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的蜀南阴雨连绵,下周,新的学期即将拉开帷幕,抓住假期最后的尾巴,再涂鸦一篇。
一个月前在批改学生们的期末试卷时,卡拉扬60年代和柏林爱乐合作的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再次萦绕于耳畔。最令自己畅怀与感动的依然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节日里,旅途中,在火车上、汽车上听了多个版本的贝五,卡拉扬60年代版的贝五厚重如山,细节分明,层次丰富;小克莱伯的贝五音效发烧,管乐部分金歌嘹亮,气势排山倒海;海廷克和英国乐团的贝五如同骑马带毡帽的英伦骑兵,高贵优雅而又夹带一丝田园之风。精彩的录音室版本不胜枚举,而最棒的现场录音,我个人认为是伯恩斯坦1976年与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
初闻伯恩斯坦是在二十年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分享音乐心得时曾提到伯恩斯坦的指挥艺术。在德国收集黑胶唱片期间,伯恩斯坦DG版和CBS版的马勒备受市场的推崇。而DG公司发行的一系列关于伯恩斯坦的唱片大都是现场录音。月前在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音乐虫聊天室”的一期节目中,白岩松再次提到了与卡拉扬号称“双雄并立”的伯恩斯坦。几天前,乐友群里也聊起了关于这套现场录音的黑胶唱片,我称之为“下饭碟”。
这套黑胶唱片是DG公司1976年发行的一个双张,曲目有贝五、贝多芬序曲以及阿劳演奏的贝四钢协。CD版则姗姗来迟于2000年后的一个盒装中。乐友聆听后的评价为“动态很大!激情澎湃!”
初次欣赏这版现场录音是在八年前的德国,视频中的伯恩斯坦以难得的“蓄胡须”形象呈现于指挥台前,英俊潇洒一如“勇闯夺命岛”中的肖恩.康纳利。“命运”的敲门声响起的一刹那,便情不自禁的被乐音和舞台所吸引。第一乐章中的伯恩斯坦宛如耶稣附体、贝多芬在线,感同身受的体谅着人世间的悲愤疾苦,悲天悯人的为不幸的生命祈福,对死神的乞求、呢喃、无奈和抗争,极具矛盾和多重性的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肢体语言深深的传递给舞台上的乐手和舞台下的观众!第一乐章的乐音在伯恩斯坦“几连发”的弧形指挥线中落幕。在经过了第二和第三乐章的压抑和铺垫后,乐曲如奔腾的江水浩然汇入无垠的大海。伯恩斯坦的情绪也渐渐的乐观与奔放起来,在第四乐章中,从伯恩斯坦的身姿和表情中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充满希望的光明,人类超越种族和国别的“大一统”,如烟花般绚烂的生命,无尽的喜悦等等。伯恩斯坦的动作舒展而潇洒,随着“三三拍”或“六八拍”摇摆的动作充满魅力,间或的“小跳”彰显其“从指挥台上起飞”的标志性特征。而乐手们也深受感染,特别是伯恩斯坦右手第一位的大提琴手,前倾的身姿凸显其已进入“风魔”状态!记得妻子观看此视频时曾笑曰“我太喜欢这个老头(伯恩斯坦)啦”!
音乐的魅力中,除了优美的旋律、发烧的音效外,还有就是浓浓的“情感”!而现场录音恰恰是情感表达最直观的体现!尤其是伯恩斯坦指挥的现场!
我个人尤为钟爱这个版本的另一原因在于它令我想起了我童年少年宫合唱队的音乐启蒙老师徐老师。徐老师的教学风格热情活泼,充满感染力!“唱歌要以情带声”、身姿要“脚跟并拢、脚尖半分、头部稳正、面带微笑”、练习气息要“横膈膜下降,小腹扩张”等等。徐老师三十年前的这些教导之言如今依然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回忆里……
荷塘乐色 小张
2019年元宵节后于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