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声心得汇总———————“四分频”的镁声旗舰电源线—... [复制链接]

查看: 977076|回复: 566
91#

一招鲜,吃遍天。
.
镁声研究各大品牌线材技术和声音特点,发现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招鲜,吃遍天”,——这也许是大品牌的矜持,也可能是自信。试想一下,如果NBS哪天不再搞线身缠绕的螺旋线了,粉丝们肯定会吐槽,潜意识告诉大家之前的结构存在问题所以放弃了,品牌价值一定会贬值。所以某某品牌利用夫人的名义重新搞个染色低的牌子,改用不导电的亚克力当装饰环(新旗舰又有突破),头尾舍古河改用欧亚德(镁声几年前都报告过,欧亚德旗舰比古河旗舰更加真实自然,染色少),也要维持老品牌的外观装饰和声底。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各大品牌的专有技术既成就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也制约了产品的不断进化。例如,对导体和屏蔽有深入研究的品牌往往不重视编织和外包,反之亦然。有的线材宣传自己导体的传输速度达到了光速的多少多少,有的强调自己的线材屏蔽能达到百分百,还有的就号称自己的线材通过线身的盒子能保证相位一致性……每一个线材品牌,都有自己一套与众不同的线材好声理论。
.
真理只有一个。也许上面的各个环节都对声音有影响,那为什么不能博采众长,做一条“完美”的线材呢?玩音响的老烧都知道,调声就是不断解决系统短板的过程。一套音响系统环节很多,某一个环节已经不拖后腿了,再花大价钱把它做到极致,性价比远低于花少量费用把最薄弱的环节解决掉。
.
镁声专门做过这方面的试验,A品牌的线材导体纯度高,声音很纯净,但音场和动态表现不够好,B品牌动态大音场好,但声音比较粗。镁声就把A的线基拆开,用B的结构重新编织,果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但这种事情,矜持而自信的大品牌线材是不会干的。
.
(友情提示:大家看到这里可以关贴了,后面的文字有广告嫌疑——)
.
所以镁声对于DIY线材的未来,很有信心,并计划开发一个新的线材系列,专门破解、整合、集成名牌线材的技术。比如说,您的箱子不好推,用了NBS黑三来补足能量,但又喜欢银彩的声底,那么,您就可以找镁声定制一套采用银彩类似的渗金银导体,采用NBS黑三结构的线材,看看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这个系列的名称就叫做——“鹦鹉”。
.
尽管镁声经过6年的基础研发,现在有着从导体到编织,从外包到头尾的全套线材技术,但每一个环节,多数其实都是拿来主义,不像厂线做得那么极致和美观。但好在有空杯心态,能集成和整合,再加上自己独创的导体电气方向鉴别技术和再结晶“涅槃”技术,能以名牌线材2成3成的价格,做到同样素质的声音。只要技术过硬,价廉物美,一定有烧友愿意试听买单的。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2#

近期又有几位烧友让我推荐CD机或其他音源,在此一并回复——


镁声的推荐,是基于以下经验和判断(只是表达个人看法,不解释,不辩论):


1、目前的数播类产品,镁声听了好多种,从几千到几万的组合,基本打不赢一半价位的经典纯CD机;(关于这个话题,镁声有时在音响**表点个人看法,就被怼,说现在数播播放高格式如何如何好,轻松干掉同价位CD机等等,春节前就忍不住又买了一台热门数播来对比,结果见截图,花钱买教训——算了,截图只在朋友圈发吧。祝愿数播越来越好声!)。


注:CD机也有不好听的,镁声所说的经典CD机,是指飞利浦、naim等传统调声音乐感好的器材。


2PC-HiFi类产品,玩到极致(5w以上),每个环节都进行优化,可以打赢同价位或者更高级别的CD机,但要下功夫钻几个月才能玩好;


3、黑胶音源,w元级别的入门组合,在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在音乐味方面,随时秒杀几倍价位的CD机;5w的黑胶组合,搭配和调整到位,基本能PK任何价位的CD机了。但玩黑胶需要极大的耐心,也是要玩一年以上才能入门,期间会有很多大坑等着。


所以,如果身边有玩PCHIFI或者黑胶的高手,又能像朋友一样手把手耐心指导您,那就跟着他玩;如果没有高人指导,自己又没有太多的时间钻研,建议暂时不要涉足。老老实实买CD机吧,把时间留着享受音乐。


等过几年,市面有了全面优化每个环节(而不仅是芯片和算法)的PCHIFI或数播类产品,价格在5万元左右,能全面超过同价位CD机,就可以换数字音源了。——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买什么CD机呢?要不要买SACD呢?


