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一对5.5寸同轴的天花板—自然声NS16MKII升级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0089|回复: 22
11#

插播:自然声A90功放的诞生

今天,在群里讨论了很久,终于决定不再叫A100了,虽然按自己命名习惯它应该叫A100,毕竟它的功率是足足的100瓦8欧/160瓦4欧(按某宝上很多厂家的吹法,直接叫160瓦每声道的有,叫足300瓦也不叫过份了)。但谁让自己当时出A120时,因为名称难听(我就不喜欢13,顺带连130也跟着受歧视),所以反向虚标了一下,叫A120,虽然它的功率足足有130+瓦8欧,4欧时甚至到了200瓦。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失误导致今天出了一台100瓦8欧的功放,却只能叫A90,以免别人以为它跟A120差不多的感觉。
这都啥跟啥啊,苦笑!
为什么要出A90呢,原因是LM3886那台A50做不下去了,现在LM3886都涨到天上去了,批量进货要快300元一片了。结果A50成本也狂涨,导致它的性价比大幅度下降。我索性准备停产了(早就瞧它不顺眼了),虽然这段时间有些up主的视频都开始吹LM3886的好了(芯片就是这样的,谁没了up主和媒体们就吹谁)。但它毕竟就是50瓦的IC,电路简单声音也不错,但推力和控制都很有限。靠没芯片卖高价我又不好意思,但人家价格涨我也没办法。索性停产了它(最后十来台,不挣钱卖完收工)。
下图为样品的A90,对比A120的图,小很多(只有290mm*100mm*270mm这样。A120其实也不是全尺寸的功放,要小得多)。外观啥的,最终成品会好得多。欢迎提建议(纯意见没用),说得好俺一定采纳。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

那,找另一块有充足供应的IC集成片子替代它就成了自己紧迫的选择。在IC集成功放界,与LM3886片子齐名的片子就是ST的TDA7294或7294这个型号了。这算是最顶尖的两块功放片子了,不同于LM3886驱动是三集管,TDA7294和7293采用的是场效应管驱动,声音更类似于胆机的风格。声音温润,高频华丽有味,总之就是好听。TDA7293比7294的参数更好,主要是电压范围更高,最高允许到+/-50V驱动,这个时候它的输出甚至可以达到120瓦8欧。

但我没有选择7293的原因有三,一是虽然它允许更宽的工作电压及更大功率,但它只对8欧有这个输出,对低阻抗的音箱并不友好,增加的功率失真巨增,完全没意义,而我的箱子都是6欧的;另一方面,7293非常的敏感,使用中容易烧片子,整不好俺的售后成本要大幅度上升;第三个原因是自己已经有A120这个货了,根本不需要另一台功率跟它一样的功放了(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很多厂做产品都不做到位,总是在这里留一手,那里留一手的原因了)。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功放不止功率一个参数(很多人只会注意到这点,所以很多人甚至会认为D类性价比更高,因为它的功率更大),它还有失真(不仅谐波(THD)失真,其实还有其它的,只是对A类和AB类来说,关注THD就好了。但对D类,还需要关注其它失真,但人家不会说),以及信噪比,输出电流等参数,它们综合一起决定声音的品质。IC功放片子电路简单,功率也不低,做成的功放性价比非常出色,因此导致几乎所有功放厂集体黑它:集成功放不如分立元件的。但主要原因其实是,用IC做出来的功放不仅体积小,而且性价比也高。

但厂商黑它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的,分立元件的功放做好了,参数是要远超过IC做出来的。比如,自己A120功放的信噪比可以到110dB,输出电流15A,失真基本可以全频段小于0.004%(俺保守一点标的0.005%)。而A90除了功率差不太多外,失真只能做到0.02%(全频段),信噪比为100dB,输出电流只有6.5A这样。确实IC集成块功放的上限是有限的,但是在这里俺也要反黑一句:你们拿着牛X的分立元件,却这里省一点不到位,那里省一点不到位,做出来的指标却有的甚至连集成IC的都不如,性价比低就不说了,体积还大得要命(声音就不说了),好意思么?

