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309799|回复: 365
101#

听觉的年龄差异(听力衰退)
听力衰退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相关课题。这也是年轻的烧友批评指责年龄大的老烧的重器。
有这么一个帖子:“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软件”,这标题就让人忍俊不禁!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2#

年岁不饶人,是自然规律。从30岁开始,人的听力就开始衰退。大致来说,1、年龄越大衰退越厉害;2、男人比女人衰退得快;3、高频听力比中低频听力衰退得多。
最典型的测试,就是耳朵能听到的频率上限:25岁以前可以听到20Khz,30岁以后,能听到的高频就逐步下降,40岁勉强能听到15 Khz 50岁大概能听到14 Khz。再往后,就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烧往往喜欢中频、新烧喜欢高频了。

这个规律,成为年轻烧友攻击老烧的利器:耳朵聋了,听不到高频,就只有听厚糊软暖慢的hufi(hufi这个词,发明得真好,非常传神,令人叫绝)!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3#

其实,可听高频上限下降并不可怕,毕竟,音乐中各种乐器的频率都在可听频域之内,比如音域最宽的88键钢琴,频率范围就是27.5hz~4186hz;即使最变态的108键钢琴,频率范围也只有16.4hz~7902hz,都在老烧的可听音域之内。损失的最多就是三次以上谐波而已(从能量频谱来说,所占比例很低,1%以内),最多影响对音色的听感,但是,基音及二次谐波是可以听见的。
所以,这并不是老烧真正的软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4#

老烧最大的软肋,其实是绝对听力的损失,即感觉阈限上升,无法听到弱音。排除意外伤害的影响,正常人的听力损失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
国际卫生组织(WHO-1997)将听力损失分级如下:
平均听力损失小于等于25分贝为正常;
平均听力损失介于26~40分贝为轻度听力损失;
平均听力损失介于41~60分贝为中度听力损失;
平均听力损失介于61~80分贝为重度听力损失;
平均听力损失大于等于81分贝为极重度听力损失。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5#

所幸的是,多数人在70岁以前听力都基本正常,但70岁以后就会出现轻度或中度听力损失了。

所以,那种70岁以上老烧、大师设计的音响器材,无论来头多大、历史多辉煌,如果真是他本人校声,恐怕都是有问题的——挂名的反而可以考虑考虑。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6#

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识别与老烧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人类、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
1、    信息的注意阶段(选择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予以接收)
2、    信息的组织阶段(外部输入的信息,是散乱、无序的,人脑自动按照一定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具有一定的规律、结构,便于后续加工。例如手机号码11位,不可能一口气记住,人们就会自发地按照一定规律分组进行记忆,如常见的3-4-4,个别的4-3-4,以及不按套路出牌的3-3-5)
3、    信息的理解阶段(将组织成一定结构的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模式进行对照,找出最为接近的模式,将新输入的信息纳入其中,才能对信息的意义进行理解。例如,一般人都能理解交通信号红绿灯、斑马线的意义,但是,从农村初到城市的一些人可能就不理解——头脑的数据库中没有这种模式,所以闯红灯、不从斑马线过马路等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是他们不文明、素质低,而是过去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局限性;在城市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自然会遵守交通规则了)
4、    信息的决策阶段(根据对信息的理解,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规律:人们对于外部信息的认知,并不是从0开始,而是有一定的基础,从N开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7#

记得2003年左右,成都火车北站治理社会治安、打击偷盗抢,派警察和联防队员24小时加强巡逻。某天中午,七八个凉山州来的彝族小伙子(15~20岁),一出站就开始偷钱包,十米之外就是警察和联防队员在那里执勤,真是胆大包天!被现场抓获后,记者采访,问:你们为什么要摸包包呢?答曰:我们刚到成都,身上没得钱,要找钱用。问:那旁边就是警察穿着警服、联防队带着红袖箍,你都敢乱来啊?几个孩子面面相觑,一个领头的满脸无辜地回答说:我们山里来的,认不倒(不是到,是“倒”,四川话)这个箍箍(四川话,念kuku)!

当场就把人笑翻!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8#

电源是好声的基础,电源部分设计足够打开脑放可以试听就好了
jewise 发表于 2020/8/25 0:11:10
沐声有免费试听的,要交1.5万押金,付单程快递费。
当初李总通知我可以试听,我说我是老用户,对沐声很了解、很信任,不用试听,直接买。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9#

这个帖子,我理解为就是马背兄听着音响,慢慢勾起年轻时的回忆,和年轻时对声音的追求,可能现在声音找到了,放松听着音乐联想到了以往求真求美的经历。。。。。。好器材是让音乐说话,看来马背兄找到了!
as8mkiii 发表于 2020/8/25 12:33:17
这个解读有一定道理。其实,本帖最主要的目的,是觉得发烧友之间的争论分歧、JS的各种忽悠术,都是“两小儿辩日”那种错误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想从科学角度特别是听觉心理的角度,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使对HIFI的思考和追求,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10#

老烧在生理听力方面确实存在衰退,是一个劣势。但在听音经历、听音经验方面有优势,积累了大量的模式(认得倒嘿多嘿多个箍箍),对于声音的理解与认识,也有其独到之处。

论生理听力,其实5~10岁的小孩是最厉害的。但是,让小孩子听“皇帝协奏曲”、“未完成交响曲”、“大地之歌”,虽然他们能听到很多成年人听不到的声音,但却不能理解这些声音的意义。

所以,在生理听力之外,可以引入一个概念:心理听力。听见多少与听懂多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年长的老烧生理听力处劣势,心理听力占优势;年轻的烧友生理听力有优势,心理听力处劣势。
这应该是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