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arm your heart: 数字转盘(享声D300REF)控温校声的尝试(继续... [复制链接]

41#

安装中遇到的麻烦:
本以为和泉2的安装方法一样,把两只电热杯垫放在器材底部,在加点垫材保持杯垫正面与器材底部良好接触就可以了。没想到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享声D300REF底部宽度不够,无法容纳2只杯垫!
当初就对享声420X200那奇丑无比的外观非常不满,不过以为只是影响美观,放进器材架里看不见那丑八怪的比例也就算了。没想到在实际使用中还能遇到这种脑残设计挖的坑!底部宽度只有200毫米,加之4只脚钉所占位置,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无法把2只电热杯垫完全放进器材底部!


再次无语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4 15:17:0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2#

于是先安装一只,试效果,看孤掌是否能鸣。

享声D300REF我自己加了3只黑晶钢大号脚钉,连钉垫高度为48毫米;电热杯垫高度为35毫米,无法直接接触,需要加点垫材。事前已有准备,用了一块海绵(厨房用的)垫在电热杯垫底部,基本就能良好接触了。同时,杯垫、海绵受力很小,对原有脚钉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大概不会影响避震。

开机加热,发现温升很慢,根本达不到30分钟快速升温到40度以上的预期目标。
现在室温20来度都不行,冬天室温3~5度时就更不可能达标了。

所以,必须两个杯垫同时加上!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3#

得想点办法!
抽了半支烟,灵机一动,想出一招——上下夹击!
把另一只电热杯垫倒扣在享声D300REF顶部即可。
不过,金属对金属的接触不稳定,容易滑动,还会损伤顶部面板,应设法固定才好。
于是找出蓝丁胶,搓了4粒放在杯垫面板,往享声D300REF顶部一粘,相当牢实,搞定!(这里接触点温度可能在50来度或略高,蓝丁胶粘性比室温状态好很多。不太了解蓝丁胶的温度特性,将来如果失去粘性,就重新粘贴一次)。

总共半个小时,安装到位。
A蓝丁胶粘贴.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蓝丁胶粘贴.jpg

A全景图.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全景图.jpg

A安装图.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安装图.jpg

AD300表面温度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D300表面温度1.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4#

双管齐下,两只杯垫功率全开,基本30分钟左右可升温到40度。

听了半个小时左右,确认此法有效,先上来发帖报告进展。
然后继续仔细比较聆听比较。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5#

继续,记录这两天的一些观察结果。
1、享声D300REF用双50W电热杯垫加热效果良好,在20度左右室温条件下能满足30分钟升温到40度的要求。
2、同样加热条件下,享声D300REF升温比泉2略快,23度室温时,30分钟全功率加热+器材自身功耗,享声D300REF表面温度上升到43度,泉2为41度。
3、分析原因是:享声D300REF(重7.5公斤)比泉2(8公斤)略轻,热容量小一点;另外表面积小不少,散热少一些。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3:49:58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6#

虽然30分钟左右能让器材表面温度上升到40度,40分钟上升到45度,此时声音较之普通温度条件的确有明显提升,但尚未进入状态。大概要60~90分钟,声音才真正达到“最佳状态”(注意:这是相对的最佳状态,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可能此时的状态依然不是最佳,在某些条件下,器材的水平还可以再提升到“极致状态”——这是个新的发现,需要花点时间验证)。
分析原因:
1、外置加热的原理是通过外热加热机箱(主要是热传导方式),并通过金属机箱加热器材内部元器件(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机箱热量传递到元器件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个延迟时间(如同北半球夏至日太阳辐射最强、但气温要7~8月才达到最高一个道理)。
2、外热与内热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温度的作用,使元器件工作在最佳状态。需要“内外兼修”、“里应外合”,不能单纯依靠外热,内热是必不可少的。
3、温度是器材工作在理想状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器材内部某些元器件(例如晶振),工作状态不仅与温度相关,还与开机时间有关!
2和3很重要,是两个新的假设。对于解释“极致状态”有帮助。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3:53:39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7#

