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 [复制链接]

查看: 100783|回复: 169
71#

郎朗杭州现场《哥德堡变奏曲》

摘自知乎

昨天刚听了杭州现场,粗略说一番。

咏叹调和3个小调弹得很好很好,最后的aria da capo让我如痴如醉,仿佛进入梦幻。郎朗把所有的重复都弹了,重复的时候往往会和第一遍得到不一样的听感体验,这点很好。从26变奏开始全曲最辉煌的部分郎朗弹得绝对震撼人心,很有感染力,特别是变奏29,在现场能明显地感觉到那种力量。装饰音很多(和大部分版本比起来),这点在我听来感觉有好有坏,好的地方就是更有情趣和想象力了,坏的地方就是感觉有个别地方听起来不那么清楚了,显得有些奇怪。到了郎朗,古尔德,图雷克,朱晓玫,席夫这种级别的音乐大家,不同的版本之间没有说哪个胜过哪个,只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我个人真的有点听不下去席夫的版本,虽然他的WTC弹得还不错)古尔德的版本我听了很久,听了好几十遍吧,从我个人的喜好出发,基本上古尔德和郎朗我都是很愿意很喜欢听的(但这两个版本在我心中的地位并不平等)。虽说如此,谈及具体的某一些变奏,我会觉得两个人的都非常好,我都爱听,但是如果说郎朗的是相当地好,相当地有特色,值得一听,那么古尔德的就是惊世骇俗地好,后无来者的那种,例如变奏4的帕斯皮耶,变奏10的赋格,变奏18的卡农,变奏22。有一些变奏我是更偏向郎朗的,比如变奏30。郎朗和古尔德完全是两种风格,或者说几乎没有哪个版本和古尔德1981的版本像,连他自己1955年录的版本都和1981的差很多。

最后必须要再强调一下郎朗的咏叹调,慢板和小调变奏弹得有多棒。这个我不多做评述,大家到时自己听吧。其实在现场并不能听得太细,因为所有的变奏过一遍就完了,很多细节还来不及感受,比如第6变奏,给我的感觉不错,现在就等专辑出了好好听。以及还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掌声(观众中并非都是热情的爱乐者,有一些可能是出于郎朗的名声,有一些可能想带着孩子感受一下艺术氛围,据说有的票还是赞助商发的,可能平时不怎么听古典音乐,更别说听过哥德堡了),第10变奏结束的时候是第一次不合时宜的掌声,我感觉郎朗可能没想到,没反应过来,可能是非常沉浸在音乐世界中,并没有等掌声停止,而是在掌声中继续开始下一变奏。第29变奏郎朗弹得非常有力非常震撼,并且有一段极其快速。一些观众音乐素养不高(no offense,只是在讲事实),像25那样的慢板听得他们要走神了,只有这样的变奏才觉得精彩,于是在这个变奏结束纷纷鼓掌,现在想来都气人,你说好好的哥德堡怎么就被掌声打断了呢,唉。所以等9.4专辑出了我肯定还是要细细听的。

杨燕迪教授讲过哥德堡的结构其实很适合一场音乐会。听哥德堡就是一场旅程,这种感觉很棒,如果有机会我打算在12月再去听一趟郎朗的哥德堡现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2#

从巴赫开始标志着他的成熟。
对于起点高的郎朗,我就高标准严要求:翘首期盼巴赫的平均律,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提塔,托卡塔,两三声部创意曲录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舒曼钢琴作品录音,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录音。
这才是一个钢琴大师该干的!
科托 发表于 2020/9/11 9:04:47
说得好,这些也是钢琴音乐的经典文献。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3#

广州《羊城晚报》对郎朗的采访

文、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杨喜茵

  今晚(8月20日),作为“广州艺术季2020”的重磅演出之一,“郎朗独奏音乐会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9月4日,郎朗全新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将全球发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背景下,钢琴家郎朗依然与他的乐迷们同在。


  郎朗柏林录音现场

  近日,郎朗在广州接受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他挑战录制《哥德堡变奏曲》的故事,对广州高雅艺术氛围的赞赏,以及他的音乐慈善事业。在专访最后,郎朗还执笔为羊城晚报读者写下祝福:“祝大家每天都沉浸在美好钢琴曲里,享受音乐人生。”

   1 “今年,我与来到圣托马斯教堂的巴赫同龄”

  羊城晚报: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后世音乐家攀登的一座丰碑。你为何会选择在38岁时来挑战它?