在镁声看来,SACD功能就是鸡肋。一是好的碟片不多,有也很贵,都是两三百以上;二是同样档次的中档机子,加了SACD功能之后,声音反而会差一点(个人看法)。也就是说,23万的CD机,如果能播SACD的话,声音一般都不如纯CD机。


由于前面分析到的原因,镁声认为CD机注定是个过渡产品,不建议投入过高,买一台好用好修的经典中档产品即可。由于经常帮朋友配音响,对比过很多器材,简单点评一下几个CD解码热门品牌的中档(2--5w)机型吧(以下听感都是个人看法,不是集中同平台对比,所以不一定客观公正):


日本二嫂、美国怀念:两者声音有很多共性,都是动态大,中性规整,高频延伸够,但泛音不完整,听感略干、直白、不够鲜活。怀念的声音偏厚重一点。


EMT:高频细节丰富延伸好,中频密度好,低频不足。


飞利浦LHH 系列,播古典最有氛围感,金字塔声音结构,不夸张,但细腻耐听。


英国naim,镁声自己用了很长时间,很喜欢naim的调声。中频饱满开扬,解析力中等,音乐味一流。


美国马克,声音细腻细致斯文,音乐味好;和怀念是两个方向的声音。


和弦:细节多欠组织,偏薄,也就是所谓的塑料感。


DCS:和和弦风格有点像,但整体要好一些。


Prism sound DA1DA28xr,从旧到新,一直都是很热门的解码,价格也相当。奇怪的是,三台对比下来,解析力越来越好,但声音越来越薄,还是最老的DA1听感最舒适,大气稳重。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3#

正见和成见

.

镁声除了发烧音响,也一直对摄影有兴趣。经常把两者进行比较,得到很多有趣的启发。

.

玩摄影,发烧友们对于器材基本都有共识,正见多,成见少。测评文章也多数是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测试,相对比较客观,可以验证。例如佳能的红圈头,怎么买都不会错。对于摄影的构图、ps技法,也都是有教程可学、有规律可循。只要有一定的悟性,学几年扔十万八万下去,往往就能变成高手。即使再高烧到数码后背和电影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再投三五十个就到头了。

.

玩音响难度就大了,品牌几十上百个,搭配起来声音各不相同。调声功力和经验不够的话,几十万的系统,效果比不上几万的,也很有可能。更难的是,玩音响的说法有很多很多,没有定论,正见少,成见多,彼此矛盾,莫衷一是。测评文章也多数都是受商家委托,收费测评,主观听感洋洋洒洒,无法验证。发烧友隔山买牛,一不留神就会中招掉坑。所以很多烧友,花费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折腾,换了几波器材,还是得不到满意的好声音,只好退烧全部出掉。留下空空的钱包和一声感叹!

.

镁声当年也受托写测评文章。有一次接到任务,要写一对新推出的箱子。去到代理那里一听,怎么搭配都不行,没法下笔。只好花功夫把箱子搬到自己的听音室,打算煲一煲,仔细摆摆位,尽量找找亮点。过了半个多月,声音还是乏善可称,只好如实对商家说,这对箱子我真没法写,如果你们真是想做好声音的箱子,那建议怎么怎么修改——其实我也知道自己说的是废话,因为箱子已经批量生产出来了,商家只考虑怎么卖出去而已。

.

镁声心里很内疚,代理等测评等了这么久,迟迟无法上杂志,耽搁了别人的推广计划。找别的写手,可能早出来一篇洋洋洒洒的美文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时违心地写了空话连篇的测评,说不定要内疚很多很多年呢。——镁声虽然对写作有些兴趣,大篇大篇地写没有稿费的帖子,但注定当不了合格的音响写手。

.

扯远了,说回玩音响的一些貌似科学的成见吧——

.

*多个香炉多个鬼

.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意思是说玩音响,环节越少越好。但也不能绝对化。例如合并功放环节最少,但即使是最顶级的合并机,也往往比不上价位相当的前后级。还有烧友按照这个说法,推荐CD机直入后级的玩法(加无源前级,或者利用cd机和后级自带的音量调整),说环节最少,声音最纯净等等。镁声还真这么玩过一段时间,声音的确很纯净,但缺乏实体感和密度,是很假的声音。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4#

*多个香炉多个鬼

.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意思是说玩音响,环节越少越好。但也不能绝对化。例如合并功放环节最少,但即使是最顶级的合并机,也往往比不上价位相当的前后级。还有烧友按照这个说法,推荐CD机直入后级的玩法(加无源前级,或者利用cd机和后级自带的音量调整),说环节最少,声音最纯净等等。镁声还真这么玩过一段时间,声音的确很纯净,但缺乏实体感和密度,是很假的声音。

.

