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有必要一昧地随他人追捧老的/很老的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5731|回复: 35
31#

耳朵舒服除了音效,演绎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0-40年代是名家荟萃的年代,后人未能超越的年代。
这就是为什么老发烧会推荐老录音的原因。
TOP
32#

蚊子 在 2003-12-22 22:45:14 发表的内容
耳朵舒服除了音效,演绎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0-40年代是名家荟萃的年代,后人未能超越的年代。
这就是为什么老发烧会推荐老录音的原因。



上面的说法值得商榷。

假如有人说,17、18世纪那些历史上名垂千古的作曲大师的演绎,内涵要比当今20世纪、21世纪的艺术家来的更准更深,那么着还值得讨论。

但是,现在我们碰到的历史录音里面的老前辈,正像上面的朋友所说,是三四十年代的单声道时期。看回现在立体声录音里面公认好的录音,分布在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80年代往后也有。这里面只是相差了十年到几十年的时间。古典音乐演绎的水平的变化速度在短短十几二十多年就会这么明显吗?这种历史判断站得住脚吗?(不只是在音乐里面了,似乎每个年代都有所谓的“先知”在感叹:世风日下,结果这些“先知”都被狠狠地无情地淹没在不断前进历史现实的洪流之下,从来没有例外)

这个问题,我想目前不管专家还是业余者都很难评论、看清楚,因为历史并不是靠聪明才智、逻辑推理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而是要靠时间的发展,回过头去看才能够“其义自现”。区区几十年能否对已经存在几百上千年(从格里高利升咏算起吧)的学科的进行、发展做出判断呢?答案是,你有判断的自由,但是别人也有相信与否的自由。

专业人士有时候也要听历史录音,为什么?不是像现在某些所谓的资深乐迷那样欣赏他们也说不清概念的,自以为是的“演绎”,而是在考察演绎风格的变化。研究音乐并不完全等价于欣赏音乐,做一门学问绝对不可能是享受的,相反,是相当劳累辛苦的。
TOP
33#

全或无都不是提倡的态度
不要“越老越好”
也不要忽视历史录音!
TOP
34#

健身小子 在 2003-12-22 18:36:03 发表的内容
没有必要一昧地随他人追捧老的/很老的录音。
没有必要一昧地认为听古典音乐就要听老唱片的,新的数码录音唱片没多少是演绎好的。。。

不是录音,而是演绎
你能听到数码的伊萨伊??
TOP
35#

蚊子 在 2003-12-22 22:45:14 发表的内容
耳朵舒服除了音效,演绎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0-40年代是名家荟萃的年代,后人未能超越的年代。
这就是为什么老发烧会推荐老录音的原因。

全或无都不是提倡的态度
不要“越老越好”
也不要忽视历史录音!  



认同意见!
TOP
36#

实话实说,老一代大师大多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令人失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