  郎朗:我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首曲子是挺有缘分的。10岁时,我就开始看钢琴大师古尔德演奏的录像。那时候,我并不太清楚《哥德堡变奏曲》这首曲子有多么难,但听完古尔德弹的曲子后,我就感觉巴赫的音乐非常有创造性。当时我就在想,有朝一日我也要录这首曲子。

  不过,因为这个曲子实在是太有象征性,所以我只是光敢练、不敢录,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直到最近这几年,我觉得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这个曲子,几乎每天都得练一会儿。不光是揣摩如何弹奏这个曲子,更多的是学会如何理解。我还专门请教了全世界最厉害的演奏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的大师,在国外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训练。

  现在,我将这部作品的曲式、模式,包括里面的所有变化音程都搞清楚了,也越来越自信自信。录制这首曲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现在到了一个我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

  羊城晚报:今年3月初,你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公演了《哥德堡变奏曲》,这是一次很不寻常的演出。

  郎朗:是的!我觉得,在哪里演奏《哥德堡变奏曲》都没有在圣托马斯教堂演奏来得近,因为巴赫的遗体安放处就与我演奏的钢琴近在咫尺,这种感觉完全是超乎想象的。

  那场音乐会能在那演出,我确实是挺幸运的。演奏开始时,我不敢看巴赫的墓。我就在想,赶紧先弹好,后来越弹越放松,感觉音响在教堂里面特别好听,有一种神灵感。弹到最后那段时,我看着巴赫的墓,就真的控制不住,哭了。

  我从来没有在墓旁弹琴,这是第一次。很难得能离这么伟大的音乐家那么近!巴赫是在38岁时接任这个教堂的音乐总监,然后在这个教堂里工作,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如今我正好也是巴赫来时的那个年龄,就很有共鸣感,突然一下就受不了,就哭了。这种感觉太神圣了。

   2 “我和吉娜都喜欢这里,广州是音乐家‘必弹’的城市”

  羊城晚报:把郎朗•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独奏会全国巡演的第二场放在广州,有何用意?

  郎朗:首先是广州大剧院是我们多年合作的好伙伴,这里有我多年的好朋友。在他们盛情邀请下,我觉得一定要把这个作品展示给广州的观众。

  同时也是因为这首曲子的重要性,再加上疫情发生后,大家需要这种好的音乐,我觉得为他们弹奏更有意义。希望能通过这场音乐会,让大家能早日回到音乐厅,重新把高雅艺术作为好朋友,每天不能离开这种熏陶。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广州的高雅艺术氛围是怎样的?

  郎朗:作为开演音乐会的城市,北上广肯定是首选。而广州确实是每个音乐家到中国必须来弹奏的城市,因为这个地方充满了文化底蕴。

  其中,星海音乐学院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广州本身的传统特别好,有欣赏高雅艺术的氛围。此外,广州不但是与世界接轨的贸易之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历史文化的地方,再加上国外古典音乐熏陶和交流,造就了广州这个对于古典音乐高雅艺术来说非常重要的城市。

  我太太吉娜也特别喜欢广州,她的国内音乐会首场,也是跟广州交响乐团合作。 每年,我都会来广州进行交流。未来,我想在教育方面为广州做点贡献,所以近期在想,我的基金会能不能为广州捐赠一些音乐教室。

   3 “如果捐了50个音乐教室,孩子们还是在里面痛苦地弹琴……”

  羊城晚报:郎朗基金会正在进行的这个“快乐的琴键”项目,将如何让更多孩子受益?