在有些场合这句话是有用的。例如镁声远程和烧友交流调声,如果对方的系统太复杂、器材太多,有噪声或者出恶声,镁声会建议把器材精简到能出声的最少件数,其他无关器材的接线全部拔掉,听听最初始的声音,然后再一件件加上去。哪件器材加入引发了噪声或者恶声,那就找到原因了。空间的调整也是用这种方法。

.

放张自己拍的照片吧,文字太长看着累。




*音响线材无好坏之分,只是风格差异。刚好能补上自己系统的短板,就是好线材。买几千几万一条顶级线材的烧友都是人傻钱多!

.

记得自己还是初烧一枚的时候,刚刚能听出线材的区别,便开始折腾线材。但进口品牌线材动辄几百几千上万,囊中羞涩,实在买不下手。看到这个高论,恍然大悟:淘街那么多一百、几十的线材,声音各不相同,只要多听多试,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系统的,那不就相当于省了几千块吗?

.

抱着这种想法,镁声那段时间折腾了几十种各种来历的低价线材,虽然声音的确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有共性:要么尖锐噪杂,鲁莽粗野,要么昏昏欲睡、死气沉沉。就连最简单的音场都呈现不出来,结像更是虚空缥缈。当时镁声的耳力不足,都是反复切换或试听很久才发现问题,花费巨大精力,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

后来镁声知道,好线材是需要设计的,而不是瞎碰。剪一段线基,装上头尾,就能得到好声音,这个概率几乎为零!就拿当年红极一时公认性价比高的某隆3001单晶铜电源线来说,(现在还是很热门,进化到了第三代,而且高仿假线也有了),装上原厂头尾,总成本大约2000多元,客户用我的一半价位的百灵鸟一对比,立即淘汰掉。

.

还有一次,网上某位神人大吹某某线,说不到3000一条的入门线,都能干掉很多万元级。镁声看了网站的介绍,不就是顺绞无氧铜三股线加上屏蔽吗?在导体、结构方面都没有创新之处,也没啥技术含量,凭什么这么夸?!但枪文写得梦笔生花,实在令人割舍不下。不信邪,买条来试试吧。结果买回来一插上器材,果然大呼上当。退货是不可能的,只好留着当反面教材。(打五折有人要吗?98新带包装的欧洲热门品牌。)

.

所以镁声认为,线材市场目前虽然鱼龙混杂,但精心设计制作、反复优化是能做出高素质的好线材的。进口名牌产品的高端系列,虽然很贵,但一定是有效果和价值的。别以为玩顶级器材的大烧都是傻瓜,他们的消费观比多数像镁声这样的少米阶层要更加精明和科学。

.

镁声其实很理解那些追捧甚至盲狙进口名牌线材,却不考虑国内可试听的DIY产品的烧友,因为事实上折腾名牌线材比玩DIY产品折损率要低。所以镁声线上市,全系列均可以14天试听包退,避免烧友买了不合适的线材折让亏损,还坚持执行一年内店内升级九折回购的承诺,避免镁声线流向二手市场,从而让镁声线客户的投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值。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5#

还有,说道古河线,只要跑到厂里看一遍,就什么都知道了点。
力行 发表于 2021/4/18 19:14:52

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镁声孤陋寡闻,不知道您是否有去古河厂看一遍的路子,可否透露一二。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6#

.

焊接还是压接,这是一个问题——

.

烧友diy信号线和喇叭线,买端子时总会遇到这个问题,压接和焊接,到底哪个效果好呢?网上搜一下,两种都有很多支持者,更有网贴传说某某顶级线材,连电源线尾插也是焊接的,正是这“惊天一焊”,成就了非凡音质。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网上分歧这么大,镁声只好买了同品牌的焊接版和压接版接头来对比。专业焊台、不同风格的焊锡、进口压接工具,仔细处理线头、控制不同的压力……(以下省略5000字)

.

对比下来,压接清澈透明,无染色;而焊接会带上焊锡的声底,好的焊锡能给声音加分,不好的焊锡会让声音变暗变蒙。最终的处理方法是,如果有高素质的平衡度好的线基和接头,可以用压接,比较省心,容易操作;如果线基和接头个性比较强,需要调声,那就用对应的不同风格的焊锡进行焊接和调声。(好在有的端子是压接焊接两用的,可以先压接,再焊接。)

.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线一般是不能采用焊接的,因为焊点不合格的话会发热,极端情况可能造成焊锡融化线头脱落,引发短路或触电事故。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7#

能量是守恒,线材的三频分布的总量是一定的,中高频好了,低频就会差,中低频好了,高频就会差。没有线材能真正做到高中低频都好,除非把音量调大。同样的道理:动态大了声音就会粗,音场和结像好了包围感就差,厚润了解析就降低,解析好了声音就变薄……

.

