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节漫谈 [复制链接]

1#
当下,各种音乐节、夏令营、艺术节蓬勃兴起,吸引了大批学习音乐的学生以及琴童家长。随着这些活动的遍地开花,各种现象也随之而来:往好的方面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当地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音乐教育发展进步;往不好的方面看,这些活动专业水准可能参差不齐,有时会出现乱收费或“大师”出言不逊、耍大牌等不良反响。试问论坛里的各位大咖,诸位是否对这样的活动有所了解?对类似活动引发的诸多效应,各位如何评价?
分享 转发
TOP
2#

也想多了解一下,b老师好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国际上几个成功的例子,爱丁堡艺术节、拜罗伊特音乐节、韦尔比耶音乐节、瑞士paleo音乐节、奥地利舒伯特音乐节等等。许多知名艺术高校或表演场馆也开始推出以自己为招牌的活动,例如伊斯曼音乐学院的音乐节、卡耐基音乐厅的音乐节。

国内近几年兴起的比如古北水镇音乐节、深圳钢琴节等,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下面引一段《光明日报》2015年的文字: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当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危机也蕴含着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二是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文化+科技”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三是品牌和集群化是核心竞争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构建,是文化产业规模化和快速发展的规律。四是文化贸易和保护成为国家新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力,国际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对文化资源配置的争夺。

就我国而言,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而在新常态下,要有效发挥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在发展思路上要以十八大提出的“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指引,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在国家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实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路径选择上,则可从如下七个方面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引领作用: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升级产业结构。引导资源向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创意研发的比重和水平,实现从主要依靠生产到依靠创意创新的投入;强化创意设计,加大新技术应用和工艺改造力度,推动传统文化企业的优化升级;加大对营销环节的投入力度,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第二,加快业态融合,促进业态创新。不断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内容的启发效应和对产品形式创新的带动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加快“文化+信息”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建筑业、休闲旅游业等的交融,培育更多文化新兴业态。

第三,完善创新模式,推动综合创新。在产业外延不断拓展和全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和技术研发创新提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附加值,加强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服务平台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从单一创新模式向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延展。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扶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支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不断提高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大力扶持中小微型文化企业,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引导传统文化产业与其他高科技产业、新兴媒体及创意设计产业有机结合。

第五,升级市场体系,优化服务平台。完善文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更多国家级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力度,为原创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服务;建立司法保护、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三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依托“文博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开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创新试点,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好的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和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展示及交易机会;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第七,实现人才聚集升级,推动创意阶层崛起。建立文化创意人才资质认证体系,形**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人才流动、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高端创意、文化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等创新型、外向型、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形**才聚集高地,推动创意阶层崛起,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在当今的中国,若想发展这样的音乐节、艺术节,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这些不断兴起的活动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进步,甚至旅游业、服务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利弊都有哪些?欢迎各位畅所欲言!
TOP
4#

教育部通知:全面支持艺术教育,艺术类成新宠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将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不过,唯独艺术特长没有被教育部取消高考加分!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艺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

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献(教体艺〔2014〕1号)、(教体艺〔2015〕5号)、国办发〔2015〕7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一是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二是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三是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四是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五是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TOP
5#

高考政策变化已成定局:

取消所有奥数培训班

取消所有文化考试冠军加分

加强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考范畴

重点是艺术才艺成果等

据悉,为推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确定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2个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两年多来,各实验区坚持典型引路,努力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美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一是高考今后也将受艺术加分的影响。

教育部最新通知,高考艺术特长生将享受加分政策,全国53所高校率先响应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如何成为艺术生和艺术特长生?他们的区别是什么?请看最新出台的政策!


艺术类特长生新定义:普通高校为了活跃校园生活文化,更好的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经过教育部门批准后每年可以录取一些达到成绩要求又有艺术特长的学生。


简而言之,一个学音乐的学生报考了音乐专业,那就是艺考生;而学音乐的孩子报考了金融专业就属于艺术特长生了。


二是特长生加分政策具体内容。


按照新通知,53所高校的艺术特长生仍然可以招生,但“艺术特长生”的叫法不再,变成了53所高校的高水平艺术团招收特长生。


一是招生人数控制在本校总招生数的1%以内(学校本科招8000人,特长生就80人以内)。





TOP
6#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愉悦,还能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

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流教育,语言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语言教育是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它对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

