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平洋影音原始母带直刻CD [复制链接]

查看: 55453|回复: 62
41#

深圳市会展中心周围的建筑景观: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2#


[attachimg]653255[/attachimg]
shinelb 发表于 2018/7/19 21:11:18
现场应该比网上便宜
TOP
43#

回复 21楼发烧无止境的帖子

中唱没见有李双江直刻的,老歌唱家就直刻了郑绪岚,比太平洋还便宜不少,你进入中唱的网站就知道了。吕思清的梁祝没见有直刻,黑胶
皇家芭蕾 发表于 2018/7/16 21:51:19
找到直刻的了,但红音堂的价格贵,采用日本高品质水蓝碟CD-R制作,不是其它家用的金色CD-R,如果是黄金母盘的话,价格达到2000元。
11C468A6-E9F7-45EE-B2DD-D43F4877B0F4.jpeg (, 下载次数:0)

(2018/7/20 14:48:46 上传)

11C468A6-E9F7-45EE-B2DD-D43F4877B0F4.jpeg

4BAE998C-6ECA-4181-87F0-3FC64FCFE5F6.jpeg (, 下载次数:0)

(2018/7/20 14:48:46 上传)

4BAE998C-6ECA-4181-87F0-3FC64FCFE5F6.jpeg

EF7FE5B1-3F27-4AC8-AB65-1624E0D94EF2.jpeg (, 下载次数:0)

(2018/7/20 14:48:46 上传)

EF7FE5B1-3F27-4AC8-AB65-1624E0D94EF2.jpeg

TOP
44#

51E87D82-B8A9-4BC7-B5CD-3944CE34A5B9.jpeg (, 下载次数:0)

(2018/7/21 22:13:05 上传)

51E87D82-B8A9-4BC7-B5CD-3944CE34A5B9.jpeg

0E9264B0-7D86-4A2B-83C3-CBE8B6A2422F.jpeg (, 下载次数:0)

(2018/7/21 22:13:05 上传)

0E9264B0-7D86-4A2B-83C3-CBE8B6A2422F.jpeg

TOP
45#

太平洋的1:1直刻系列,我两年前回国时一口气从他们的淘宝店上买了十几版他们所谓的新版。

怎么说呢,有惊喜,有遗憾。今天要说的,当年在淘宝上都对他们反馈过了。

先说惊喜的方面吧。

1)有些版本里有以前不曾发表出版的曲目,比如德德玛的直刻版,比以前的盒带和2000年出版的中国著名歌唱家系列里多了两首歌,再比如朱逢博和施鸿鄂的二重唱,《土库曼的月亮》以前不曾发表。李谷一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里多了两首以前不曾在盒带中出现的曲目,但在李谷一从艺50年专辑第一次出版),蒋大为的多了一首曲目,不记得以前是否出现在盒带中,反正不曾出现在CD里过。罗天婵专辑多了两首曲目,肯定不曾在当年的盒带中出现过(是否出现在其他合集里,不知)

2)有些版本是第一次CD化。比如朱逢博的第二集,苏小明的第三集。

遗憾的地方:总的讲,我是觉得太平洋现在大不如前,制作粗燥了,有时简直是粗制滥造。

1)胡松华的CD,最后竟然多了一首歌,不在封面目录里,也不是胡的演唱,听上去是男声四重唱。

2)我购买了十多张1:1,其中三款出现几处明显断顿的瑕疵。就是那种‘啪’或‘破’的声音。抓轨后用Audacity分析音频,在频谱上可以看到音频线断了一下。这些曲目以前都发行过CD,对比之下,只能说是他们1:1转制的某个环节除了纰漏,或者只是某台机器出了问题。当然他们客服是不相信我的说法,把音频的频谱图给他们,也说不可能,并说退换结果还会一样,因为这是1:1转录。当然,我搞音频声学的,并不买账。换货后,三张换回来的CD,其中两张这个瑕疵完全消失。但是有一张,问题依然存在,等会我再专门讲我听到看到了什么。我在国外短期回国,只能算了。

3)彭丽媛的那张1:1直刻,问题不仅仅是我前述的断顿的啪音,在《西湖美》这一曲里,我觉得CD转制的母带是否根本就发生了绞带。对比我收藏的头版的CD,彭丽媛的1:1直刻,有大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就是在换回来的CD里也一模一样(我对比了换货前后的同轨频谱)。如果需要我可以上传这个明显的问题音轨。这里有两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听到了类似磁带绞带那种声音?我觉得他们母带不可能是真的最原始的母带,而是从最原始(甚至不一定是最原始母带)再次导出的母带。毕竟他们同款专辑也出了黑胶,如果是最元始的母带出了问题,那肯定不是我一个人听到。第二个问题:我拿到的真的是1:1母带直刻吗?技术上,我们不可能区分出一张CD-R的音源是母带还是另一张CD(母版CD)。是否1:1的工艺,我们消费者只能是选择相信厂商。但是,如果是每张直刻CD都来自一次新的ADC(模拟数字转换)流程,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样拿到的数字文件,不可能bit by bit一模一样。所以当我拿回一张错的一模一样的彭丽媛,我是有点错愕。直觉是,他们的流程有问题,不完全是真的1:1,一定是干了什么超近路的事情。