和客户交流时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客户的系统低频不足,或者声音木讷,当镁声推荐了合适的线材之后,客户往往就会问,这条线低频好了,高频会不会变差?声音鲜活了,会不会显得嘈杂?----潜意识中其实就存在前面的误区。

.

对于入门器材和入门线材来说,的确存在上述现象。力大就声粗,细腻就无冲击力。在镁声还没有全面掌握做线的窍门的时候,也落入这样的怪圈。因为那时diy线材往往就是通过材料的取舍来调声。例如希望高频变好就用镀银或者银线,希望低频有力就用单支,希望中频厚润就用镀金线,希望声音柔和就用多股细丝。还可以把不同材料、镀层的导体组合在一起使用,起到互相弥补、取长补短的效果。

.

这样的调声路径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会走偏:高频好了低频就差、反之亦然。多种导体按不同比例组合在一起,可以取得较好的平衡度,但往往又会让声音变散,不聚焦。为解决这些问题,镁声艰难地摸索了好几年的时间,甚至多次山穷水尽打算放弃……

.

现在,镁声知道,线材设计调声远不止材料取舍这一种方法,完全可以利用同一种材料,做出不同的声音。例如在其他声音要素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只增加低频的下潜和量感,效果之明显,就和用了EQ或者加了超低一般。好的线材,是完全可以做到两端延伸都变好、中频饱满、背景变黑、细节增加——可谓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这样的线材,才是有技术含量的好线材。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8#

回复 197楼ZZRXP的帖子

.

多谢汇点兄回帖鼓励支持!说到“无私”,镁声很惭愧自己没有到这个境界。但尽量 “说真话,说实话,不忽悠”,相信自己是做到了的,希望自己写下的文字能经历时间的检验。也感谢168论坛版主和网友的包容,能有一个让商家和开发者平等参与讨论的氛围。

.

还有其他回帖鼓励的烧友,为节约版面,镁声没有及时一一致谢问候,以避免帖子变成微信对话体,请谅解!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和未尽之言,可以继续加镁声微信讨论交流。

.

镁声非常欢迎大家在音响群或其他论坛转发或引用此贴,但请勿编辑掉文中出现的镁声字样。(已多次发现微信群和其他论坛有复制此贴的文字和观点,却不注明出处,有时甚至删除了文中镁声的字样。)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9#

单芯硬线(包括7芯)是不能做电源线的,声音太飚,太紧,只能做电源专线,能量感好。柔软的多股细丝绞合导线才能做电源线。


镁声还是初哥一枚的时候,曾经为了省掉一条电源线,把一路音响专线(倍*力,您懂的,呵呵!)直接装上尾插,插到后级上。本以为少了个环节和触点,声音会有极大提升,结果声音像狂飙的野马,完全令人坐不住。忍耐着煲了几天也没有改善!所以实践“证明”:单芯硬线(包括7芯)是不能做电源线的,声音太飚,太紧,只能做电源专线,能量感好。柔软的多股细丝绞合导线才能做电源线。

.

后来接触的音响线材多了,才发现,很多进口音响线材品牌的顶级系列都用单支线或者利兹线(彼此绝缘的单支线),例如音乐丝带、超时空、银彩双皇冠、NBS等等,但这些顶级线材采用的单支线都不是普通裸铜线,都经过了电镀(渗金)处理。NBS算是个例外,但也用复杂的编织来缓冲了单支线的狂飙。

.

为什么大牌线材品牌的顶级系列,不约而同采用单支线呢?这是因为多股绞合线的线丝之间不可避免会有氧化层,氧化铜是半导体,对通过的电流频率有选择性和调制,多股绞合线的导体在传输信号的时候,一方面是在导体内部“无损”传输,另一方面是在导体表面跨线(跨界面)“失真”传输,两者汇合后造成结像模糊,解析力差,缺乏质感,损失能量和力度。

.

镁声在这方面有惨痛教训:刨开昂贵的单晶铜细丝绞合线,绕上丝线,套入超低介电系数的发泡PE管,想学习和改良丝带及超时空的空气绝缘技术。刚做出来声音非常好,但不久就氧化发暗,声音也晦涩暗淡。最后不得已,只能用单支线,镀金后再回炉再结晶,涂上镁声油防氧化,用不透气的铁氟龙管封装,这样处理后,即使过了十几年,导体表面会有微弱氧化,但没有线间的跨界传输,声音依然很凝聚不会散掉。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00#

镁声绕梁兄在线材方面的深刻体会,非常值得学习!竟是干货!会让朋友们在线材方面少走不少弯路......!
cui_xibo 发表于 2021/5/8 12:00:09
谢谢崔大烧鼓励,还请多批评指正。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