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音乐 在 2005-4-6 16:09:46 发表的内容 松风兄,《Spider》这是一部怎样的原声,另外,耶稣受难记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原声怎样? |
SPIDER是这部电影吗?

电影我看过,是很幽暗、诡异的心理恐怖片,原声音乐应该也是清冷、惊悚的吧。应该不是属于“好听”的那种音乐。
MONA LISA SMILE好像YLJ里看到过。这基本上是一张流行歌曲合辑,以我的标准来说就不怎么值得收藏。
关于PASSION OF THE CHRIST,请看下面的乐评:
在適度的保守與突破間,<受難記>呈現了一種兼容的風格,這種風格,也反應在John Debney的配樂上.John Debney一方面適度保持了前輩大師,如Alfred Newman或Miklos Rozsa在處理同類題材時,慣用的史詩性合唱與動人管絃,另一方面,在仿古或仿民族音樂的設計上,他則大量採用了新世紀音樂或世界音樂的型式,而這兩者,在這部配樂中有十分出色的結合.但和電影一樣的,有一樣東西是John Debney有意迴避的,那就是以任何帶神性或宗教氣質的音樂來表現這部電影.
大體來說,<受難記>的配樂風格比較幽暗,但John Debney將這些部份處理的非常好,幽暗深沈中卻呈現出一種來自內心性靈的探索,部份音樂幾乎算是一種地方音樂或新世紀音樂,他使用了許多深幽空靈的人聲吟唱,包括了女聲的沈吟,童聲的輕嘆與男聲的吶喊,這在近年古代歷史配樂中已成為一種趨勢,他也大量運用富有中東或古地中海文化色彩的打擊,木管,甚至嗩吶等樂器,為整體配樂建立出一種古老,神祕,悠遠的氣質,為一個發生在2000年前的故事呈現了一種獨特的時空氛圍,同時John Debney有效的運用電子音樂來豐富音樂的聲音效果與戲劇張力,這使得他的音樂兼具了古文明的深邃,以及現代音樂的能量與華麗感.
然而John Debney畢竟是管絃科班出身,在一些情感性特別豐沛的時刻,管絃樂仍然是他主要的選擇,有幾首作品確實非常出色,其中首推Mary Goes To Jesus,這首作品的童聲主題與絃樂主題都非常優美,而且感情深刻,描寫聖母與耶穌最後而短暫的重聚,是情感爆發力非常撼人的描寫.Peter Denies Jesus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段音樂主要描寫彼德的脆弱,背叛與懊悔,John Debney以動人的管絃音色寫出十分強烈的心理掙扎.Crucifixion乍聽之下有如James Horner的手筆,有幾分神似<光榮戰役>的唯美風采.Jesus Is Carried Down以澎湃震撼的打擊,情感強烈的絃樂和最後扭曲駭人的人聲呼號,描寫耶穌氣絕與天地含悲的異象,音樂手法層次分明,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在合唱音樂的手法上,John Debney的合唱編寫富有學院派的浩大,雄厚與嚴謹,但在打擊的動力與能量上更加震撼,編曲與配器也更富現代感,所呈現的史詩美絲毫不在Alfred Newman的<聖袍千秋>與Rozsa的<萬王之王>之下,但所呈現的現代感又沒有現代慣見的電子人聲混音那般冰涼空洞.如Bearing The Cross,Raising The Cross與Resurrection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
過去我認為John Debney是一個個人聲音特色並不清晰的配樂家,但<受難記>一改我對他的刻板印象,在<受難記>裏的John Debney有如歷經一場蛻變,他的表現手法其實吸收了許多過去的,與現代的音樂家的表現手法,他可以呈現老一輩音樂家那種浩大的合唱氣勢與動人的管絃描寫,他可以展現比美James Horner的抒情技巧,在黑暗的管絃音色與人聲吟唱運用的豐富性上直逼Howard Shore的<魔戒三部曲>,在電子音樂,打撃動能與合唱混編的聲勢上也鋒芒畢露,如Resurrection或Raising The Cross都足以在這方面與Hans Zimmer一較高下,不論是大型編制的人聲管絃,亦或是一支簡單沈幽的木管獨奏,一個人聲的獨自沈吟,不論是傳統管絃的情緒撩撥,或者是現代音樂的氣氛塑造,John Debney這回都不容小覷寫出了自已的聲音,而且寫的有聲有色,明年以此首度叩關金像獎,似乎是十分合埋的期待了.(松风注:本片的配乐确实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不过最后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