可以确认享声D300REF的最佳工作温度是40~45度区间,从30~40度的升温对声音影响较大,但40~45度的变化声音并不明显。所以,加热到40~45度均可。
这点与泉2不一样,泉2在45度比40度的声音可以提高一点点。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8#

升温到40~45度的享声D300REF,跟自然条件下长期开机的30~32度状态相比,声音提升20%+?,20%是起码的改善。
以下评价是基于FEVER老师的TOP GUN 2米USB线——这是必须强调的一点,其它USB线的效果没有去对比,也懒得再去对比,因为这条USB线用上之后拔不下来了,其它线根本就不会再考虑。

TOP GUN 的USB线非常阳刚、大气,声音能量分布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低频雄浑磅礴、中频饱满润泽,高频则比较含蓄、节制,能有效克服某些数播所谓的冷、硬、干、薄、刺的数码声,得到浓郁的模拟味(我感觉用“模拟味”比“黑胶味”更贴切),是一条难得的好线!不过,用极端苛刻的标准来吹毛求疵,该线可能在高频方面的表现还有提升的余地——可以增加一点细腻、柔和与华丽、灿烂。

1、改善在高频部分最为明显。升温之后,高频的信息量似乎有较大改善,量感略有增加,音色比较明亮了;声音也显得比较清澈、透明,空气感更为出色。同时纤细柔和,增加了一种柔美。改善的20%,主要在这方面。
2、低频速度有所加快,大概5%。本来泉2的速度很快,比以前用的沐声DA004双9038的速度还快;但用上TOP GUN之后,低频量感大幅度增加、分析力加强、速度明显变慢,显得从容不迫、神闲气定,所谓“王者风范”与之相关。享声D300REF升温之后,低频的分析力有所提高,声音更凝聚、饱满,速度感因此而显得快了一点点。
3、中频: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水分,感觉稍润泽,大概5%。
PS.TOP GUN 的USB线,阳刚大气,豪放自如,有王者风范。让人想起前人评论东坡词“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不过,相应地少了点婉约的小资情调,享声D300REF升温到40~45度之后,略有改善,多少能在部分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柳永的风格:“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1 14:38:41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9#

强调一点:这种外置加热升温所获得效果,是常规的24小时不关机的方法无法比拟的。

对于声音表现而言,温度和稳定都很重要。
24小时不关机所获得的30~32度的稳定,跟加热升温在40~45度工作1~1.5小时的稳定,效果至少差2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0#

关于时钟与晶振——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
前面分析温度对器材声音的影响原理时,故意略去晶振不谈,不是不知道晶振的重要性和温度对晶振的影响,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必须专门谈谈。

去年在学习硬盘盒SATA转USB电路原理时,发现了一个简单的常识——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数字电路的工作,离不开时钟,所以时钟就异常重要。
以前厂家和用户对于数播时钟的认知,主要是数字转盘和解码器的主时钟,不提及其余。这是无意的疏漏还是故意的误导?
其实,数播系统中,音乐信号从硬盘到数字转盘的环节,就至少有3处时钟:
1、硬盘内部自带时钟(12MHz)
2、硬盘盒内部SATA转USB电路的时钟(为此,我专门暴力拆解了一个ORICO硬盘盒)
3、数字转盘USB输入接收端的时钟(找了个沐声LKS的说明:USB升级版本,改进了两个影响声音的最关键位置--电源和时钟,沐声使用两颗昂贵的Crystek CCHD-957超低时基抖动的有源时钟)
硬盘电路板上的时钟.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硬盘电路板上的时钟.jpg

沐声LKS USB输入端的晶振.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沐声LKS USB输入端的晶振.jpg

欧博X1SATA转USB电路升级温补时钟.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欧博X1SATA转USB电路升级温补时钟.jpg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电路板.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电路板.jpg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晶振).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晶振).jpg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7:17:01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1#

所以,从信号的传输路径看,至少有3个地方的时钟——硬盘、硬盘盒与数字转盘的USB输入端,厂家根本没有考虑、用家完全没有注意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数播之忧,不在转盘解码,而在转盘之前”的依据之一。

