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声心得汇总———————“四分频”的镁声旗舰电源线—... [复制链接]

查看: 908571|回复: 565
11#

.

感谢以上各位朋友回帖,为节约版面镁声不一一回复致谢了,唯有辛勤码字以感恩大家的关注和鼓励。

.

.微信烧友提了个好问题,补充了一段:

.

很多烧友有疑问,器材工作时产生的杂波需要处理吗?就像在水龙头下洗菜,自来水是干净的就行了,流出去的污水还管他干嘛?

.

交流电可不能用供水系统来比喻,镁声之前多次在帖子中说过(可以搜一下镁声的帖子汇总),交流电的三条导线不是三根水管,而是3条天线,它们的长短、编织、屏蔽、外包,都会引发不同频率的电磁谐振,耦合到地线上,造成音频信号地电位的浮动,从而改变声音。

.

打个类似的比方,器材工作时的交流供电,更像在洗衣机里面洗衣服时的水,脏水清水混在一起反复震荡。器材产生的杂波经过排插(电处)的反射和谐振,又会回到器材,调制音频信号,干扰录音中原有的泛音分布和比例,造成不自然的听感。

.

隔离牛天生就有这个功能,对于器材反射回来的杂波,它同样可以利用电磁转换的原理进行消减和抑制,转化为热能,消除高频杂波的反复震荡,从而尽可能保持录音中完整的泛音结构。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2#

.

玩牛的老烧其实真不少,10年前镁声去南沙发烧李前辈那里学习,就看到他在阳台装了一台床头柜大小的铁塔隔离牛,专供音响系统。话说回来,真要找好牛,还是要找进口的。下面说说怎么选一头好牛。

.

好牛都是要淘的。和名牌音响专用隔离牛相比,淘洋垃圾牛只需要付出10%的价格,就能得到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一来洋垃圾牛是按照废品的价格进口的,商家拿货的成本很低,即使层层加价到发烧友手上,感觉也能接受。二来二手牛都用了十几年几十年,煲熟了,买新牛往往要几个月才能煲开。

.

例如日本产的某品牌WB牛,洋垃圾,一千瓦内基本都是几百元,同样的东西,日本某神定制时加了一层铜箔装个外壳,就变成两万三万了。

.

不过洋垃圾牛也是鱼龙混杂,有的是安全牛,有的是变压牛,只有少数是专用的噪音隔离牛。这种专用的噪音隔离牛标签上一般会注明,初级次级线圈之间有铜箔隔离层,线圈绕法也有所不同,一看就能明白。

.

话说回来,即使不是专用的噪音隔离牛,也有效果很好的宝贝。看看铜线粗细、漆包质量、硅钢片厚薄和用料、整体架构的工艺就大致清楚了。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有很多相关讨论,镁声只写原创的观点和亲身的经验。

.

1、关于功率

.

一般隔离牛的功率至少需要超过器材总功率3倍以上,5倍以上听感更好。初期可以买一个高品质的一两千瓦的牛先玩着,用于前端器材,等有经验了再买四五千瓦以上的大牛,用于后级。

.

2、关于结构

.

隔离牛有方牛、环牛、R牛、双C牛、WB牛等很多种结构形式,声音也各有特色,同一种结构形式的声音有趋同性,例如:方牛声音温暖厚润,中低频泛音多,但效率低,温度高;环牛和R牛通透快速,泛音一般,效率高,隔离效果一般;双C牛凝聚细腻,泛音自然准确,隔离效果好,成本较高。烧友可以根据器材的声底和预算做针对性的选择。

.

待续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3#

回复 33楼bollerluo的帖子

希望不会的。玩牛门槛其实挺高的。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4#

又有烧友看了我的帖子,撤掉电处。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5#

3、关于牛叫
几千瓦的大牛通常都会叫的,大声小声的差别。只要距离一两米以外不易察觉都算不错。好在正常的牛叫并不怎么影响隔离效果,当然越安静的牛,往往质量就越好(不代表声音就越好)。


不同的供电质量,牛叫声音大小也不同,镁声就碰到过自己家里试过不叫,搬到朋友那里就叫的情况。而且白天和晚上的叫声不同,不同电压的叫声不同,甚至插上不同的器材,叫声也会有不同。呵呵,晕不晕?所以打算玩牛的话,要把牛放在远离听音位的位置,最好是把牛放在音响室外面,供电线穿墙而入,这就省心了。


