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Bi-amp经验:看到大家这么热烈讨论Bi-amp,我也来野人献曝一下,把自己的经验提供给 大家作参考.我的器材如下: 前级:贵宾前级,Linear acoustic LAV-1, 后级: Music reference RM10 30W, Linear acoustic LA120 120W, 综合: 昕乐单端并联300B 15W, 喇叭: 3/5A, Klipsch KLF30 102dB,当初想要玩Bi-amp是因为 300B无法将KLF30两个12吋的低音单体推得很好(高频量多过 低频)所以才尝试 Bi-amp的听法:高音一律用300,两部后级和两部前级则交叉配对使用. 结果: 15W的300B和 30W的 RM-10不论是推3/5A或KLF30都发出糊成一片的声音,比个别推 还难听,但是300B和120W的LA120配则发出让我可以接受的声音,Bi-amp解决了我的问题,我 不必费心的去贴吸收高音的绒布了,这对于租屋而住的我真是太好了.我同意这是不得不的 手段决不能做为目的,但是这不全然是不平均,不正确的做法,至少在此并不觉得那里不平均 (也许众前辈听得出来)而玩音响岂有正确的标准听法,玩得高兴就好,轻松一点,不必硬争谁是 谁非.不过玩Bi-amp也讲搭配,像刘总编说要找瓦数接近的,实际做起来倒不一定速配.
Bruce
to:tcM
我有朋友用Marantz 7(有Treble,Bass,他还有一部ARC SP3也有Treble,Bass功能钮)玩bi-amp,喇叭是JBL4344(有VR),或许你可以说Marantz ,ARC 不合当代音响美学,但还没听人说过它们是LOW-END,何况JBL4344还上论坛的排行榜。JBL4344本身有VR,但在日本普遍的玩法是bi-amp或电子分音,如果只是要调音域平衡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如果搞得定,bi-amp的好我从没否认,但绝不是拿来调高低音的。论坛是专业杂志,不能有「为什么好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它很好,大家快来玩吧」的心态。或许刘总编非技术出身无法解释bi-amp要解决什么问题,论坛内部总有技术人员吧?
T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