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杰长老推荐入门唱片系列 [复制链接]

查看: 145383|回复: 233
21#

回复 21楼化外村民的帖子

你是说的乔治.云斯顿的那张吧,确实是很好听的钢琴solo,尤其是其中第五首,我也喜欢拿它出来放。而且这张唱片算是钢琴中对器材要求较低的,比较好放又好听。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2#


长老,SACD iso 不是应该比 Flac 的效果更好吗? 我自己试比较过同一个录音的,iso 比 Flac ,密度更好厚实,质感好

bomber 发表于 2020/10/26 9:38:33
理论上讲是这样,但你比较的可能只是普通CD抓轨的那种FLAC文件,它比不上iso实属正常。我比较过手里的24-96k的FLAC文件和iso文件,似乎感觉不出来什么区别。个人的感觉是,真到了24bit甚至更高的采样方式,wav或FLAC格式并不会比iso差。它们的区别只是采样方式的变化而已。更大的区别反而是混音和音频处理所带来的影响。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3#

十七、贝多芬 第三交响曲 多拉蒂

贝三最知名的版本无疑是克伦佩勒在EMI那张,不过那张是单声道,而且底噪挺大的。后面61年他还有一个立体声的录音也非常的棒,不过很惨,我没有找到无损。只好推荐水星这张,不过,多拉蒂这个版本也是相当的漂亮(同样漂亮的还有他的贝七)。演奏水准相当高,乐队整齐划一,录音效果完全不亚于EMI黄金**的。

水星值得挖的录音真的很多,音响越好就越觉得他家的录音好。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4#

回复 24楼zjize的帖子

用ROGERS LS3/5A,什么钢琴都不好听,唯有这个片子的钢琴,听上......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0/10/26 23:56:57
3/5A这类音箱想放好钢琴其实是不太可能的,钢琴对音响器材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它对系统的瞬态、高频延伸、低频下潜和速度、动态这些要求相当苛刻,同时又要求音色非常准确。能播好钢琴的系统基本上可以完美的再现所有的音乐形式了。毕竟钢琴的频宽覆盖了从28Hz-20000hz甚至更宽水平,从贝多芬开始的钢琴曲对器材的要求就很吓人了。乔治云斯顿那张选曲要温柔些,录音也很漂亮,我也超喜欢。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5#

十八、pepe romero-flamenco

罗梅罗这张吉它算是自己最喜欢的吉他专辑之一。里面那演奏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罗梅罗精湛的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录制这张专辑时他才十七岁,然后就一举成名。这张专辑也成为水星最畅销的专辑之一。

里面的录音细节丰富,速度极快,对器材瞬态的要求相当高。关键是,实在太好听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

十九、Soloists of the Queen Elisabeth Music Chapel - Reicha Musique de chambre

又一张阿尔法的录音,巴洛克的音乐是通杀从0岁到100岁的必备毒物。反正只要是个人,就没可能不中毒的。加之阿尔法的超通透顺滑无比的录音,这种碟一般碰到一张收一张就对了。

不要去管音乐中要表现什么的,听巴洛克的音乐就是一种享受,不需要知道作曲家,不需要知道音乐背景知识。是个人都能轻松进入古典音乐的大门!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

二十、柴可夫斯基 小品精选 孔泽尔

大俗片一张。主要是因为想推荐意大利随想曲,而自己找了半天,找到的小丑碟居然没有这首(奇了怪了,明明CD中有,但找的无损中就没了)。所以只好推荐这张俗片了。

1812就不用多说了,听炮响的必备曲目。第二首就是自己最喜欢的《意大利随想曲》,这首曲子自己最喜欢的是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的版本,但很惨的是索尼CD化之后的声音可谓惨不忍睹!只好拿这张充数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8#

交响曲及唱片二十张
虽然交响曲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也有相当多的作品其实是容易接受的。不过交响音乐对系统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因此欣赏这个清单对系统是有相当要求的。不过,幸好耳机的频响、解析力都远远超过同价的音响,所以真要欣赏,也不是一定要天价系统才行。

一、贝多芬 第三交响曲“英雄” 克伦佩勒1961年版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故事应该不用多说了,贝圣本来是写给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伦的,不过在得知拿破伦称帝后,愤怒的贝多芬拿起笔划掉了题献,只保留了“英雄”的字样,这首交响曲由此出名。

贝圣的交响曲和以前的交响曲差别巨大,而贝三算他和以往划清界线的一部(贝一其实也很有贝味,但可惜还是不够成熟)。从此后,交响音乐开始了全新的篇章,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平平淡淡,而是可以表现人复杂的情感的音乐形式。

贝三知名的版本非常多,很多知名的指挥都不止一个录音。这里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克伦佩勒在EMI的一个立体声版本,虽然不如他50年代初的单声道版本有名,但毕竟是立体声,录音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噪声也小很多。后面几十年虽然录音不少,但真想要超过这张唱片却基本上可以说“不可能”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9#

二、贝多芬 第四交响曲 克莱伯现场版

如果不是因为小克的这个现场版,自己都很难欣赏四贝的了。贝多芬当年写这首交响曲比著名的贝五晚一些,但结束得更早,所以排到了第四,原因是因为贝多芬当时正在和自己的女学生谈恋爱。所以这首曲子并没有贝多芬其它交响曲中那么强烈的冲突,反而有些甜蜜在里面。

Orfero的录音全部是现场,效果时好时坏。不过小克这个版本效果堪比天碟,关键是他对第四的诠释相当感人。从中似乎能感受到贝圣一生中少有的快乐时光和真挚的情感,自己喜欢贝四甚至胜过贝多芬第六,小克这个现场版功不可没。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

三、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 MTT

贝五是不需要解说的,由于听得太多,第一乐章自己是从来不听的了。贝多芬的奇数号的交响曲总是激动人心的,偶数的交响曲自己则不太喜欢,甚至包括他著名的贝六在内。

这个版本当然是小克的最经典,不过也听腻了。不如推荐个数字录音吧,MTT这个版本还是相当值得一听的。数字录音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但效果一直比模拟录音差了几条街。九十年代追上来了一些。2000年后,似乎录音师们才算真正的掌握了数字录音技术,开始变得有听头了。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大指挥家们差不多都已经过世了。也只剩了MTT、阿巴多、马连纳、梅塔等少数了。

数字录音的优势是没有损耗,细节非常出色。声场的话,感觉近期的录音处理得是有些夸张的,不如模拟黄金时期那么真实可信。至于性噪比,这个事情其实对耳机音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对音响而已,有一点底噪反而更有感觉,很奇怪但就是这样。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