4、关于发热
发热是可以测量的,用万用表测一下空载电流即可。买牛时一定要卖家测一下。方牛一般发热大,大牛的空载电流会有1~2安,要注意散热,大环牛和双C牛要小于1安才是好牛。通过并联电容可以有效降低牛的空载电流,节省电费,但声音也会受到影响。镁声买了很多种电容来测试,最后还是都撤掉了。
为什么一定要测量空载电流呢?因为牛一旦用上,就不能关,一直要烧着才好听。关掉牛凉下来,下次再打开就要几个小时甚至是一天一夜之后才能完全恢复。所以说牛需要养,每天不听音响也需要几度甚至十几度电养着。
运气好能买到0.5安左右安静的声音好的大牛的话,千万别放过!这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供电问题,而且能节约不少电费。


5、关于接地
好的隔离牛有几个接地点,初级地,次级地,屏蔽层地,外壳地,对应不同的供电和地线方案有着不同接法。卖牛的商家对于隔离牛的接地方式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每次买牛回来镁声都要重新接线和测试。


待续。。。。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6#

.

6、关于平衡供电

隔离牛往往会号称平衡供电,根据零线接点的不同,实现+110和-110的平衡供电。镁声反复比较过,很多所谓的平衡供电,并非完全对称,效果和0~220v供电并无明显优势。

.

虽然隔离牛可以接成平衡式和非平衡式输出,对于新手,镁声不建议自己重新接线,因为有短路的风险。就用商家的接法就好了。

.

6、关于多组电压

有的隔离牛可以选择多组电压,例如有的设有电压选择按键,通过选择开关联通不同的绕组实现不同的电压,这个功能非常好用。我们玩洋垃圾牛,都是看裸牛的功能,如果有多组电压选择,请优先考虑,并把不同电压的绕组都接到不同的输出插座上。

.

不同的器材,接不同的电压有不同的表现,以220伏的器材为例,接210v会更加柔和,接230v会能量感更强。日式器材对电压比较敏感,最好接原厂设计的电压。多组电压输出给我们调声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手段。

.

很多玩牛的老烧都不知道,多组电压输出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把器材联接到同一台牛的不同电压绕组,相当于在器材之间加了一个巨大的扼流圈,可以一定程度地隔离器材间的串扰。

.

很多烧友问镁声现在用的什么牛,加了微信的朋友可以发图片给您。镁声玩牛多年,才物色到这台6千瓦的隔离牛,带有110、210、220、230等多组输出。镁声把cd机调到110伏,插在隔离牛110v的输出绕组,其他器材分别接220v、230v,这样比所有的器材都插到220v的绕组效果好得多,接近一机一牛的效果。

.

有同好希望进一步了解不同牛的声音特点和接线技巧,可以加镁声微信yusan728968,发牛的图片讨论交流。

.

(加微信提问时请把问题描述具体些,不要泛泛说一句“我想多知道一些***的知识”,或者简单一句“在吗?”这样镁声很难回答。微信不能时时在线,但一般当天都能回复的。)

.

这个帖子打算写线材、供电、接地、空间、摆位等系列调声心得。就像前面所说的,镁声不会写人云亦云的东西,都是有独到见解、原创玩法、亲身经验、反复验证有效才写。请继续关注。

.

如果觉得镁声的文章有价值,请把本帖链接分享给其他烧友或者音响群,您的朋友也会感谢您的。对于分享此贴到音响群的烧友,请截图给镁声,可以付运费免费领取调声礼品一份,或者调声文章电子版汇总一份,或者镁声详细为您深入回答一个音响方面的问题。(以上三选一)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7#

——摆位的真相和技巧------------

——摆位的真相和技巧------------

.

音箱摆位的各种理论方法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有知名大V例如刘汉盛主编的摆位八法,也有各音箱厂家推荐的方法,还有论坛老烧高人分享的个人摆位心得。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都没有讲清楚最根本的一件事,那就是摆位的真相。

.

“镁声发帖不写则已,要写一定会如实报告,不会故弄玄虚,也不会人云亦云。因此如果镁声的心得和之前大V的观点有不一致的地方,还请各位海涵,并请读者自行明辨。如果有老师愿意分享自己更加科学的理论或者技巧,请不吝赐教,镁声非常感激!”

