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一对5.5寸同轴的天花板—自然声NS16MKII升级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0053|回复: 22
1#
自然声NS16是自己做的第一对音箱。它采用5寸同轴单元,同轴单元由于没有单元相位差(二分频音箱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由于位置的原因,因此,音箱的高音和中低音到达聆听者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种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非常适合近场和中场聆听,声场和脱箱感更好。同时,它又是分频音箱,在高低频延伸方面、承受功率都明显的好过全频音箱。它的缺点是好同轴单元很少,也很难做好。NS16一代设计花了近一年半,光单元更改就有6版之多,做了六七对样箱,分频器改了好几版才完成。
转眼,自己的NS16已经推出来有近4年了。在NS14设计和推出来后,自己也算有了一对专门针对桌面的音箱了,因此,NS16就显得有些重复了。价格上,NS16也与NS14过于接近(但成本相差比较大)。NS16最大的问题是它的低频下潜只有60Hz,而且,由于采用后倒相,它的低频量感也较少。
所以,在NS14定型之后,自己就打算重新升级NS16。一方面不用为桌面做妥协(大一些的桌面也完全可以),可以完全发挥出这只单元的潜力;另一方面,用它填补自己NS15和NS14之间的价格区间。当然,也希望NS16能通过升级变为一只性价比极其出色的hifi级音箱,可以满足烧友欣赏音乐的需求。毕竟,这个价位区间的有源音箱实在有些差强人意。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3/3/14 22:18:2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

自然声NS16二代的主要升级的地方

1、全新开发的单元,天花板级别,下潜到55Hz-3db,高频延伸30K Hz

NS16二代重新设计了单元,达到了5.5寸同轴单元的天花板级别,下潜到55Hz(5寸独立低音音箱的水平),同时却保持了同轴音箱声场表现好等优势。

高频延伸也升级到30000Hz,从而使二代NS16频响宽度达到55-30000Hz+/-3db水平;承受功率也有所上升,喇叭单元功率长期工作功率为50瓦,音箱允许40-150瓦的输入;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

2.全新设计的箱体,后倒相改为前倒相

自然声NS16二代重新设计了箱体,箱体尺寸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7升增加到了11升。同时把NS16一代的后倒相孔改到前倒相孔,NS16二代倒相孔采用特殊结构,在拥有前倒相的优点外,中高频也没有劣化。频响下潜的改善加上倒相孔的前置,这让NS16二代的低频远超过一代的表现,整体表现也有明显的提升。

现在尺寸为:195mm*320mm*275mm。NS16二代非常适合桌面及中小房间(书房、卧室、小客厅等)欣赏音乐用。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

3、全新设计的分频器

NS16二代重新设计了分频器,充分的利用其低音单元高音延伸好的优点,将分频点选择到了3500Hz(和三分频高音分频点差不多了),绕开了人耳敏感的区域,高音的负担更小,高频失真更小。下图为样品版的分频器(非最终版,最终用料有调整,升级了):



设计和调音过程中多次进消音室测试,科学的测试保证了它设计的合理性。新设计的分频器优化了频响,曲线比原版更好。中高频表现明显优于原版,下图为其频响曲线(红色为+3db的高频档曲线),整体平直度非常的理想:



下图为它的阻抗曲线,低频两个峰是倒相箱的特征阻抗,中间的凹点为低频下潜频点: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

4. 用料改善及外观:

NS16二代内部用料不再妥协。正式版的内部接线采用欧洲进口的5N单晶铜镀银线,分频器高音分频电容采用Bennic的XPP级分频电容,低频为Bennic低频专用无极性电容B03级。虽然定位仅为入门hifi级产品,但NS16二代内部用料都是hi-end级的,丝毫没有妥协(够意思吧)。用料进一步的提升了它的声音表现;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

5. 其它特点和优点

自然声NS16二代依然保持了一代的优点,高音两档可调(0db、+3db),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箱体采用18mm的优质MDF板并内部加强,箱体为做进口音箱的箱体厂加工,箱体做工非常出色。面网采用磁吸的方式,拿取更为方便;

最终成品有三色可供选择,黑色、白色和蓝绿色光亮漆面可供选择,可以满足各种家居环境的要求(最终外形以蓝绿色箱为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

三、NS16的声音表现及搭配推荐

由于低频下潜的提升,以及由后倒相改为前倒相,自然声NS16二代比一代低频提升巨大;同时由于高频延伸的增强,频响的优化及承受功率的增加,以及内部用料的升级,自然声NS16对音乐的表现力相对一代的提升也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同时又保留了同轴音箱适合近场聆听,声场好的优点;

