后级的驱动能力。A-120的电源供应能力相当于200W纯后级的能量,因此在驱动能力上高于同级机种,CD输入为镀金RCA座,大型喇叭输出座,电子式喇叭保护线路,即使喇叭线短路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输出,保护扩大机与喇叭的安全,1%精密电阻、德国塑料电容,兼具音质与驱动能力。
音乐专家
----Onix A-120
摘自《音响技术》第226期
国宝
外型设计简洁的合并式放大器很多时都会使人走漏眼,就好像今朝实试的Onix A-120合并机,它的输出功率为120瓦×2 8欧姆,从外观上看,打造得相当精致,实物有一种高雅的感觉,17英寸黑色压加力8mm厚面板,衬托着3颗巨形而瞩目的19mm直径镀金纯铜特大旋钮,分别调节讯源输入、音量控制及左右声道平衡,机壳是采用折合式钢片,增加整体的高刚性,还设有耳筒输出作监听,面板确是赏心悦目了,然而Onix并非有头威无尾阵,背板同样精彩,CD输入部分是一对独立设置的高级镀金RCA插座,而最令笔者满意的是那8只可作双线分音的巨型扬声器接线端子,是Onix自行制造的,接头还可以甩出,容许粗壮如5mm直径的裸线直入,接触紧密,而且还可以蕉/叉插二用,合并机有这种插座,确是少有,明显是照顾到用家使用的方便。
明智的策略方案
Onix A-120内部是省却了Phono放大部分的,这点笔者绝对同意,早前已经常在文章里说在数码年代里,听CD的人非常多,相对听LP者就少得多了。Onix将省下的制作成本放在精心研制的Line Amp放大线路上,绝对是明智之举。再往内里看,A-120是全原子粒制作,不设集成电路,左右声道完全独立放大,两只高身环形、尺寸象大罐装午餐肉的Onix电源变压器,少说也有300瓦,水塘是Rubycon 63V/10000μF×4,音响专用的黑色高身电容,全机均采用1%电阻,结合精选配对的三极管,令A-120的表现显现出其不平凡的一面,讯号是直通快车设计,途中没有经过继电器的阻隔;少了触点上的讯号流失。令笔者差点走漏眼的原因是Onix的初试啼声只是不聚不散,没有什么惊喜处,有点纳闷感,总是令人不耐烦坐下来聆听,以致当钱大姐问及声音如何时?笔者只是唯唯诺诺,没有作出正面回答;如是者让它长开两星期后,A-120的表现竟令人眼前一亮,心中不禁暗暗喝彩。试音时,仍然采用王盘+AA Pro 32+AA 3.0解码作音源,扬声器是AE-100,声音有如下表现。
纤毫毕现 音乐味浓
笔者得承认AE-100的表现并非很好,它本身的声音较硬朗,欠缺音乐上的线条美,但某种程度上它帮助了笔者监听到不同CD软件所提供的音色取向。过往很多合并式放大器给人的感觉是幼细有余而力度不足,但A-120却鲜有的例外,它播放鼓击或节奏强劲的Rock & Roll,劲度与澎湃的气势真是一时无两,有美国机的狠劲典范;又带有英国机的幼细分析力,难得的是A-120还带着浓郁的音乐感,推动AE-100下,为原来稍硬的AE-100调出多一点音乐韵味来,适逢Triangle的Comete二路书架扬声器未还给代理,而笔者又对品尝Comete的声音意犹未尽,何不来个搭配?结果笔者可以借助四字成语来形容,真是“天作之合”!本来笔者认为Comete的声音已经很好,无可否认,用A-120推动后,简直有如鱼得水两相宜之效,一曲妙韵阵人心,舍不得将之除下。所以,以下的试音报告是在这个搭配下得出的,笔者发觉A-120在处理大型及群奏音乐时有条不紊,而且还很有组织力,在播放Adam:Giselle/Act 2,Entèe d’Hilarion大量的管乐齐奏时,不但没有将场面弄致实虚般凌乱,而且那零碎起落的三角铃还交待得清清楚楚,还有那低音大提琴将整个音乐画面填得紧密细致。再来交响乐Saint-Saëns:Symphony No.3/Fourth Movement管风琴仿似席地而起般,将笔者100尺的听音间重重包围,定音鼓的敲击再为圣桑的第三交响乐添上堂而皇之的辉煌感。最近笔者在一次公开场合下认识了一位现代音乐家,从他的身上,笔者学会了以另一角度欣赏古典音乐,可以与读者分享。从前我们听小提琴只欣赏其音色是否美艳、是否有松香味、拉弓的力度是否恰当等,原来在A-120里,每一段乐章,除了包括上述所有外,还可以用另一角度来欣赏,就以Mozart:Violin Sonata No.25 in F/First Movenment为例,Alexander Lonquich弹奏的钢琴,铿锵有力,刚中带柔,加上Frank Peter Zimmermann的小提琴,从另一角度欣赏就是小提琴紧随钢琴的调子,相互牵引带动,配合节奏,时而拍和,时而带领,将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活灵活现的摆放眼前。人声如何?今次选来男中音Schubert

erLindenbaum,A-120的人声厚而有肉,表达了Mr. Fischer-Dieskau充满磁性的迷人魅力,即使是高亢的部分仍然维持那种纯美自然的声音,使人百听不厌。想想A-120在播放交响乐时既能有板有眼,又能捕捉到音乐间的细微变化,播放其他类型音乐还会有问题吗?
后 记
这篇后记是截稿当日方後补写上的,因为当天大草才告诉笔者A-120的售价只为5300港元,吓!笔者还以为听错,再三确定后,心内哗然,以A-120的声音质素及外形评价,绝对是超值,超班之作,有很多万元级的产品也没有价廉物美的功放组合推荐,笔者一向认为应该很难找到,因为我确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但现在笔者可以宣布找到了,就是放在面前今期介绍的这一套组合。过往笔者鲜有以交响乐来测试器材,因为交响乐要求很高的整体合作性,稍一不慎,便只得一个乱字,那有发烧友喜欢嘈吵混乱的音乐?如文内所说A-120的整体合作性相当高,听大型复杂的乐章全无问题,而且力水足充,带音乐感是A-120的最大卖点,然而A-120有缺点吗?就算神创造的人都有缺点,何况是人造的机呢?手上的A-120内里尚有焊锡的碎粒未完全清除,这还不算什么,最大问题是线路板面都沾有碎锡粒,希望这是个别事件,只发生在笔者的测试机身上;此外,如能加添遥控功能便理想不过了。纵然如此,笔者仍然乐于推荐A-120给各位读者。
返回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1013956681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10139102082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101391560491.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