.

镁声写帖子,一定要从理论到实践,从自己的系统到朋友的系统,都研究透彻反复测试有效才写,否则就是耽搁大家宝贵的时间精力。镁声的听音室只有14平米,先后入住过的大小音箱有十几对,并且10年前就购买了XTZ声学测试套件,这让镁声有机会充分摸索实践每一种音箱的摆位方法和技巧,验证最终的理想位置听感和频响曲线有什么关联。

.

到最后,镁声在3.1米宽的听音室玩双9寸低音的落地箱,可以大音量播放交响而不吵不乱,(请加微信yusan728968发视频交流),说明镁声独创的摆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不过依然需要再提醒一次:请不要相信镁声所说的每一句话,除非符合您的认知!如果彼此认知不同,不在一个维度,实在没必要争辩。

.

镁声研究摆位,也是认为先要树立科学思维,搞清楚摆位的真相。有了理论基础,再研究各种摆位实战技巧,才会有的放矢。

.

先说说摆位的几个常见误区

.

1、某某箱子间距必须是2.**米,否则不好听

2、箱子位置必须在房间长度宽度比例的某某某个点上;

3、两只箱子必须平行(或者必须内凹多少度);

4、箱子必须距离后墙***厘米以上,必须距离侧墙**厘米以上

……

看到了吧,这些都是讨论摆位的文章中常见的观点,这些观点全部是有局限的,以偏概全,因为作者没有搞懂摆位的真相!

.

与之相反,还有一些烧友不重视摆位,例如认为“摆位精确到厘米毫米,完全是忽悠人,听音位人头都不是完全固定的,怎么需要音箱的位置那么精确?”——这也是没搞懂摆位的真相而走入的误区。

. .

为了理清思路,镁声把摆位分为前后平移、左右平移、内凹角度旋转、俯仰角度调整四个自由度,一一分解报告:

.

.前后平移

.

我们在音乐厅欣赏演出,耳朵听到的声音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直达声,而是经过多次反射之后的混响声。所以我们调整音响,为了获得更接近音乐厅的效果,就要控制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这主要是通过调整音箱的前后平移实现的。音箱靠近皇帝位远离后墙,直达声就多,反之直达声就少。

.

由于发烧友的听音空间都是十几或者几十平米的小空间,音箱太靠近后墙,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墙反射的低频(为什么是低频呢?后面会进一步解释)和音箱直接发出的低频叠加,因为梳状滤波效应(镁声只写原创观点和经验,相关术语不展开讨论,请自行百度,下同)而造成低频峰谷,不同的后墙距离对应着不同的峰谷模式,通过耐心前后挪动,找到最平顺流畅的低频表现,就是正确的前后位置。

.

此外,每个房间不同的长宽高,也对应着不同的房间简正模式(术语请百度,下同),音箱在房间的不同位置,也会激发不同的谐振,这也是需要耐心找到前后最佳摆放点的原因之一。

.

.左右平移

.

发烧友的家庭听音室一般都是小空间,音箱距离侧墙一般都在2米以内,侧墙的第一反射点会反射一个声强比较大的初次反射音到人耳,同样会因为梳状滤波效应,造成中频(为什么是中频呢?后面也会进一步解释)的峰谷和刺耳的听感。不同的侧墙距离对应着不同的峰谷模式,通过耐心左右挪动,找到最平顺流畅的中频表现,就是正确的左右位置。

.

通过对侧墙第一反射点的声学处理,可以大大减轻侧墙的负面影响,让摆位更加灵活。不过这是空间处理的范畴,下次镁声有时间另行发帖专门汇报吧,同样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玩法。

.

另一方面,两个音箱之间距离的不同,可以控制中央结像大小的不同,中央结像鲜明、凝聚、大小符合真实乐器或者人体口型,就是正确的距离。

.

.音箱摆长边还是摆短边

.

音乐厅的侧墙为什么不会有梳状滤波效应呢?因为侧墙比较远,超过2米之后,侧墙的初次反射声到达人耳时的延时比较久,会成为混响的一部分,有利于增加声音的丰满度,是有益于声音的。

.

如果音箱摆在长边的位置,同样可以大大减轻侧墙的负面影响,让中频更加平顺流畅。如果控制好扩散和反射,也会像音乐厅一样增加丰富的堂音。其缺点是距离后墙太近的话,会造成低频峰谷和音场不够深的问题。

.