它非常适合于桌面以及书房、卧室等中小房间用于欣赏人声流行、乡村民谣、JAZZ及钢琴、弦乐和中等编制古典等音乐。它的声音富有乐感,重播的人声和高频富有感染力,音色纯正。整体声音均衡、三频衔接好,脱箱感好并且易于搭配;低频下潜、弹性及速度都相当出色;中频人声干净、厚度适宜,感染力强;高频流畅迷人。可调高音的设计也让它能适应更多的口味。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

自然声NS16的搭配建议
总体来讲,NS16还是相当易推的,不过它也有相当的潜力可挖。我对比自己初步调的A100功放和A300加雨的组合,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不废话),当然,没啥必要。
自己即将推出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A100功放,主要就是为NS16二代设计的,它的功率高达100瓦8欧、160瓦4欧,推动NS16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甚至推NS15也不在话下。由于采用集成IC的方式,它的体积也很小,关键是性价比极高,不带蓝牙遥控USB的标准版才1980元,足100瓦8欧而且声音非常的棒。虽然比不上A120的解析和推力,但绝对够了,毕竟便宜一半。当然,有足够预算可以上A120来推,效果会更出色,解析动态高频都会更好。
当然,你自己有功放的话,只要功放功率大于50瓦(AB类),问题都不大。胆机推丽磁的EL34,推NS16轻轻松松的,效果很好。
顺便一说,A100的面板仍然会采用和A120类似的,不过体积要小得多,只有290mm*290mm*100mm,放桌面的压力不大。而A120是365mm*290*120mm,要大得多。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

自然声NS16二**发历程及趣事,及一些科普

NS16二代虽然只是升级,但所花的时间并不短,总共历时一年半,从2021年8月到2023年2月。这对一只新音箱的开发时间也算长的了。和NS16一代大部分时间花在单元的改进上不同,二代在单元上所花的时间很短,大约也就一个月,后面再没改过。原因一是一代单元改了无数版,各种组合都试过了,有充分的经验了;另一方面升级时NS16出来已经有二年半了,有什么问题、需要改善哪些地方,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把这只单元的性能给我做到顶(俺最喜欢干这事了,把核心元件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其实这样的产品是性价比最高的。当然,这样的做法其实对销量不一定有利,很多人只看口径并且默认口径一样,性能就一样的。功放也一样,就喜欢管子多,对参数不闻不问)!
所以,8月开始要求,9月初单元就出来了,最初的样箱9月24号左右自己就已经见到了。长下面这样。不过,最开始自己还是希望用和NS16差不多的箱体,所以又订了一只样箱,把倒相孔改到前面来,准备对比选择。:



顺便一说,前倒相有诸多的好处,但问题是中频泄漏。设计和工艺要求会更麻烦一些,从声音的纯净度上考虑,后倒相才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旗舰级的书架都不采用前倒相的主要原因。不过前倒相处理好了,其实也完全可以了。NS16也不算是高端了,我的定位是一只入门hifi级别的箱子,二代定价大约只有3000-3500元这样的水平。在这个价位,前倒相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缺点是可以克服。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0#

插播:自然声A90功放的诞生

今天,在群里讨论了很久,终于决定不再叫A100了,虽然按自己命名习惯它应该叫A100,毕竟它的功率是足足的100瓦8欧/160瓦4欧(按某宝上很多厂家的吹法,直接叫160瓦每声道的有,叫足300瓦也不叫过份了)。但谁让自己当时出A120时,因为名称难听(我就不喜欢13,顺带连130也跟着受歧视),所以反向虚标了一下,叫A120,虽然它的功率足足有130+瓦8欧,4欧时甚至到了200瓦。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失误导致今天出了一台100瓦8欧的功放,却只能叫A90,以免别人以为它跟A120差不多的感觉。
这都啥跟啥啊,苦笑!
为什么要出A90呢,原因是LM3886那台A50做不下去了,现在LM3886都涨到天上去了,批量进货要快300元一片了。结果A50成本也狂涨,导致它的性价比大幅度下降。我索性准备停产了(早就瞧它不顺眼了),虽然这段时间有些up主的视频都开始吹LM3886的好了(芯片就是这样的,谁没了up主和媒体们就吹谁)。但它毕竟就是50瓦的IC,电路简单声音也不错,但推力和控制都很有限。靠没芯片卖高价我又不好意思,但人家价格涨我也没办法。索性停产了它(最后十来台,不挣钱卖完收工)。
下图为样品的A90,对比A120的图,小很多(只有290mm*100mm*270mm这样。A120其实也不是全尺寸的功放,要小得多)。外观啥的,最终成品会好得多。欢迎提建议(纯意见没用),说得好俺一定采纳。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