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淘盘乐 [复制链接]

查看: 76243|回复: 146
11#


《天方夜谭之大眼瞪小眼》

村民挺喜欢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比如“天方夜谭”,手上收了十几张天方夜谭的黑胶,挑来挑去没有一个百分百满意的。可能就是因为安塞美的那张还没有进帐吧。
说起来还是同胞害的,那天村民在一家唱片店搜到这张,拿在手上,旁边有一位看上去就是亚洲人的同好也在淘片子,打个招呼,他说是一代半的香港移民,不会说普通话,小小香港话,那咱们就英语聊。他看到我手上的安塞美版天方夜谭,就说这个版本好,他在另一家我也很熟的唱片店淘到的,我知道那间店价格特别的低,好料不少。我手上的这张品相并不怎么样,最多八成,要7.99加税,放弃了。到底村民也还没有再看到这个版本,再想回头拿下,疫情笼罩,店铺都关了。
就手上的盘子有4张哥伦比亚公司的,闲着比较一下:





据说哥伦比亚早期的盘子叫“六眼”,一开始村民不知道这个六眼什么意思,一直在数哥伦比亚厂徽是不是六个圈,后来才知道是说盘标上有六个眼状标志。






后来哥伦比亚摘掉了两副眼镜,就成了二眼正常人。





年纪渐渐老去,眼睛就看不见了

唱片越老,声音越好。根本规律好像就是这样,六眼的天方夜谭有最宽广的音场,乐队气势磅礴;二眼的天方夜谭细节精彩,小提琴,黑管特别艳丽;如果拿太阳比较,六眼版就是正午12点,二眼早上七八点,没眼版:雾霾天。
自己评估打个分:二眼版80分,六眼版75分,没眼版千万不要买,白给也不要。



村民一直心里纳闷,EUGENE ORMANDY指挥费城交响不应该那个表现啊?


听了这张,答案跃然纸上:版本问题!
TOP
12#

《骑驴找马乎按图索骥也》
一直想买一本中文版图文并茂的LP圣经,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看市场上都有什么好声好色的黑胶盘。网购而不得。
好声同源,从手边的CD片子下手,倒是一个方便门道。






不知道这个系列还有没有继续?





TOP
13#

回复 15楼bruce1906的帖子

谢大王垂爱!村民好(号音)玩,自愿巡山。
花不了多少钱,忙的不亦乐乎,现在关在家里,翻玩唱盘,略有心得,野人献曝。
TOP
14#

回复 17楼bruce1906的帖子

回禀大王,村民是没有,也不知道是不是存在这个录音的六眼版。查了一下,这个ML4089没眼盘,原盘出厂是在解放前(1948-1949),我手边的这片不像有那么大年纪,但录音就是模模糊糊的。
TOP
15#

《见色忘意》

唱片是拿来听的,也不全是,有些本来是买来听的,后来看看就好,有些唱片买的时候就是拿来看的。


色彩缤纷,好听又好看。




挺好听,更好看。






看看就好

其实,色的东西可以是非常简单的黑白。



这个盘子买的时候就不打算听。这个片子源于一个电影,这个电影上映的时候,巴黎万人空巷;这个电影源于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发表的时候就牓列异端邪说。
必须说一下,也听过一次。简单的电子音乐,制作也是麻麻的。
TOP
16#

《换汤不换药》

有一张图说的是视觉错误:



乍一看,这两张照片角度/摆放不一样,平移过去却是完全吻合的。一模一样的照片,一模一样的摆放。眼见不为实,视觉错误出现。
买片子的时候也有类似错误出现







ISAAC STERN的小品集,除了封面的颜色不一样,什么都一样,就是同一批唱片装进不同颜色的盒子。如果他有深蓝的盒子,村民可能还会再买一次?如果有更多颜色,一买再买?
不知道。
TOP
17#