4)他们封面设计真的是粗制滥造。80-90年代那么大的运作,怎么会没有原始的设计文件存档?可是你看他们的封面,感觉就是扫描了磁带封面来作为设计原材,有些甚至不是磁带,而是退回到90年代末某次CD出版的封面。举个例子:苏小明的《除夕之夜》是她的第三张盒带。目前她的1:1直刻封面,截取自早期苏小明一张CD专辑的设计,最早的图片其实苏小明第二盒磁带的封面!他们根本就懒得去找原始的第三张盒带的原始设计。

---------------------------

太平洋影音的文案设计问题大了去了!昨天我去他们公司淘宝,看到他们把朱逢博当年的第三张和第四张盒带发了黑胶(当然,删了几首曲目),我一看第三张的文案,觉得匪夷所思:谷建芬的《清晨我们踏上小道》给标称为30年代电影《十字街头》插曲,王酩的《我爱你啊木麻黄》也成了30年代的歌曲,《夜来香》《初恋女》倒是老歌,但是错不是这么出的。

真的。
这些意见在淘宝上直接都提出过,希望他们改善质量管控。放这,有心人再转给他们领导吧。谢了。

太平洋影音曾伴着我的青春,雅不愿它沦落到目前这个水平。
最后编辑小麒麟 最后编辑于 2018-07-22 21:36:40
TOP
46#

回复 45楼小麒麟的帖子

你说的彭丽媛那盘是第六首“太湖美”吧,没有“西湖美”,我听了两遍,没发现你说的问题。这个系列的文案确实做的不好,没有录音资料等的介绍,作为一个高端的直刻版,相关的文案资料应该详实细致。至于原始母带1:1直刻我认为不太现实,那得对母带有多大的损耗啊,文案标明“原有的珍贵开盘母带,通过开盘机导出当代原始的纯模拟录音资料”,所以母盘直刻是比较现实的,还有太平洋的原始母带要比那些没有原始资料的唱片公司来的真实。
最后编辑发烧无止境 最后编辑于 2018-08-02 20:26:15
TOP
47#

回复 46楼发烧无止境的帖子

认可你的分析,也部分同感45楼的观点,我总觉得太平洋的直刻有不够透的地方,相比中唱《郑绪岚》,中唱的直刻好了至少一个层级,推荐买入,会有惊喜
TOP
48#

不知道是不是原始母带
发烧无止境 发表于 2018/7/16 21:59:30

个人看法,一般不是原始母带。原始母带是指录音室第一次混音完成的带子,绝不会是2轨(应该是24轨),这盘原始带马上会复制一批,成为工作母带,这就是二次复制,工作母带可能会发给各地的分公司保留或用于生产。到了分公司,再把这种工作母带复制一次(第三次复制),成为生产母带,送往工厂在复制生产黑胶、磁带、商业开盘带、CD等(第四次复制)。

我看了一下这个直刻CD用的是A80双轨开盘机,虽然确实录音室用的机器,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所谓母带应该是商业开盘带,即第四次复制后的产品,商业开盘带,虽然也叫开盘带,但是是**给民用的产品。
TOP
49#

太平洋的1:1直刻系列,我两年前回国时一口气从他们的淘宝店上买了十几版他们所谓的新版。

怎么说呢,有惊喜,有遗憾。今天要说的,当年在淘宝上都对他们反馈过了。

先说惊喜的方面吧。

1)有些版本里有以前不曾发表出版的曲目,比如德德玛的直刻版,比以前的盒带和2000年出版的中国著名歌唱家系列里多了两首歌,再比如朱逢博和施鸿鄂的二重唱,《土库曼的月亮》以前不曾发表。李谷一的《花儿为什么这
小麒麟 发表于 2018/7/22 21:07:53

你的怀疑是可能的,一般厂家的最原始母带都不可能用于大批量生产,他们用的有可能是生产母带,甚至仅仅是商业开盘带,看我上面的描述。
TOP
50#


这就是普通的批量生产的双轨商业开盘带,我怀疑太平洋这个所谓的母带就是这种批量化的商业开盘,而不是母带。









最后编辑lzyyj 最后编辑于 2018-08-03 06:40:1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