PS.1、做解码器的厂家对USB输入端是重视的,但做数字转盘的则不然。
2、数字转盘和解码器内部,还有哪些地方的时钟,厂家没有注意到,不得而知,也是影响声音的或大或小的因素。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2#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数字信号从输出端(前端)到输入端(后端),有两种基本的传输方式。
同步传输:输出端传送时钟信号给输入端,输出端(前端)时钟质量影响甚至决定传输信号的质量。因此,前端晶振质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很大。
异步传输:输出端不传送时钟信号给输入端,输入端自建时钟信号对输入信号重新处理编码。理论上信号质量不受前端影响,由后端时钟质量决定。但深入研究发现,前端时钟的相噪、失真等因素依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无论同步传输还是异步传输,前端时钟信号质量都会有影响,只不过大小有差别。对于HIFI而言,可能达到无法忽略的程度。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8:05:15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3#

时钟电路的核心是晶振。
一般宣传是晶振的精度很重要,精度越高质量越好。所以,飞秒时钟逐渐成为标配,还有用移动通信基站报废的二手铷钟改制的原子钟,也成为某些商家的卖点。

不过,随着对晶振认识的深入,才逐步了解更多的真相——对于数字转盘和解码器而言,时钟精度只是指标之一,不是全部!精度、相噪、时间稳定性、温度特性、失真等因素必须综合考虑。
相噪(噪声功率/总功率)对音质影响巨大,所以,精度高但相噪大的某主流飞秒时钟只是个宣传的噱头。
数字转盘和解码器需要考虑的是短期稳定性,GPS授时、移动基站等才需要考虑长期稳定性,所以,移动基站淘汰设备铷钟改制的二手原子钟大概是收智商税的工具。
温度稳定性:至关重要,至少需要温补晶振,最好是恒温晶振,才是数字音频晶振的成功关键。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5:53:26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4#

以下资料来自度娘:
温补晶振TCXO:是一个VCXO和温度补偿网络构成,补偿网络有热敏电阻等组成,通过调节不同温度下变容二级管的电压来改变晶体的负载,从而调整晶体的频率,使之保持稳定。


恒温晶体振荡器简称恒温晶振,英文简称为OCXO(Oven 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是利用恒温槽使晶体振荡器中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温度保持恒定,将由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的振荡器输出频率变化量削减到最小的晶体振荡器。OCXO是由恒温槽控制电路和振荡器电路构成的。通常人们是利用热敏电阻“电桥"构成的差动串联放大器,来实现温度控制。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5#

业内共识,数字音频中恒温晶振OCXO效果最好。
但OCXO价格实在太贵!比如,沐声DA004升级恒温晶振,OCXO价格5000,附加电路760,这个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6#

有没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办法?

似乎没有这种好事!

再后来仔细阅读,了解恒温晶振的结构,“OCXO是由恒温槽控制电路和振荡器电路构成的”!
原来恒温槽控制电路是关键!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7#

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接着学习恒温晶振的物理结构。
找到一些资料和图片,发现所谓恒温槽其实就是一个密封的、有自动温控电路的电加热装置,内部放置晶体振荡器电路。通过外部加热使恒温槽温度高于室温并保持恒定,为晶振电路提供一个温度稳定的工作环境。

心中豁然开朗——把整台机器加热到高于室温并保持稳定(大致稳定),不就是为内部晶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恒温槽,把普通晶振变成的DIY的恒温晶振么?
恒温晶体.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6:18:26 上传)

恒温晶体.jpg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6:18:26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8#

这个尝试很有意思,从实际效果看比较成功。
升温带来的改善,应该与晶振工作温度升高并保持稳定有直接的关系。


简单地说——昂贵的恒温晶振,是给晶振穿了一件保暖内衣;而外置电热装置加热的控温校声,实际上是给晶振造了一个大温室。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8:06:02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9#

有一回,我Boulder后级功放忘记关了,结果一夜没有关,那个声音美的!
TOP
60#

回复 51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外置转盘USB线上加一个iF的小玩意,很有效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