所以,喜欢听人声,想中频流畅,就可以采用长边摆位;想听深远的音场、3D感强的结像,就采用短边摆位。

.

内凹角度旋转

.

从箱子本身来说,箱体上的几个高中低单元,都有着不同的指向性和覆盖特性。以三分频落地箱为例,高音单元呈锥形辐射声波,偏离轴向,就会大幅衰减,因此受侧墙和后墙的影响比较小(现在越来越多的音箱背后也增加了高频单元,以增加堂音,这类箱子的摆位和声学装修需要考虑后墙的反射声)。

.

中音单元的指向性更加发散一些,稍稍偏离轴向,声压区别不大,因此受侧墙的影响比较大,但受后墙的影响比较小。低音单元的覆盖特性接近球形,受侧墙和后墙的影响都比较大。侧置低音一定要考虑侧墙的影响,有后置低音或者导向孔向后的箱子,对于后墙距离更加敏感。

.

对于同一个单元来说,具体到不同的频率,也有不同的覆盖特性。所以,调整内凹角度,实际上是调整皇帝位人耳所听到的三频分布。

.

高音单元轴向对着皇帝位,听感高频就比较多,左右偏转都会衰减高频,而中低频受到的影响就相对小一些。两只箱子平行不内凹,侧墙反射声分配的能量就会多一些,在三维比例适中的空间,经过多次反射,会形成悦耳的堂音,比内凹的声音更加丰满丰富。但有的箱子(例如监听箱)轴向对着人耳,呈正三角摆位,解析力、结像、定位都是最好的,也最能发现录音中存在的问题。发烧友还是自己多尝试,看看自己喜欢哪一种效果。

.

.俯仰角度调整

.

俯仰角度调整决定着结像的高度!

.

——这一非常重要且好用的技巧往往被烧友忽视。镁声上烧友家调声或者在自己的系统给来访的烧友交流,如果需要结像再高半尺的样子,只需要拧几下脚钉螺丝就能实现,简单高效。其原理是:立体声录音中其实是没有准确的结像高度的信息的,皇帝位听到的结像高度,是根据高音和中低音的相位差来虚拟的,例如钢琴弹一个基音880hz的音符,如果基音部分和高频泛音部分准确按照乐器实际发声的时差到达,那么结像就在两只中频单元之间,高频提前了,结像就变高,低频提前了,结像就变低。

.

一般高音单元都安装在顶部,把音箱前面的脚钉升高一点,高音就会距离听音位远一点,高频就会慢一点到达,结像就会降低。

.

某些音箱的设计师不懂得利用分频器和高音单元的安装位置做声学原点(术语请百度)对齐,或者用了不合适的线材,导致箱子声音散,结像大,不能通过镁声的方法精准调整结像高度,但却往往被宣传为空间包围感好,或者离箱感好。镁声也崇尚离箱感,但必须以声音凝聚不散为前提,知道了这个道理,一耳朵就能分辨是真离箱还是假离箱。

.

要印证这一条其实很容易,例如只把左边音箱的前部脚钉升高或者降低,左边乐器结像高度就会改变,而右边乐器高度保持不变。镁声曾经在家访时碰到客厅党烧友说音场是歪的,半边高半边低,大费周折把后墙和左右墙搞成完全对称了都不行,最后以为箱子有问题,打算换箱子。镁声拧了几下脚钉就搞掂,其实就是左右音箱的俯仰角度不一致而已。

.

烧友惊喜之余,百般不解:看了那么多高手写的关于音箱摆位的帖子,怎么没人提这个十分有效的技巧呢?是自己不懂,还是秘不示人?镁声只能回答,也许大家疏忽了吧。

.

有了上述关于摆位的四个自由度的理论分析,就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和道具来更快地实现精确摆位。

.

(待续——)

.

请愿意理性讨论的烧友加镁声微信y u s a n 7 2 8 9 6 8 ,一来防止失联,二来可以通过微信互相发视频,镁声通过视频能听出很多烧友系统存在的问题,例如空间、供电、摆位等等,镁声有新的玩法和发现也会优先放到朋友圈空间里。

.

镁声经常要忙着做线。镁声线是手编线,需要全神贯注,常常一整天连微信也不看的。如有提问,请耐心等候,镁声一定会回复的.

