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口扎眼的由来——国产正版与打口孰优孰劣! [复制链接]

查看: 4234|回复: 19
1#
【转贴】打口扎眼的由来——国产正版与打口孰优孰劣!(转载)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对打口和扎眼的由来非常迷惑,其中比较多的说法是在当作洋垃圾进口的时候海关打口和扎眼。其实不然,经常买打口和扎眼盘或磁带的人都会发现,不同公司出品的音像产品打口和扎眼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并且从未在打口市场上见到某些公司的产品,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这些打口磁带和光盘确实是以洋垃圾的名义进口的,但确是在运输之前就打了口的。这些打口和扎眼产品其实是唱片公司生产过剩的积压货,为了保证品质和维护信誉对这些产品进行销毁,我们在买打口时经常见到某某商店的贴标就可作为佐证。有些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想想资本主义国家有过把生产过多的牛奶倒在地沟里的事情,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由此可见打口和扎眼是被“销毁”了的正版。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引进的“正版”,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目前国内有4种“正版”(以下均以光盘为例):一种是打着正版名义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正版,此类产品可谓无耻到极点,我就曾在音像店内见过班德瑞的一套假正版,居然恬不知耻的印上了hdcd字样。这类盘普遍印刷粗糙,多数是拿来正版封皮复印
    ,由于技术与成本问题,往往只有封皮和封底2张破纸遮羞,鉴于售价与成本的考量,不与深究;我们再来看看盘片,由封皮的质量可知盘片印刷水平的一二,最后我们来看最重要也是最令人关注的音质问题,此类盘片采用正版盘片做母盘,按道理来说生产过程可以看作是原盘拷贝,音质应该与原盘一样,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欣赏这些光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吱吱”的背景声,尤其是听到高低频的时候,低音发闷,各种乐器和人声搅在一起,高频严重失真,令人生厌。要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简单的说是2方面产生的问题。1、母盘。虽然是正版盘,但是在压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码,就像我们复印文件一样,印出来的东西总会有些失真,用这样的母盘再去压盘,其失真程度可想而知。2、复制盘。作为压盘的最终载体,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然而盗版商近些年来利润大副缩水,为了谋求高利润率不得不压缩成本,所用盘片质量越来越差,越来越薄,“透光性能越来越好”,这么差的盘片质量对于音质的损害是致命的。
      第二种是所谓的港版,其外包装比较精美,盘片质量较之上一种有很大提高,价格却与上一种相近。其实这种盘片是在香港压盘(不知是母盘还是成品盘)的港版盗版。第三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进版。可细分为2类。1、引进国外唱片公司的母盘进行压制,此类盘片素
    质较高,但与源版正版相比音量较小,听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大概是因为压盘技术与国外还有相当差距。2、引进版权,自制母盘,国内压制。由于母盘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须经过在玻璃上涂专用胶光刻,制作阳、阴盘三道工序,对于水平不高的国内厂家来说可想而知,再加上在压盘过程的失真,使其质量有时还不如港版。 最后一种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的“老外原版”(美、英、德、荷等国家),此类产品不但硬件素质较高,软件素质同样值得称道,对于录音版本都是经挑细选,并且在录音和压制过程中不断加入新技术,rr公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近期录出品的光盘几乎全部采用hdcd录音。这种碟然而这些高素质产品的售价却着实不诽,低价品大都在60元以上,中价80,高价95以上,笔者钟情的esther的一张烧碟居然卖到200多元!奈何!!
      通过上边对打口与正版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打口和扎眼的诸多优势,其低廉的价格,正版的品质,对于口袋里米不多的学生音乐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尤其是当你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一张没有伤到、并且自己喜欢的碟子时,那种喜悦如果不是身在其中是无法体会的。
      然而由于大多打口与扎眼的保管不好,受潮或刮划现象严重,使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刮花程度尤以近期笔者所买的古典cd为最,简直惨不忍睹,起初用在discman上,感觉无所谓,可当笔者近期考虑购进一台cary cd303的时候才开始后悔,实在不舍得在6000多元的机子上播放这种碟子。
      对于打口销量另一大威胁就是各大唱片公司推出的低价双张系列,例如philips的duo系列,双张只卖单张低价,60多。这使我想起了北京最黑的那家打口专卖,每张扎眼卖我30大元,怎一个黑字了得!!! 由于加入wto在即,“老外版”音像制品对现有音像市场的冲击,很有可能导致音像制品的全面降价,到时候打口扎眼根本不是其低价系列的对手,打口行业如果还是这般浑浑噩噩不求进取,前途堪虑!
      “发展才是硬道理!”完全可以在抓好进货品质的同时开拓经营项目,可以在广州海印市场这样的地方联系代售普及系列cd,或者干脆不进标注低价的产品,脱离这部分市场的竞争,把打口的经营重点转移到唱片公司的高价产品上。
分享 转发
TOP
2#

对于打口销量另一大威胁?????
主次不分,哈哈
TOP
3#

打口的尖货值高价,可惜现在越来越少。
我现在也是买原盘少了,买原版多了。
TOP
4#

大连打口10元 没有打到的15
TOP
5#

从不买打口碟,浪费金钱
TOP
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71530456350.jpg[/upload]
TOP
7#

