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随风兄:
1、 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就是民用的,是用容性无功去底消(即所谓的补偿)电力系统产生的感性无功(主要由变电及用电产生),缩小电流与电压的夹角 φ 。只是变电站的装置电压更高些(一般10kV ~ 35kV),也更复杂些,要求也就更高些。
2、适当的无功补偿对提高用电设备的容量利用率(即有功功率)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一台额定功率300W的功放在功率因数为0.7的电源只工作时其有功功率(即实际输出峰值功率)只有210W,倘若将其功率因数提高到0.9,那么其有功功率(即实际输出峰值功率)就会达到270W,这就是为什么大功率功放在提高电源功率因数后“力水”明显提高的现象。但前提是:我们的用电设备是否缺无功,缺的是感性还是容性无功,缺多少无功及无功量是否恒定,电源的cosφ(即功率因数)是多少及其变化范围;在设计无功补偿装置时 C 的取值计算,与 C 串联的 L (起限制闭合涌流及滤高次谐波作用)取值计算等等,都要通盘考虑,缺一不可。这一点无论是博士或博士生导师都是不容否认的。
3、泰兄的办法对没有电工基础知识的人来说的确较为危险,不宜采用。这点泰兄似有提及。
4、 泰兄的办法并不完善,这我有提及。
5、一些大师级人物的建议由于信奉者多,当其内容有明显缺陷时可能误导的人也较多。这里我并非针对任何人,因为人非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负责任的做法是必须把自己的见解讲出来,但水平所限,倘有不周,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