下图为A90的内部图,样机,不讲究,将就着看(最终成品要更好一些)。其中的关键是电源和散热片,这是下面的重点。还有就是用料,这是重点之二。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3#

首先是电源部分,变压器是重中之中,滤波电容是其次。不过,很多功放为了省成本,通常都是不够的,能用到200瓦到头了。俺定了一个320瓦的,直接给它加到顶。顺便一说,自己订的那家的变压器厂里的功率是标称功率,非额定功率,实际能承受的输出功率要大很多(上一次为A120订的400瓦环牛,拿回来大得要命(也重得要命),害得我整机加厚了2cm,结果实测了一下,输出610瓦电压才开始降)。所以这次的320瓦我都懒得测了,反正肯定是足够了。
电容的话,一般用一声道10000uf到头了,用6600uf都不少(而且多数是杂牌的)。我的首版样机用的10000uf,觉得低频还可以提升,不够劲。于是加到了20000uf,拿回来一听,果然差距很大,低频和动态提升明显。谁说10000uf够了的!
其实自己一开始只准备做到80瓦的,结果还是狠狠心做到了头,样机一测试功率90来瓦,我很高兴的改成了A90,等电容加上去后,输出提升了,足足100瓦。我还是叫A90,是不是白加了。
不过,没舍得用Elan for audio的滤波电容,用的英国的Nover,对这个价位的来说,已经很夸张了。
另一个重点就是散热片,俺曾经见过7294的集成功放散热用外壳的,而且那个外壳还是很薄的那种。不过其实不只是diyer,很多厂机都这么干。朋友买了一台索尼的功放,30瓦的,用外壳散热。刚开始输出还有30瓦,但几十分钟后就只有几瓦了,没法,温升太高了。A90用了一个也是比较夸张的散热片,连着外壳一起为7294散热。我试机时放了一天的音乐,温度只是温个手。
So,如果你打开A90,你会发现硕大的变压器、滤波电容和散热片,占了机箱的足足2/3。反倒是功放板小小的一块,其它电路都被挤到边上去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4#

关于用料

基于自己要做到头的想法,A90的用料一点没有省,小电容和A120比齐,无极性的是WIMA,电解为Elna的,虽然不能说绝对够好,但肯定不是瓶颈。耦合电容采用自己一直很喜欢的苏伦,我的胆前级、A120上都是用的它,效果自己从来都很满意。

当然,其中的关键是运放,它对功放声音的走向、细腻度等影响巨大!自己前前后后试了七种,有OPA827,OPA627(这两种都是单声道的,需要焊接在电路板上插入),以及OPA2604,MUSES01,MUSES02,MUSES8920以及JRC5532(照片上没有,上到机器里了)。结果相当出乎预料,效果最好的并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某宝上很多功放常常拿来做卖点的那些。这点和自己在A120上实践时很类似,运放并不是最贵的效果就一定最好,甚至也不一定是参数指标最高的就最好(参数党别打我)。我的理解是运放和机器电路需要匹配,与价格和参数可以说关系不大(当然,这里是指运放本身的参数)。当然,还有就是对声音审美的选择,所谓调音是也。

经过初步的试听,有二款芯片入了选,一是OPA627,一是MUSES8920,这两款的声音高度相似,我基本上没听出来区别。总体都非常棒,高频细腻度、中频人声厚度都非常好。但低频却都有一些软脚,弹性和能量显得不够好。就在我以为这是TDA7294的特点,或者说是它固有的缺陷,没法通过运放改善的时候,技术那边推荐我试试JRC5532,而且是强烈推荐。开始我是拒绝的,一是NE5532的不良印象,二是JRC5532实在是太便宜了。虽然比NE5532要贵不少,但仍然是这一堆里最便宜的(大约只有这一堆最贵的1/40)。

但自己却被打脸了,参数指标牛X的、价格昂贵的一堆芯片都没克服的问题,它却克服了。而且,中高频也完全挑不出来刺。我去!这……,参数、价格(要知道IC这类东西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领域)贵那么多的运放居然竟然没干过一只最便宜的运放。电子元件可是没什么玄学的领域啊!