李源 在 2003-11-7 10:31:02 发表的内容
对于打口销量另一大威胁?????
主次不分,哈哈

征对这个贴的而言的,类似于强盗说:你怎么又把我要的东西放你家来了,我要拿回去。
TOP
8#

继续贴,大家继续看。
打口碟源头再探(转)
    这篇文章可能有点老了,不过还是想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其实中市场是,全国人民为一个boss打工,那个boss在美、日,法都有路子, 每吨加大概2000--3000人民币,就可以把打口变成圆盘。
    *1。打口如何变成圆盘呢?很简单,注意到装打口得“条”了么?也就是那个能容纳25 张cd的纸盒,它的上面是有“口”得,而且很深,也就是说,下刀的时候并没有变浅,但是力度变小了,打口是“层货”,可能100张cd放成一摞,一刀下去(当然现实中不是用刀),前20张粉身碎骨,中间50张变成口盘,最下面的30张,可就安然无恙了,扎眼碟类似,目前打口cd的销毁方法也主要是打口,钻眼,激光销毁得技术用得很少,99年日本3寸cd有一批是激光销毁,02年的日版,也有级少的一部分是,略去不记的话,基本上圆盘都是用“削减力度”的方式得到的:把打口变成圆盘后,在当作废塑料运到中国南方(第一站主要是汕头地区),当然船载的表面是废塑料(也不能让人眼睁睁的看着圆盘过来啊 ),但是里面就是大家喜爱的圆盘了,这样的一船“废塑料”,通过关系进了海关,运到中国南方的费用是6万元,而当场“拆料”,就能拆10万元,所以是稳赚的。
    *2:拆料的意思,就是整个粉碎,作为废塑料卖给废塑料厂,其实一船东西,并非全是cd,甚至有废啤酒桶之类的,拆料是一种最基本的处理方式,也是“打口业”的前身,拆料获得的利润,是一个基准值,下面我们可以看到,cd得最初价值,就是用(拆料+****)/吨来计算的,虽然稳赚,但似乎没人满足这个利润,于是圆盘就被单拿出来,最开始确实是按重量批发,比如日本版,在01年11月,刚出现的时候,是每吨=“拆料”+4500,也就
    是,拆料能卖出的钱,再加4500,你就可以买到一吨日本版cd,当然是不可以挑的(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论吨买,理论上批发商都不行,下面会说道),这个价格也随市场需求波动,日本版的尖货很多,市场需求大,因此一年之后,涨到了每吨=“拆料”+8000。看来,打口cd第一步销售,确实是按重量的,不过是按吨计算,以前看过一个自称打口批发商的人写到“去和平,看到卖打口的特多,门口都一个秤,几块钱一斤”,真是让人笑
    掉大牙……这些cd如果直接卖给北京,上海等地得打口商,那他们可真的是暴利了(单张成本不到3块钱),可实际上,这些cd 95%以上都按吨卖到了同一个地方,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所
    谓“中国打口源头”,广东和平县。
    *3 广东和平县,所谓得打口源头,实则是汕头以下的一级批发商,最大获利者,因为他是按重量买来,却是按张数卖出的,这里诞生了打口的。很多量词:柜,件,条……1柜=40件=360条=9000张盘,至于为什么汕头得货都流到了和平,有两个原因。1.汕头老板只接大宗生意,起码上百万,普通地区批发商没有这个实力和气魄。2。汕头老板和和平的老板关系比较好,生意也做熟了,又都是本地人,于是就只和和平联系,运筹帷幄,在家
    里数钱玩。在和平,cd被和平的老板略略整理,这时候诞生了第一批零售的cd,就是看起来就“尖”得超大box set,比如miles davis几十张一套得boxset,包装如骨灰盒般精美的大套古典,还
    有有些公司的全集(比较有名的是蓝点公司的 jazz超大box set,自带一个书架,可以想象了吧,有点像咱们国家的四库全书)。这些东西卖的可不便宜,单张20-25一张按张数,可怕吧,所以北京很少见,外地,如上海,广州,也是本地打口商和某个“大户”商量好,才敢拿的。和平的老板检一边尖货,剩下的工作就留给各地的打口批发商,以及勤奋的零售商(自己下去挑货的)了,他们挑出当地能买的cd,然后通过货站运到本地,批发商还会自己留一些尖货不发,等待以后亲自卖,或者货品不行的时候拿来配货,或者仅仅是个人收藏(行话叫“砸窑”)。
    这么一来,打口cd的单价大大提升,最早来圆盘的时候,是一件5000(平均一张22)的高价,但是目前一件在1000-3000左右,依货色决定,当然更便宜得也有,不过那些都不入流,我们就不考虑了。等这些打口发到各地,就是零售商们的事情了,这方面大家都是亲自接触,也没什么好说的,着重说说北京,北京在南方的批发商有王*和陈*,北京市场70%左右的货都是他们发的,前者是个金属迷,也喜欢自己留点尖货,他自己留的东西,有崔建《解决》日版等不世出的玩意儿…… 陈*现在不怎么留货了。另外30%除了零售商自己从广州进的以外,主要是分上海得货,因为上海有个特点,卖价很高,最尖的东西能卖掉,但是也剩下了大量的大品种,无法消灭,又不愿降价,因此北京打口商常去上海“检漏”,也能拿到不错的东西。最后再说点儿花边,以及对可能产生问题的回答。
    *4,其实汕头的boss已经换了一个人,原来一直到02年都是一个人再做,但是那个人钱多烧的,赌六合彩上瘾,把自己的流动资金也赌进去了,结果给堵死了,然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进货空档,之后他曾经的一个心腹大胆的重新打通了所有的路子,做起批发,成了新的boss,目前这个人年龄还不到30,很可怕吧。
    *5有人想,钱都被和平的老板赚了?汕头的boss没那么笨吧?其实现在打口cd只是个副业而已,真正让汕头boss赚大钱的,是进口烟纸(做假烟用的,这点我不懂),这个按重量来,比cd不知道多赚多少倍,无非因为打口cd做惯了,才一直做着玩玩,呵呵。


各位,这可是内幕!!
TOP
9#

chenweinan 在 2003-11-7 12:30:49 发表的内容
大连打口10元 没有打到的15

现在还能找到?
TOP
10#

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