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爱密闭箱,这一次,玩好丹麦JERN12WP!(200小时新听感上传,... [复制链接]

查看: 28767|回复: 35
11#

煲了一百小时左右,渐渐的感觉出来Jern应有的味道了。在煲机的时候也偶尔换上听一听P3,所以下面我结合P3和大家聊聊这个时期的Jern的表现吧!大大大橙子的评价还挺准确的,总而言之,是以前总感觉我那个P3总是少点什么,一到Jern就都有了。Jern没有英国箱子哪种感性和味道,没那么谄媚,没有雨后的那种甜润,却有着非常饱满的声音。
TOP
12#

弦乐和女声是P3的强项,但是Jern却是更加中性——事实上在我之前的认识中,渲染和修饰才应该是一套音响最终打动人心、凸显其艺术价值的东西——然而这一次在Jern上面我有了另一种感受:

较之而言Jern的率真,使得乐器的细节在其的演绎下较之P3更加丰富,因此即使直接渲染不及P3,但是添加的细节和聆听的丰富内容使得从另一方面更加还原出来歌者在唱歌时候的感受,粗粗品来并不亚于P3为我心中带来的震颤和悸动,弦乐表现上对于乐手弓法细节的表现同样如此。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Jern的低频,虽然有预想到的极大改善,却没想到如此震撼人心!虽然标注的下潜是在60Hz左右,但是由于其密闭性,加之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我这个小空间内并没有感觉到低频有明显缺失,甚至比我有一次在更大的空间听德国某某小型落地箱的低频更加有质有量,尤其是在还原《鼓诗》的时候,每一次敲击都深入人心,每一个鼓芯的震动清晰可辨,引得浑身颤动,甚至有一点点心跳加速,这是一种在P3上面没有感受到过的震撼!




TOP
13#

再就是交响乐合奏时候,弦乐组的那个透彻和干净,让人立马精神了起来,不同乐组之间应和丝丝入扣,还有着极佳的饱满和醇厚感,加之那么浑厚且不压迫的低频,乐队的一体感还是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同时非常耐听。

这也仅仅是如此昼夜不停煲机了一百小时左右的一些提升和表现,参考一下大大大橙子的帖子,似乎Jern还应有更加优秀的表现,那是在更加深度的煲机之后的得出的结果——尽管有点摩拳擦掌,但是也是时候让Jern休息休息了,也不能像这次日夜不停的就是响着啊。

然后最近我让儿子给申请了一个BiliBili的账号,自己也录了一些片段刚刚导入电脑里面,这就准备发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到时候还是在帖子里,直接贴链接,到时候也请大家多多指教了。

TOP
14#

《鼓诗》出自闫学敏的《炎黄第一鼓》,是李小沛老师录制的。
《鼓诗》还曾入选柏林之声的试音碟。




shinelb 发表于 2020/3/30 21:27:38
感谢科普。我是直接收藏的李小沛老师的《沛》,回头找来《炎黄第一鼓》听听
TOP
15#

https://b23.tv/BV1Q64y1M7jK
给大家在bilibili录了一段
TOP
16#

又过了这么久,算一算也大概是200小时左右了,期间这么久。仔细想来很多变化也是不知不觉中来的;主要是回顾了一下自己当时的视频,事实上也能感受到一些差别,下面结合具体的音乐和大家说道说道。

TOP
17#

《五虎封将》——见龙卸甲

“有钱难买好低频”,这是多年来大家普遍认可的一句话,当时选购也是自以为P3ES是我心中的“足够好的低频”,但是Jern确实让我有了另一种感受。私以为拿出来单独说说还是比较好的。

无论如何有两首曲子咱是必须听他一听的,一个是《鼓诗》,一个就是《五虎封将》,这边给大家聊聊《五虎封将》。

这首曲子最吸引我的是两点:鼓皮敲击的淡淡漫开的震慑、鞭击与吼声的冲击力。

在Jern上,冲击力,或者说“爆发力”是非常不缺少的。事实上,Jern在我认为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其“爆发力”,用“干净利落”形容最好不过,同时得益于其优质的解析能力,对于细节处理的得当,使得应有的立体感非常优质。

得益于“爆发力”,Jern的能量很强,是真的很强——敲击得到的“落到实处”的大鼓,包围出来的“震慑”,说来有趣,第一次被持续“卷裤脚”给迷到了。

TOP
18#

《夜深沉》——沛

这是一首经典的曲子,而且相较于《五虎封将》更加全面,主要体现在前段的大鼓、中段的弦乐与合奏,末段的敲锣。前段的鼓我们在上一段有聊到,这边不多提了。我们可以多探讨一下弦儿和锣。

在合奏期间,个人认为充分展示了Jern的另一大特点:声场大。因此乐器定位、塑形有了足够大的空间,不至于挤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乐器的形体比例就可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判断。

直接说结论:锣声偏大——这一点仍然得益于“爆发力”,整个锣声非常通透,干净利落,残响丰富,第一次听差点儿没从沙发上跳起来——直接的结果就是锣声偏大,形体与我记忆中的比例不契合。也说不上这给我一个好的感觉还是不好的感觉,总感觉更多是“别扭”,也掺杂着一丝惊喜。当慢慢习惯了这种感觉后,更多的是感叹Jern的强大爆发力以及丰富的金属泛音。

弦儿的声音也算是可圈可点。柔韧性还有丰富的细节,总而言之得到了一种非常舒坦非常有画面感和的声音。

相较而言,P3确实更加绵柔,同样的位置显得更加克制,但是另一方面的表现张力会有所限制。以前我可能更喜欢这种不费耳朵的感觉,现在似乎Jern更具张力的表现更得我心。

TOP
19#

《春江花月夜》——聆听中国

其实本不太想拿出这首曲子来分享,也是一位朋友实在喜欢赵聪老师,和我听了整张专辑多遍;仔细想想此前我所分享的听感大致都是我想说的了,不如聊一聊,和大家找找共鸣。

琵琶拨奏,正如先前所说,非常干净、富有意境,包括一些细节处处理的恰到好处,刚中带柔,不抢耳朵。

编钟敲击,就是一个透彻,能量扩散残响丰富,且由于其自身能量有限,不似此前“锣”那般比例过大,过于刺激,甚至有些宣兵夺主。

大鼓,带来的氛围感是我认为最有听头的地方,相对于我此前的系统其声音收束略快,没有那般“雍容华贵”。整体看来,却道是“华贵”还在,“春江花月”也都在,至于“雍容”的话,“瘦”了点儿,“夜”,早了点儿:不似前半夜的欢腾延续到后半夜精疲力尽的昏昏沉沉、内心充裕,倒像是黄昏之后、华灯初上,歌颂君主丰功伟绩的序曲中一段“铁汉柔情”。

实在是奇妙的感觉。


(这段写的比较随意,大家看看就好9

TOP
20#

回复 25楼大大大橙子的帖子

现在p3已经很少听了,这个动态全面性还是好不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