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界目睹之怪现状:歌手越不入流越发烧 [复制链接]

查看: 14693|回复: 60
41#

严重同意!
喜欢的就是好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TOP
42#

ID玩HIFI 在 2003-10-9 14:05:29 发表的内容
惨,我是很喜欢听雨林出的唱片的啊,那我以后是否还听它的唱片?不听它的听谁的?大家推荐下吧!
其实我觉得雨林出的唱片不错啊,最少我喜欢听!




喜欢听就继续听吧,管它录的是否发烧,发烧以享受为目的!
TOP
43#

能否介绍一下黑骏马这张碟?
TOP
44#

雨果的碟比雨林的好多了!
TOP
45#

怎样做都不至于卖价1000吧?
那买的被卖的砍了一头血哦!
TOP
46#

我意见是老歌不要紧,是否2线歌手也不重要,只要唱得好,录音靓,并且唱出自己风格就行了,好像夏邵声《谙2》和欧瑞强的《民歌味道》系列,都是不错的作品,当时国内的雨林就太抵挡了,包装一大堆下九流歌手来大量番唱港台歌曲,冠以发烧的骗钱,特别是那个许乐,唱功真的不敢恭维,整个奶油箫声,雨林出了那么多碟,我只觉得马小倩的《雨后阳光》和黑骏马《忘不了》比较好,其他的基本是垃圾
TOP
47#

我认为一是我们的鉴赏标准出了问题,有特征的就是发烧的,殊不见我们相当部分发烧友为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某种程度是一种市场供求关系问题,二是我们的出版发行体制出了问题,什么叫发烧?谁核定的你这个就是发烧级的?
TOP
48#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自己不喜欢的类型(歌手),即使再怎么发烧也不会去听.尤其反感那些事先就冠以"发烧"之名的唱片.仿佛发烧唱片就不是普通的音乐了,就不是大众们能够欣赏的了.
试问出名的发烧古典唱片和流行原创专辑唱片,(试音碟例外,因为目的不同)哪一张出版的时候明晃晃写着"发烧唱片",都是后人评出的.录音永远都是对音乐内容表达的辅助形式,把这个形式提高到高过唱片里音乐本身的地位的唱片,十有八九我是不听.
TOP
49#

小克 在 2003-10-8 20:04:32 发表的内容
这不奇怪的,硬件和软件配合不好,就会有这个情况出现。
但小日 本就会用一些所谓的新技术来骗钱。


     我认为是和时下的“发烧CD”是一回事,过多的后期制作,损失了声音的自然度,演奏者的情绪变化也变得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一把非常“发烧”的声音。
   记得那位说过:“发烧”是一门学问。
TOP
50#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深有同感,这些冠以发烧碟分明就是骗发烧友的,模式不外是:
1 尽量选大家熟悉的老歌,容易入耳之余,还易弄出些“新鲜感”;
2 选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歌手——买方图的是价钱便宜,卖方也想东山再起或露一回脸;
3 录音效果夸张、做作,人工化的痕迹非常明显。
    这类玩艺唯一可以依赖就是其所谓“发烧的录音”,但事实上是这样吗?内行人不妨到雨林迎宾馆那个录音棚看看,就知道其级数实在是太那个了,然后在这条生产线上不断克隆,出个“一、二、三......",来一次又一次地掏你的腰包!古小姐唱得好、录得好吗?告诉你,连录音师本人都一副含糊其词的态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