《众星朗朗不如皓月独明》

CRYSTAL GRAYLE美女美女美女,长发美女。
30年前,一片“孖辫女”红遍大江南北,村民真的是节衣缩食咬牙切齿买下原版的CD。300B单端热到熟透的时候,这张33分钟片子可以反复听上2-3小时。第一曲1分20几秒开始的萨斯风,春风杨柳般的娇艳,无论玩不玩音响,听者无不动容。
出国以后,陆续买了好几盘美女的CD,没有一片企及“孖辫女”的百分之一。
玩黑胶以后,看到美女大画片的盘子,很是惊艳,买回来专门希望在CD的百尺竿头上再进一步,然并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CD的通透LP力所不及。
换上LINN 12会怎么样?CD就会呼叫WADIA。在没有这种高手过招的情况下,村民愚见:美女的CD一定要买,一片就好,美女的LP多多益善,满墙美好。

TOP
18#

《换汤不换药?又来了》
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应该算是小提琴曲中的经典了。最早是在一套双片的EMI小提琴集锦里面听到穆特阿姨拉的片段,穆特不知道是不是用上那把传说中的名琴“大炮”,整段演奏气势恢宏排山倒海音量巨大,压的人喘不过气。后来一直没能找到她演奏的全曲。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波士顿交响的音乐指导本杰明开音乐教学公开课,莎拉**演示这个拉罗西班牙,速度超常疾风骤雨,凶狠不让女版李逵。本杰明把世界上他能想到的好词全端上来了。村民一连听了20遍。
布鲁赫的小协一号曲也是小提琴名曲。村民小时候,弟弟的牙齿不好,隔三岔五就到母亲工作的医院去看牙医,总是我当哥哥的作陪。那个医生也是邻居,天天见,也不拘谨,他总是用一台“三用机”在诊室里反复放一只曲子。后来他到一家大医院当主任,有自己的工作室,我去拜访他,还是那台机器,还是那只曲子。天哪,有十年了吧,不止......但是村民并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曲子,直到后来玩音响,朋友演示小提琴,村民一听就认出来了布鲁赫NO:1
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和布鲁赫的小协一号放在一个盘子上还是大师演奏,不收没道理。


1956年美国版



1972年加拿大版




一样的曲目,一样的乐团,一样的指挥,一样的小提琴家,一样的唱片公司
不一样的封面,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编号
哪个是汤?哪个是药?

村民试着听听这两片是不是同一个录音。分不出来:两个片子的节奏,演绎应该差不多,但72年加拿大版的片子是从广播公司退下来的,拉罗的曲子底噪非常大,使用过度,可见人们是多爱,反一面好多了。56年美国版的片子很新明显生动鲜活,网上特别介绍说“Not to be confused with Ormandy's 1966 recording of”别和66年(加拿大72年)的那个版本搞混了。
要村民选是会留56年的美版,但是会听72年那个加版。加版的音乐更有故事性,起伏跌宕,曲廻婉转,牵着你越过呼呼喳喳的底噪,跟着指挥棒在西班牙的天空翱翔。

*怎么下面有重复的一组图?
1.jpg (, 下载次数:0)

(2020/6/14 8:12:35 上传)

1.jpg

2.jpg (, 下载次数:0)

(2020/6/14 8:12:35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0)

(2020/6/14 8:12:35 上传)

3.jpg

TOP
19#

《黑白分明一路货色·》


飞利浦会设计,黑底白标,白底黑标。
飞利浦(也许)说是没什么顶级发烧的片子,可是好片子还是不少。像这样认真演奏但不温不火,不冷不热的音乐,星期天拿它做懒洋洋的背景,沏一壶茶,望窗外行云飘散,再好不过了。



TOP
20#

《待到山花烂漫时》

终于!终于!加拿大开市了。零售业基本解禁,服务业部分恢复。
村民直奔唱片店,找找看有没有这几天在“非常发烧网”上勤奋学习记下的好东西。
关久了一下手就刹不住。好像每次都是这样:目标盘没找到,七七八八的盘子抱一堆回来,开始往外丢了,没地方放。




还没怎么听,掏出来就一地都是,索性来个集体照。本来就是一堆白菜,美化一下就叫山花吧。




六眼哥伦比亚和LIVING STEREO RCA就是好声的基本保证,只要品相好,不是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拿回来再说。




曼托梵尼的片子村民都很喜欢,他的演奏不是片面追求花俏搞怪,弦乐特别美。德律风根!村民只认德国车,对德国产品几乎盲目崇拜,老的希特勒新的DG黑胶例外。



看这个红红火火的样子就忍不住,特别的喜欢西班牙文化的奔放豪迈,买这个风格的唱片好像没有失望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