除了匹配这个理由,我找不到其它的理由了。总之,俺省钱了,哈哈(幸好不是最贵的最好,否则1980元的价格是没指望了)。

后面自己也查了一下,很多上万甚至更贵的知名名机,从CD到前级到功放,用它的并不在少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它的优秀,以及,堆料并不一定好的结果。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5#


顺便一说,为什么自己不采用BTL平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功放功率呢?原因很简单,这种方式不仅存在芯片匹配的问题,同时电路也复杂很多。更重要的是,虽然功率增加了,但实际推力增加有限,而落实在到最后的声音,多数时候整体听感是下降了。单端时的声音有柔顺耐听的特点,但BTL舍弃了柔顺耐听,换取更大的功率和推力。实际上对使用这类功放的客户的箱子,都是小书架为主,多的功率可以根本用不上,但柔顺好听的声音,谁都能用上。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

A90功放的声音

TDA7294是一块挺老的片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来的。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至今仍然还在产,还有很多人用,并且受到推崇,它的声音就差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经典的东西很多(我最近想做一台解码,就是想找块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的芯片整),比如自己喜欢的经典大耳,大多就是出此这个**。

很多人总是以为技术是越新越好,这对消费类电子产品来说当然没问题(想想手机吧)。但对音频领域却常常不是这样的,这几十年的进步很小。古老的胆机,现在依然流行,绝对不是只是因为情怀,而是它真的能发出相当迷人的声音(当然是指做得好的)。虽然受限于技术本身,它无法做到很大的功率、很低的失真、很高的阻尼系数、信噪比,但它的声音确实有可取之处,才会到今天仍然没有淘汰。录音也是这样,今天任何机构排最发烧的录音清单,很大部分仍然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模拟录音。虽然那些录音底噪非常明显,但那种鲜活感、声场定位、动态层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依然毫不逊色于今天用参数好得多的录音设备录出来的录音。解码芯片也是这样,当年的PCM1704和AD1581这类片子所发出来的具有浓浓模拟味的声音,至今仍然是1bit的参数高得要命的ESS9018和AK4495这类芯片无法比拟的。以至于很多烧友玩了一圈过后,又情不自禁的回到老芯片的怀抱里去了。更夸张的是,今天,黑胶这种古老的产品,又回归了,很多人都被它那种迷人的味道所吸引,而忽视它的底噪、炒豆声和超难看的指标。

不扯远了,在电源供应、散热和用料到位后,A90发出的声音还是让自己相当满意的。它的声音温暖饱满,人声厚润、高频甜美,由于功率高达100瓦,它的驱动能力也相当够好。样机我只开到九点钟不到十点就已经能驱动NS16二代和NS15发现正常聆听所需音量了,而我非常喜欢以比较大的音量欣赏音乐。因此我不得不要厂里调低了一些增益,以让其可以在11点左右达到我认为合适的音量。

当然,就算把周边整到位,还换了个不便宜的壳子,整体它的成本仍然不高(虽然我估计它可能是7294所做出来的机器中非常高的了),它的定价(标准版仅需要1980元)相对于它的功率及参数来说仍然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而这个价位用分立元件,是没法真正做到位的(我自己的A120,成本都比它售价高)。虽然集成模块限于它自身的架构在参数和声音上仍然无法跟分立元件中优秀的产品相抗衡,比如它的驱动力、解析、动态和微动态仍然离A120有一些距离。但它的性价比仍然是相当出色,我也很高兴用它替代自己的A50(关键是LM3886价格涨得太夸张了),并用它搭配自己的NS14、NS16二代和NS15做为套餐,这使得5000元即可搭配出一套hifi系统(A90加NS16二代)或1万元内搭配出一套水准相当高的hifi系统成为可能。

当然,它也可以搭配其它的小书架(4寸5寸基本上都不用担心,6.5寸的如果是入门级的也没什么问题)并且效果完全不用担心,用它搭配出一套性价比相当出色的系统来。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

