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71372373374375376377378» / 4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查看: 962086|回复: 4245
3741#

回复: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5/9是我最近收购的一对末代版的LS5/9,本人是久仰了他已经有十多年之久。在十年前看着就流口水,但没钱。十年后又停产,二手又没有成色好的货,直到最近才有机会收到成色比较好的5/9有9.5新。首先说说5/9经过调试后,感觉声音比较平衡和舒服,开始用950CD搭配,总感觉高频有点粗,后来换了951CD就完全精细了。乐器的表现力很到位,声音比较端正,听得出是一对监听级的喇叭。但不是想象当中和传说中那么的出色,也有可能是个人的听音习惯问题。对比之下,我就喜欢ST7的声音了。主要是箱体决定了一切,5/9的低频以他的箱体来说是已经很出色,扎实和量感足,但在极低的低频和气势就相比ST7还有一段距离。高频5/9虽然很舒服和比较厚,但不够贵气和飘逸,ST7就完全适合我的听音习惯。中频5/9是强项,由于5/9的高音单元是负责一部分中频,因此她的高频就必然缺乏飘逸和通透,空气感和像真度都输给了ST7。低频就更不用说了,我喜欢ST7的低频,扎实有力,仿佛是落地箱的感觉(前提是配ST7的脚架一定要很重和扎实,同时要很平稳)因此,我个人是选择ST7作为我的第一听音系统。
喜欢屎忽痕!喜欢乐爵士和艺术家私奔!更喜欢摄影!
TOP
3742#

回复: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刚刚问了我那位曾经拥有5/9的朋友,他也说了5/9中频很好,播放人声一绝。但是“高频不够飘逸,低频肥厚不好控制 ”,并且建议一定要用重型脚架。
TOP
3743#

回复: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我的st 1a,是你的st 7的前身。这个箱子的整体平衡感很不错,所以虽然尽管俺经常灵魂出窍、朝三暮四,却一直舍不得换掉1a,现在加了脚垫后又是古树发新芽了;P,更加舍不得换  看来还得再玩一段时间了
TOP
3744#

回复: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st 1a我听过,印象特别深刻,是对好箱子!比较有味道,建议你升级也要保留他!
最后编辑calvin 最后编辑于 2007-08-29 01:23:24
喜欢屎忽痕!喜欢乐爵士和艺术家私奔!更喜欢摄影!
TOP
3745#

回复: 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quote] 原帖由 [b]calvin[/b] 于 2007-8-28 15:01:00 发表
5/9是我最近收购的一对末代版的LS5/9,本人是久仰了他已经有十多年之久。在十年前看着就流口水,但没钱。十年后又停产,二手又没有成色好的货,直到最近才有机会收到成色比较好的5/9有9.5新。首先说说5/9经过调试后,...... [/quote]

5/9低频扎实是个不好的现象:):)
TOP
3746#

回复: 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quote] 原帖由 [b]zyh[/b] 于 2007-8-28 18:28:00 发表
我的st 1a,是你的st 7的前身。这个箱子的整体平衡感很不错,所以虽然尽管俺经常灵魂出窍、朝三暮四,却一直舍不得换掉1a,现在加了脚垫后又是古树发新芽了;P,更加舍不得换  看来还得再玩一段时间了 [/quote]

记得调整好两喇叭距离,ROGERS的喇叭距离有个最佳位置(精确到厘米),找到了,立刻呈现出十分宽厚而深情的表现。
找不对,怎样听都觉得单薄或粗硬的。
TOP
3747#

回复: 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quote] 原帖由 [b]小陶[/b] 于 2007-8-29 12:28:00 发表
[table=98%][tr][td][table][tr][td]记得调整好两喇叭距离,ROGERS的喇叭距离有个最佳位置(精确到厘米),找到了,立刻呈现出十分宽厚而深情的表现。
找不对,怎样听都觉得单薄或粗硬的。
[/td][/tr][tr][td][/td][/tr][/table][/td][/tr][tr][td][table=98%][/table][table=98%][tr][td][/td][/tr][/table][/td][/tr][/table]

麻烦请说详细一点,如何调整至最佳?有何诀窍或者依据?
最后编辑zyh 最后编辑于 2007-08-29 23:02:19
TOP
3748#

回复: 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分享一下我的6A/2摆位经验:

因为刚搬了新家,只能做长边摆位,一开始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两喇叭的距离,大概在一米九左右;
这个距离下,6A/2的声音十分清薄,分析力强,低频紧,在调整前端的情况下,改善不大,于是考虑摆位;
首先考虑调整两喇叭的内坳角度,内坳近5度范围,声音重量感和低频密度得到改善,但声音依然发紧,特别人声,显得不从容

接着回想起以前时候,两喇叭出的声音是很宽松,从来没这种机械的感觉,当时喇叭距离约为一米六几,于是开始调整喇叭距离;
以每次1厘米的方式两喇叭靠拢,经过反复试听,在一米八二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个距离只有一点,此后无论往左或右靠拢或拉开,都是不对味,要么太粗,要么太薄;
只有这个距离,一听,才会觉得“呀,这才是ROGERS的声音”,人声深情款款,低频弹性和松软无比,尾音舒展,音场宽厚;

我想,
假如一味调整咸菜、前端。。。。。。
假如把之前的声音归结于“ROGERS”的喇叭就只能如此。。。。。。。
假如再投钱进去,换CD,换脚架。。。。。。。。
也未必能找到问题真正所在。

喇叭距离的找对,解决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我还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在另一个点——喇叭距离于两米的情况下,6A/2同样能发出宽松的声音,区别只在于声音的
浓郁度没那么大。
于是,我的理解是:喇叭距离决定声波的叠加,只要在一个波的周期找到最佳点,必然可以得到类象的声音,就象1米6和2米,对于我的
环境来说,应该刚好相隔一个周期。

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ROGERS在校音过程,始终以录音室这样的小空间作为标准空间,所以对喇叭的距离非常敏感。
TOP
3749#

回复: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喇叭的宽度和内凹的角度应该会有比例的,在我家的实际环境当中在宽度没的变的前提下,我只能用内凹角度来调节。我也是靠内凹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总之摆位是特别重要的一环节。
喜欢屎忽痕!喜欢乐爵士和艺术家私奔!更喜欢摄影!
TOP
3750#

回复: Rogers乐爵士音箱用家专栏

[quote] 原帖由 [b]calvin[/b] 于 2007-8-30 12:31:00 发表
喇叭的宽度和内凹的角度应该会有比例的,在我家的实际环境当中在宽度没的变的前提下,我只能用内凹角度来调节。我也是靠内凹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总之摆位是特别重要的一环节。 [/quote]


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但经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喇叭的宽度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曾尝试不变距离,单调整内坳角而获得理想声音,但收效不大.

内坳方式调整:主要是声音的结像,聚焦,高频的扩散和低频凝聚力

宽度调整:薄厚\中低频能量感,声音浓密度,全频的宽松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