心理学、教育学都认为,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少儿**是思维的发育阶段,而进行语言教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少儿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习语言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同时语言又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幼儿到小学阶段进行语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在未来,孩子缺乏艺术修养、感性智慧,想取得成功,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是和这一代没有受过像样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
TOP
7#

https://leedspiano2018.medici.tv/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直播链接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8-09-09 09:21:34
TOP
8#

斯特恩比赛带给我们的财富 | 乐评徐尧

时隔两年,8月10日至9月1日,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再次在上海举行。如果仅考虑作为观众的观感,今年的比赛比两年前的那次更加挑战体力,毕竟上届每名选手的决赛曲目是一首炫技曲目与一首协奏曲,今年则变成了两首协奏曲。8月30日、31日和9月1日,连续三个决赛夜晚,每晚听四部协奏曲,疲劳程度可想而知。如果作为观众尚且感到疲惫,台下的评委、台上的乐团与指挥家,特别是选手们的辛苦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这其实是音乐比赛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很短时间里,挑战作为音乐家的生理与智力极限,在这种极端情景下展现最佳的演奏技艺与艺术表现力。从这点来看,斯特恩比赛已经可以称得上世界知名小提琴赛事中的翘楚。
  
之所以今年的比赛难度再次跃升了一个档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曲家陈其钢专门创作的协奏曲《悲喜同源》成为决赛的必选曲目。虽然很多比赛都委约当代作曲家专门创作供选手演奏的新作品,但是达到《悲喜同源》这样的篇幅长度、技术难度与音乐深度的同类型作品几乎从未见过,演奏者花费在准备这部作品上的时间精力,一定不会比准备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与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少。
  
《悲喜同源》中的几个主要旋律都来自中国古曲《阳关三叠》,如果想要演奏好这部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需要有一些了解。当来自捷克的奥尔加·什劳布科娃击败两名中国大陆选手、一名加籍华裔选手与一名美籍华人选手获得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一位来自欧洲的小提琴家能够娴熟地运用中国弦乐器的换指滑音,用不揉弦或大幅度揉弦来模仿洞箫与古琴的声音,将原作中宁静悠远的意境体现得如此细腻,由她捧走价值1万美元的单项奖显得如此水到渠成。
  
在其余选手中,来自美国的华人小提琴家周颖获得了评委们的认可,也是观众们心中呼声最高的冠军得主。在这次比赛中,她确实表现出了高于其他选手一个层次的实力,摘得桂冠实至名归。我在过去数年里一直都在关注这名小提琴手的成长,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2010与2015年连续两届西贝柳斯小提琴比赛决赛中的表现。时隔三年再次听她拉琴,其进步不可以道里计,然而如果以职业小提琴家的标准来衡量,周颖在决赛中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并不能让我满意,她的节奏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不过,从音乐比赛的赛场走向职业舞台本身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技术全面、乐感出众的年轻小提琴手,周颖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

虽然没有中国选手进入前三名,但分获第四名与第六名的陈家怡与唐韵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也在颁奖典礼上让两个人共同的老师俞丽拿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陈家怡沉稳的演奏风格与唐韵率性自如的舞台表现让人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小提琴手的未来和希望。自从2006年宁峰在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上夺冠,来自中国的小提琴家已经有12年时间没有问鼎世界一流小提琴比赛冠军了,选手们在顶级赛事中的表现也逊色于韩国与日本,对于一个盛产弦乐演奏家的大国来说,这样的现状是有些令人焦虑的。藉由上海斯特恩比赛,越来越多年轻的小提琴家愿意通过一项又一项的赛事来磨练技艺,挑战极限,这是上海斯特恩比赛带给我们的重要财富。
TOP
9#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每次打开微信朋友圈,无一例外都会看到晒娃的、旅游的、代购的,还有各种钢琴比赛的内容。我想在人类史上不会有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方会像这些年的中国这样涌现出这么多的钢琴比赛。虽然我对赛事的来龙去脉很清楚,但我发现往往很多学生和家长还是不太明白。虽然不能代表所有评委,但因为我已经担任过足够多的国内和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我知道当今大部分的评委是怎么想的。所以这一次,我想把读者带进钢琴比赛评委的世界(或者至少进入我的世界)。当然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讨论青少年业余钢琴比赛,而不是国际钢琴大赛。
我们从小演奏家登上比赛舞台的那一刻开始说起。他们的仪表会影响比赛结果吗?一般来说我认为不会。实际上,除非这个选手的仪容仪表和台风气场特别好或特别差,一般情况评委基本不会去特别留意。也就是说,请不要衣冠不整地来参加比赛,因为这是对场合的不尊重,当然如果你演奏得特别出色,这也不会影响你最终的成绩,只是会影响你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这或许更重要,因为日后有演出或音乐节这种绝佳机会时,你的个人形象会影响评委是否邀请你去的决定。形象特别好的选手,同样不会影响最后的分数,只是会让评委更期待你的演奏。当然有时外表只是个“烟雾弹”,好的台风下演奏得也不过如此,只会让评委一笑带过和小小失望,但同样,这也不会影响选手最终的分数。


评估选手整体水平需要多久?


