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里的卡拉扬——答“卡爷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4780|回复: 26
1#
听卡拉扬除了要和其他指挥作比较,还可以以他自己作比较,以他指挥不同类型的作品来比较是横比外,还可以根据时期作纵向比较,而且正好符合单声道,早期模拟立体声,后期模拟立体声,数码录音的分期。
分享 转发
TOP
2#

紧接着就是DDG的大禾花时代了,这时他已声名大振,以一胜利者的姿态重返柏林,在62年率柏林爱乐赴美演出途中,柏林爱乐的成员们投票决定聘请他为艺术总监,由此展开了双方34年的合作关系;接着DDG和他重新签约并合作至他终老。他在这之后几年几乎录下了所有在DDG的重要唱片,他和柏林迅速成为世界头号指挥和乐团。[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71883757545.jpg[/upload]
TOP
3#

先是50年代的单声道时期,这时他正好刚从禁演中复出,欲重返德奥又遭富特文格勒封杀,与DDG的合约也被取消。这时EMI的监制李格以三瓶名酒力邀他复出,指挥英国的爱乐乐团并与EMI签下唱片合约。这时他没有了当年的纳粹的政治资本,周边是不无敌意的环境,正值他的创业期。而这时正好是古典音乐家的”黄金时代“,福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瓦尔特,比切睦,安塞美,克伦佩勒,塞尔,克纳佩布什,蒙都等均达自己艺术生涯的顶峰;苏提,波姆,伯恩斯坦,奥曼迪也开始成名。通过一系列出色的演出和录音(包括他第一套贝多芬九大),他奠定了自己的名声。
该系列的图片暂缺,要请大家帮个忙。
TOP
4#

dr kuang 在 2003-9-17 19:07:58 发表的内容
因纳粹身份二战后受尽排挤,甚至被取消登台和录音的资格,复出十余年即成为世界头号指挥,能归结为“运气”?


这正是他“圆滑”的结果。
TOP
5#

masterbee 在 2003-9-17 21:42:31 发表的内容
老邝,40年代卡爷在干什么?

1941年 辞去亚琛歌剧院指挥职务,从此将活动中心设在柏林。同年率柏林歌剧院赴意大利巡演。
1945年 由于纳粹问题受盟军审查,此时被禁止一切演出活动,隐居于意大利。
1946年 1月18日在维也纳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做战后的第一次公演(但在前苏军占领区内仍被禁演)。第一次与EMI唱片公司的著名音乐监制瓦尔特·列格接触,商谈参与EMI唱片公司的录音事宜。同时隐名参与了该年度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制作,只负责排练而不上台指挥。
1947年 被允许以录音方式在维也纳指挥。
1948年 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复出。
1949年 频繁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及英国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并在意大利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及其它城市作客席指挥。
最后编辑小克
TOP
6#


马勒第九,同年伯恩斯坦也有一个现场版,都是宝贝
TOP
7#

楼上这位要给老卡写编年史吗?
TOP
8#

因纳粹身份二战后受尽排挤,甚至被取消登台和录音的资格,复出十余年即成为世界头号指挥,能归结为“运气”?
老实说,我也并不喜欢卡爷的许多录音和作风,但作为音乐欣赏,我不会因此而否定他全部的作品。我认为他的绝大部分录音,由其是5,60年代的录音,比绝大部分指挥都有深度,但不是每部作品都最有深度。
TOP
9#

lld2x1515 在 2003-9-17 20:09:52 发表的内容
只能说是无可非议的技巧+绝佳的政治手腕


“无可非议的技巧”有点夸张,但和他同辈的指挥家只能在某一类型作品超越他却是不争的事实。
TOP
10#

接下来是80年代,在他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威逼下),DG开始使用还不太成熟的数码录音技术。这时候,他已是晚年,身体的衰老和病痛,和柏林爱乐的不和,这些不但没使他倒下,反而激起他又一次的热情,重新录制了一大批自己喜爱的曲目。
而这时,他的声望早已不局限于欧美了,伴随这CD这一新音源的出现,古典唱片空前繁荣,卡拉扬——柏林爱乐——DDG成了最大的赢家,90年前后,他的唱片占了香港的古典唱片销售总量的一半!
这时也正好是大师离开人世的时间,是国内音响发烧热真正开始的时间,是超过一半古典音乐迷真正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间。[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718325694587.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