这段时间搬了家,终于有一间大点的听音室了(调试听音室累死人,现在还没彻底搞好),在搞听音的同时,自然要仔细试音。自己恰好一直想整台解码,就找了块老芯片的机器才听个味(合意就考虑,不同意就换芯片)。
自己对新的1bit一直无感,可能是因为自己老了,更是对1bit那种数码味过重的声音完全不感冒。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的CD,也是各种怪、硬、亮的数码声引领潮流。记得当年寝室里某位发烧友天天在寝室里用CD听扫玻璃和打雷,燃后嘲笑我们用磁带的噪声大、解析力不好,却似乎就没意识到那声音硬得要命。转眼几十年过多了,感觉现在也差不多同样情况。
但那时做解码芯片的厂商明显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了,在那之后出来了一堆经典的解码芯片,迅速一扫那些硬薄亮的声音,至今仍然让很多烧友怀念不已。尤其是后面的PCM17系列和AD1841等一堆芯片,我曾经听过PCM1702做的机器两耳朵,非常的有模拟味,一个字:顺耳。
不扯远了。说正事,老芯片样机的声音确实很顺。但是硬素质上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低频和动态尤其不能满足要求,感觉还是要祭出多芯片并联**才行。
自己现在主要用的是DAC-1解码,很便宜的机器。这台机器电路是相当优秀的,允许用多块解码芯片直接替换(当然,是用一个电路组而非纯芯片),比如PCM1793、1794、1798和CS43122、CS4397和4398,目前用的是CS4398或PCM1794(可惜没有传说中的CS43122可换)。这两块芯片都是属于经典的解码芯片,模拟味和素质都相当不错。其中CS4398的声音动态和声场还是明显比不过PCM1794,不过高频更为秀丽,非常适合于耳机用户。
不过,听了顺耳的声音后,再听自己DAC-1感觉就粗了不少。其中的关键是它用的两片运放是OPA2604,一块是lpf滤波,一块IV放大。据玩过的人说提升空间不少,于是自己也趁着调整环境的同时找了些运放试用,看看效果如何。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8#

一堆的运放,有JRC5532,OPA2604,OPA627,OPA828还有Muses01,Muses02,Muses8920,甚至还有只坑货:89720,排列组合换得我头都晕了,有些声音都记不住了。挑一些我觉得有点印象的说吧。



对了,更换方式如下,用两台同样的DAC-1机器,分别换来对比(俺家里其实还有一台,不过两台已经够了),这样速度快得多,免得受到听觉记忆的影响。试听的乐曲基本都是以古典为主,具体看心情,巴洛克也可以,动物狂欢节俺也喜欢,穆特阿姨的流浪者之歌也很爽。为什么不用口水歌呢,因为俺一向觉得它们的录音过于夸张,有时会让人搞错(比如反高音正常的弄成变亮的,或者把高音偏暗的弄成正常的)。



顺便再一说,DAC-1这台机器不是俺的原创,电路是抬hifidiy上某大神很多年前的。不过俺脸皮薄,不会吹成自己的。PCM1794输出是差分信号,最好的方式是用平衡的方式进行放大,不过这样需要用4块双运放来完成lpf和iv放大,加上需要单端的2块,一共要6块运放才行。也许有机会自己会整台到顶的PCM1794的解码,不过,还是要等另一台解码出来后再决定。毕竟1794玩的人太多,弄不出来新意,也卖不起价了。
但如果真做到头,效果应该是可以的。不过现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这样做的……吧。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

首先说一下自己这段时间换运放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仅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一、运放也是玄学,真的,用什么运放声音好跟参数和价格基本没什么关系;
二、个人看法是,不同电路、管子及电路工作条件决定了用什么运放;
三、上个观点换而言之就是,不是每种运放在不同电路上的声音都好,或者都差,这个得看;
四、如果可以换运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简单及有效的调音手机,远胜过换线什么的;
五、别迷信价格和参数,它们的效果只有用上去了才知道。

以下试听结果,仅征对DAC-1有效,它所表现出来的声音特点,在不同机器上,是可能不同的,不过有些特性倒是可能相同的。请牢记!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0#