一旦选手开始演奏,评委其实很快就对该选手的基本水平一目了然。首先,我会从两大方面去评估选手的整体水平:乐感和技术。当然在这两大方面下还有很多细分类别。比如乐感里包括了个人魅力和音乐素养;技术里包括手指的技能和音色的处理。接下来,大概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对参赛者的整体水平打一个大致的分数。
这个分数基本上就是这位参赛者在正常发挥下得到的最理想的分数了。那么剩余的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90%的概率是什么都不会改变,刚刚的评分即是选手的最终得分。9%的概率,刚刚的分数会因为种种小问题再被扣掉一点,只有1%的概率分数会上调。基本上就是这样。

随着比赛组别的升高,评委的预判时间也会随之增加,但即使这样,10至15分钟也已经足够。除了一种情况——在高级别演奏中,当接近30分钟甚至60分钟的演奏时间,一切就变了,因为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兴致的音乐家少之又少。大比赛中还经常出现刚开始的15分钟演奏得不错,但是后面大部分时间却表现平平,并没有让评委感到广度和深度的选手。相反,有些选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把评委牢牢吸引住,但随着他的演奏,他的魅力会慢慢地散发出来。就好像有些人初次见面很外向,却无法与他深交成为好友。而有些内向的人在交往后会发现他们其实很有趣。不过对于目前大部分普及型的青少年赛事来说,一分钟的评估时间已经足够。


乐感和技术,哪个更重要?
综合乐感和技术两方面的评分,哪一边比重更多取决于评委的客观判断。虽然很多评委会更倾向于完美精准地音乐演奏,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更倾向于有独到音乐见解和处理方式以及有个人演奏魅力的选手。我想原因很简单。常规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而创造力和人格魅力是教不出来的。我认为,这些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艺术造诣。这也不是说这种天分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或下降。但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天赋的影子,那么在我看来以后也不会有。就像种子,有些种子长成了草,有些长成了花,有些很可能变成了苍天大树,也有些什么也没长成。虽然这跟土壤是否肥沃有关系,但是一根草始终还是一根草。当然这并不代表我认为个性高于一切。我同样也看中选手对乐谱恰到好处的诠释,包括精准的读谱和用准确的处理将音乐概念弹奏出来。但在“纯粹地执行”和“忠实地执行”又不失个性的两者中,我肯定选择后者。

在有音乐表现力但是演奏水平一般和演奏得很“干净”但缺乏对乐曲的理解与个性之间,评委会选择哪个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答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真正的艺术现场演出中经常会出现自发性和冒险性的情况,演奏家有时也会有小失误。况且富有表现力的青年一般都不是最刻苦的,他们会花更多时间在探索人生而不是在完善自己的钢琴技艺上。就整条艺术的“取经之路”而言,这并非坏事。但对于严酷现实的比赛来说,演奏的准确度仍然特别重要,因为它是有标准可被衡量的。因此如果你的演奏有太多失误,不管你弹得多出彩,或许你的分数也不会超过那些技术上精准演奏的选手,所以选手们还是要注重演奏的“完整度”。所谓的“完整度”也牵涉到选曲的问题。虽然这个题目远远超过这篇文章的篇幅,但是我还是提醒各位,不要盲目地追求高难度作品,完整地演奏中难度作品胜于不完整地演奏高难度作品,请量力而行。


选手参赛会有什么收获?


对于年轻的选手来说,参加比赛能有什么收获呢?首先,一个好的评委,,不管你弹什么曲子都可以很快对你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评估。所以要自强不息,每天有质量地提高整体水平,还要扩大自己的曲目量。其次,比赛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在比赛中你会有机会在资深音乐家面前演奏,有机会考验自己在压力下演奏。这才是重点。最后,如果你总是获得比赛的前几名,那就别纠结具体的名次,继续踏实地学习。因为放眼望去,历史上有太多在比赛中得过大奖的人最终在艺术之路上并不是走得最长远的。参加比赛并非我们的初衷,走上长远又富饶的艺术之路才是我们要奔赴的彼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