.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8#

.
通过前面对音箱摆位四个自由度的分别分析和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
.
1、
同一个听音空间,摆放不同的箱子,需要重新摆位。
.
2、同一对箱子,在不同的听音空间,会有不同的最佳位置,
包括两箱距离,后墙距离,侧墙距离,内凹角度等等,都没有固定的数值或比例。
.
再说说前面提到的另一个错误观点。镁声认为,
通过精准摆位,可以在皇帝位形成一个一尺到一米见方的最佳听音区(甜区),三维比例适当、声学处理良好的听音空间,能够形成更大面积的甜区。在甜区内听音者坐姿的变化和头部的自然晃动基本不影响耳朵听到的效果。但音箱位置角度的毫米级细微变化,会在甜区造成比较明显的听感差别。
.
这就像射击,靶牌移动几厘米不会造成脱靶,但枪口偏转一个极小的角度,哪怕是一毫米,子弹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声学实验表明,在普通的听音室,音箱发出的声音会反射6次左右才能衰减到不可闻的程度。也就是说,音箱的任何细微位置变化,在多次的反射和扩散中会不断放大这种变化,造成堂音的重新分布。所以摆位,一定要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发烧友,都必须修炼这种不花钱就能提升效果和耳力的空手道。
.
后面应该说说摆位的具体做法了。镁声在心里过了一遍要写的东西,发现把每一个步骤交待清楚的话,真是要码很多很多字。镁声是工科生,文字功底不好,写东西很慢很慢。尤其是这种综述性的有理论分析的文章,言必有出处,要再次查阅镁声长期以来收集的大量资料和专著,还要尽量描述得理性,客观,准确。
.
尽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看看回帖似乎关注的人并不多。如果不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营养,镁声花费大量时间写这些所谓的原创心得,就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镁声希望,如果烧友认为有收获的话,请回复一下,支持的回帖多了,镁声才有动力续写这个艰难的话题。
.
.感谢!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9#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回帖支持,镁声有空就继续写吧。由于手头事情比较多,镁声也不想一小段一小段地更新,浪费大家的时间,还是攒多点一起发吧。

.

另外,请问有烧友试过用音箱脚钉高度调整俯仰角度,从而调整结像高度吗?有没有效果?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0#


. 摆位最难的地方就是移动音箱的过程中声音变化琢磨不定,如果找到规律,就容易多了。前面用四个自由度来分解,每个自由度的移动会带来声音的有一定规律的变化,(但也不是绝对的),便于每次移动时减少变量。下面,再介绍一个摆位神器进行辅助,就更加方便了。


(请注意:这种合并LR声道严格来说是不规范的。应该串联电阻之后再合并,或者用专业设备,以防止过载。但之前镁声在很多套系统用过都没有问题,所以公开了。现在用调音台,就直接在台子上设置L+R即可。如果担心有风险的话,请用其他更规范的方式合并左右声道。或者用单声道CD碟来测试。)


.

.

.
发烧友中,很少人拥有完全对称的听音空间,因此所谓的精密摆位,理论上也应该根据空间情况对左右音箱进行适应性微调,不追求左右音箱位置角度的完全镜像对称,而是追求声场的平衡和结像的凝聚。这时候,就需要两只音箱发出完全一样的声音才便于调整。
.
图片这个一分二,把公母头插到一起,就是一个把立体声双声道合并成两路完全一致的L+R单声道信号的装置。把它接到信号线上,左右音箱就会发出一样的声音。这时,结像应该在两只音箱正中间的一条垂直线上。
.
注意聆听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的乐器,哪件乐器定位不在中间,就利用前面介绍的四个自由度的调整规律,把这件乐器调整归位。例如吉他的高音区飘到左边,就把左边的音箱内凹角度减小;中音区偏向右边,就把右边音箱平移距离右边墙壁远一点,同时皇帝位也可以稍稍向左移动。
.
实践中,往往需要把两只箱子都不同程度地移动一下,才能把结像全部移到中间。如果怎么都做不到,那可能是后级或者音箱有阴阳声了。
.
为什么不直接把一个声道一分二呢?因为很多录音,乐器音头从左边声道发出,泛音也会“飘”到右边声道,如果只用一个声道的声音,结像和泛音是不完整的。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