顺便一说,以下打分仅代表个人,分值只是相对值,不是绝对值,特此说明。原始的配置(前一块片子是用于lpf,后一块为iv):

OPA2604+OPA2604,该组合的声音可以说是中中平平,听久了后的感觉是高频有毛刺,低频不干净,下潜一般。这并不是说2064这处片子不好,个人感觉是双2604组合这种方式不好。打分:60分;
OPA828+OPA2604,该组合的低音瞬间干净,高频也变得顺滑不少,毛刺感几乎消失,中频也非常干净。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就是动态和低频不够好,低音下潜和双2604基本上在一个水准。打分:70分;
OPA828+OPA828,828这块片子自己在A120上试过,效果非常出色,所以报了很大希望。不过实际出来的声音很让自己失望,高频明显突起,有尖锐感,低频也没有起色。相比双2604只是低频干净一点,但下潜可以说还不如。总之,不是管子参数好声音就一定好(opa828的价格也是相当昂贵)。打分:60分;
OPA828+OPA627,这个组合的高频略好于OPA828+2604,细腻顺滑算是自己所有组合中最好的一批,中频也很干净,低频也很干净,它们的问题出在低频上,动态和下潜都不太够,NS17的低频感觉没出来,如果你不想低频太猛,那这个组合应该可以了。打分:75分;
Muses01+Muses02,这个组合的声音一开始有微刺,但很快没了,估计是新片子所致。它的中低频是最让自己满意的,动态非常好,低频也很扎实,下潜和量感都非常出色,人声厚润程度也优于其它组合,当然,这两个片子也最贵。它的问题是高频略暗和柔过头,解析上也有所不足。总之,名气大的两个组合(OPA828+OPA627)可以说是个性突出,但都不是那么让自己满意。打分:80分;
OPA828+Muses02,这个组合一开始的声音相当让自己满意,高频柔顺低频也好,以致于自己很想把它们做为DAC-1的升级组合,但听了几天尤其是对比下面几组后,发现了问题,它的高频虽然细,但味道很怪,说不出来哪里不好,但就是有点怪味,很可惜。估计是这两个不同厂的片子配合问题。打分:75分;
OPA2604+JRC5532,这是个非常好的组合,高频的怪味完全没有了,高频柔顺也没问题,低频动态、层次也让自己很满意。我试过好几个用OPA2604搭配其它的片子,感觉都差不多。它们的问题是低频,不如Muses01+Muses02这个组合好,总之属于一个相当不错的组合。打分:85分;
JRC5532+JRC5532,这个完全没报希望的组合让自己大吃一惊,它们的声音非常中正,中低频也一样非常漂亮,甚至低频也感觉完全不输于最好的Muses01+Muses02。要知道,这仅是块4元左右的片子,加一起还不到10元,却比最贵的组合强了。如果说有问题,就是高频的顺滑程度不是最好,会微微有点点不够细腻。感觉自己都有些想不通了。打分:90分;
OPA828+JRC5532,其它和OPA2604基本一致,但高频的怪味仍在。感觉OPA828这个片子个性太足,单独用时也是这样,它在自己A90上就感觉一般,但A120上却表现非常好;打分:75分;
本来这样感觉可以结束了,我也将原来的OPA2604+OPA2604改为了双JRC5532。不过,大学同学推荐我试试OPA1642这块片子,据他说非常好。不过这个片子是贴片的,需要买焊好的贴片转直插的才行。不过就算加上转直插的电路板后价格也就9元,于是买回来试了试。

OPA1642+JRC5532,这个组合开声就给了自己惊喜,高频低频都相当让人满意。为了确保自己记忆没问题,我又对比了双JRC5532组合,然后发觉它们在中低频上完全一致,但高频上更为细腻一点。总之,这是个非常让人满意的组合,目前还没有挑出什么刺来。打分:95分;
预告,自己又买了两块OPA1612,想看看这个系列的组合能否够自己惊喜。但感觉上面这个组合已经非常理想了,已经完全打开了DAC-1的潜力了。总之,价格最便宜的运放,效果让自己最满意。这个世界真是玄学的胜利啊,哈哈。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