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够烧的朋友们,请参观我的试音室,原来这样贴图。我贴贴贴。 [复制链接]

查看: 68050|回复: 173
91#

wenzi 在 2003-12-2 20:54:04 发表的内容
老兄,检测一下原随机的电解,电解漏电严重呀!


欢迎大侠光临并赐教!!!!!!
之前我真的没想过这一点,今天把东西充电后用万用表电流档量了一下,没有漏电的情况。虽然我无论如何不再用会这“merror(?)”了,但还是想确认一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没法子,把工科丢下23年了,还有就是我毕竟还是“摩机菜鸟”,发烧也只有3年。
TOP
92#

225544866
TOP
93#

检测电解有否漏电不是这样测量的,正确的测量方法其实很简单,用万用表的电阻档(针式表黑表笔接正,红接负;数字表先用测量二极管档测量,然后打到高阻值测量档)测量出放电后的阻值,当然这阻值越大越好,通常好的电解都在十多M或二十M以上,若在几百K以内,此电容最好放弃了。
美国产的MALLORY是好东西来的,速度快,音色平滑有光润感,低频质感突出,是不可多得的音响用电解,不知老兄为何对此品牌电容不满意呢?
有机会很想到充满您发烧智慧的发烧窝学习学习,但现在很忙呀,等过段时间去佛山的时候,一定登门拜访。
最后编辑wenzi
TOP
94#

就好就好,只要文仔原意多交流,就是我的福气!!!愿意多在论坛写一些,我等发烧友就更有灵气.
TOP
95#

指教不敢当,交流心得而已,老兄也有很多东西值得小弟我学习呀。
TOP
96#

客气了,呵呵
TOP
97#

kentryfo 在 2004-2-15 22:36:49 发表的内容

其实,您的感触我已经feel到了,我反省了一下[/quote]
哈哈兄台多”LUI”(不会拼)了

只不过见这个帖子多人看,借你的地方向有能力动手的烧友介绍一些“新“的发展。发表的都不是自己的东西,拾人家口水尾而已,希望一天一些突破性的,领导潮流的设计会在中国诞生。

热切期待KENTRYFO兄 “全频域单元的应用“
“木材数控线切割的加工设备“ --- 强!!

我也对jitter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大家都知道jitter的影响这麽大(几百块和几万块转盘的分别),reclocking和buffer也不难做,几兆内存根本不值钱,难度到底在哪里?

对于有DSP编程经验的网友,还是鼓励试试做数码分频器,搞个终极平衡音箱,不知是什麽声.......
TOP
98#

佩服KENTRYFO兄DIY的精神,声电学的知识,想象力,和实战经验。

虽然我十多年前骗得一纸电子工程文凭,但现在声电学的知识和动手经验几乎等于零,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在这里也斗胆向KENTRYFO兄提一个(未必有帮助,兄台所作都是切合实际环境的)。

有见你的自制Utopia用到4路分频,网路会不会太复杂?消耗太多能量,也增忝了色染。

我一直有个想法,认为分频器是信号路径上最肮脏的部件,今天的音箱线是多麽的高科技,把RCL值做的那麽理想,但到了音箱又要经过分频器上的印刷版和一堆的RCL。要把分频器完全剔除有以下方案。

1.    用全音频单元
到了以下这个网站一看,就知道要用全音频单元做一个频宽够又平直的音箱是多麽困难,近乎不可能,只有减少妥协。
http://melhuish.org/audio/fullrange.html
(全是洋文,没办法,网上是一个Diyer的宝库,只好玩hifi学英文)

2.    数码分频器
利用(DSP)计算把不同频率的由数码信号中分割开来,出来的还是数码信号而且是没有任何损耗的(重新组合后应完全等同原信号),只要DSP够快,十路分频都可以。另一好处是可用DSP作数码均衡,把单元的缺陷完全拉直。
Sony 和Meridian(英国之宝)都推出过利用数码分频器的数码音箱,Meridian的更是商业产品(有它的局限性,例如不支持SACD)。专业应用比较广泛。
http://www.meridian.co.uk/w_paper/DSP_speakers_scr.pdf
有兴趣的可用关键字”digital crossover”在网上查一下,也有不少人DIY数码分频器或数码音箱。

3.    数码音箱
这里讲的数码音箱是另一个全新的概念,利用一定数目的蜂鸣器组成一个矩阵,各蜂鸣器工作在超声波,叠加之后变成人耳范围的声波。1998有人开始研究,现在有什麽发展我也查不到。
http://www.stereophile.com/news/10234/
http://www.eetimes.com/news/98/1017news/english.html

完全吹水,吹完就算。
TOP
99#

我完全同意关于被动分频器损失信号和降低效率,和形成音染的讲法,但是,按传统的电声原理,比这更形成音染和降低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箱体、音盘、支架、磁钢。。。。。。其实就是在音染中追求着“高保真”——因而只能够通过此消彼长(每一环节的改进都是积极的追求)来达成一种如写实艺术般的“高保真”,对于效率的问题,更没有必要强求。(根据手头上的器材条件,我只能牺牲效率了。至于音染,低频段是增加了它特有的音色,但是耳力所限和机器档次所限下还可以接受)
全频域单元的应用,在我的思想中是非常接受的,计划中,它是我的下一对音箱——不用担心,我拥有木材数控线切割的加工设备,可以确非“仿乌”的做法。但是,目前我正在尝试使用胆机,当有了心得后,可能上2a3或300b之类。而全套使用时,我想:音响房该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大一点,高一点。当然,声音风格会变,可更能配合装修的风格(与现在的一致)。
新概念的数码音箱,从概念上可以接受,也相信会有用的,我们都应密切关注。而且不妨把想象力再放“奔”一点——插电极听音乐?我想也需要用生物工程的概念去录音吧!
对于目前音响中的数码设备,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如何统一转盘和解码器的“时间轴”特性,在电脑来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沿用CD白皮书如何把它家电化??也许电子工程师们应该设计一个逻辑电路吧。不跟sacd、dvd audio比较,我坚信:对于传统的电声系统来说,解决cd的jitter问题,就已经可以非常好听了。
TOP
100#

重起 在 2004-2-15 17:41:03 发表的内容

完全吹水,吹完就算。

其实,您的感触我已经feel到了,我反省了一下:就因为我玩hifi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所以也刹是太张狂了点。——应该知止了!!!对于您提的建议,谈一下是可以的,但条件所限,明天再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