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了今天的主角,前面那对白色:


个人觉得这个造型还是挺漂亮的,当然,比起喇叭花之类的还是不太高大上,但仍然不错了。李老介绍说用了一只超高频补充17k以上的高频,高频延伸到了30k水平。中频用的上面那只4寸的全频担任,并采用开放式的结构。低频没有采用大单元,而是用的四只4寸全频负责100hz以下的低频,可以达到50hz的下潜。最终的版本会用6-8只4寸全频做低频单元,下潜可以更好,和中高频衔接也会更好一些。
就听感而言,这对箱子明显和前面两对有区别。如果说前两对明显让人感觉是号角箱的话,这对新箱则拥有了最多的hifi元素,高频是明显的差别,不仅量感足够,线条号也很强。在听小提琴和乐器时,从刚刚的柔和变成了顺滑而华丽。并且,声场和定位也明显变得更为清楚。如果说后面两对是比较老旧的声音的话,那这一对就明显很年轻了。不过,略带粘稠的中频依然提醒我,这是李老的作品。或者也可以说是4寸全频单元的声音。
不过,最大的改变是低频,低频变得速度适宜了,低频质感也完全可以接受了。动态和层次也因此变得分明了许多。
离开之后,我问李老要了几个他的录音,虽然是用手机录的音,但仍然可以听出来这对音箱的特色。欢迎大家去听:
https://www.ixigua.com/i6739393782292201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8454313/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整个箱体挺大的,而且低频下潜似乎也对不起它的体积。为此,李老说会把面板修改得更小了些,可以更好的放在家庭中。另外,会把低频的喇叭数量由目前的4个/只改为6-8只,这样低频下潜可以进一步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