  郎朗:目前,我们基金会在国内捐赠了50多间音乐教室。今年10月份,我们将去西藏捐赠5间音乐教室。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方向和突破,支援大西北等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我觉得让更多孩子们喜欢上音乐,很重要。 但捐赠音乐教室是片面的,我们更多地是想将内容调整得更有趣,想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心情。

  我们担心孩子们学音乐的时候是痛苦的,感觉无聊,所以现在想法让孩子们学音乐时快乐起来。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很重要,如果说捐赠了50多个音乐教室,孩子们还是在里面很痛苦地弹琴,那就是换汤不换药。我们还是得让孩子们快乐地弹奏。

  羊城晚报:对于学音乐的孩子来说,你有什么忠告让他们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

  郎朗:首先还是要热爱,觉得这个艺术跟你能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好的体验。如果我不热爱艺术的话,也走不到今天这么远。有时候听到有人说,你好可怜,我说可能有的时候是挺可怜,但大部分的时候是快乐的,里面有些错觉。

  我也在一点点地纠正学音乐的痛苦。此外,学习艺术也需要劳逸结合。弹钢琴需要长时间练琴,但你可以高兴地练,不一定非得苦练。比如,你连续练琴6小时后可能就要哭了,但你如果只连续练两三个小时,就不会感觉到苦。

     郎朗在圣托马斯教堂演奏哥德堡变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

郎朗执笔为羊晚读者写祝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

郎朗广州大剧院现场演奏《哥德堡变奏曲》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宙辉 通讯员阮韵怡、穗文广旅宣

  图/广州大剧院提供

  8月20日晚,广州大剧院歌剧厅的灯光亮起,观众用潮水般的掌声将钢琴家郎朗请上舞台中央,一场顶级的演奏随之拉开了序幕——郎朗为广州观众演奏深受乐迷喜爱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跳动的音符从郎朗的指尖流出,精湛纯熟的技巧奏响无与伦比的旋律,令广州观众陶醉其中。

  音乐会门票在一小时内售罄

  郎朗因其在古典音乐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早已是当今世界乐坛的明星级人物。他在全球各地举办的音乐会一票难求。主办方介绍,本次在广州大剧院举办的郎朗钢琴独奏音乐会,虽然正式曲目只有一部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但受到乐迷的热烈期待。这场音乐会的门票在开票当天的一小时内就全部售罄。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一部结构精巧,规模宏大,妙趣横生,变幻无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对演奏家技巧和悟性的巨大考验,让每个钢琴家都将演奏这部作品作为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它先被雪藏,又经波兰羽管键琴演奏家兰多夫斯卡发掘演绎,使之复活的故事是乐坛佳话。加拿大传奇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对这部作品的两度录音,又几乎是乐迷手中人人必备的收藏。由于它的魅力,各种乐器演奏家也纷纷尝试用不同乐器来演奏。该作品的钢琴以及羽管键琴、管风琴、竖琴、吉他、铜管、各种重奏、乐队、民族乐器、爵士等不同演奏形式的演绎版本层出不穷。该作品还经常被用于电影音乐,《沉默羔羊》、《英国病人》等著名影片都曾使用它,而留下音影结合的动人篇章。

  与《哥德堡变奏曲》的佳话

  郎朗与《哥德堡变奏曲》也有一段佳话。1999年,年仅17岁的郎朗成名的那个夜晚,余兴未尽的艾森巴赫大师等音乐家邀请郎朗又回到音乐厅。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郎朗背谱演奏了这部长达七十多分钟的作品,被《芝加哥日报》称为音乐史上的奇迹。但是,截止到今年初,郎朗还从未在公开场合完整演奏过《哥德堡变奏曲》。

  今年3月,郎朗新巡演——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首站在他妻子吉娜•爱丽丝的家乡威斯巴登上演。这是郎朗第一次公开完整演奏巴赫这部伟大的作品。外媒评价道:“郎朗在自信、富有风格的演奏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对位法,清晰地描摹着低音线,并让坚硬有力的触键打磨出优美……他不仅展现了作为一个钢琴家的技术奇迹,更是一位具有深度思考专注力的天才。”3月5日,郎朗又在德国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在巴赫长眠的地方演奏了《哥德堡变奏曲》。能与巴赫隔空传响,是对一个音乐家的莫大肯定和赞誉。

  据悉,郎朗录制《哥德堡变奏曲》的愿望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磨砺,他的第一版《哥德堡变奏曲》录音,包括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演绎,最近终于由环球唱片公司录制,即将在9月出版。

  编辑:空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7#

一些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的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