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的性狀
蘇聯藝術論者盧那卡爾斯基(A. Lunacharsky)論音樂,有這樣的話“音樂或建築,是甚麽思想也不能表現的。倘要將樂音或建築的言語,翻譯為表現著某種概念的我們的言語,就需要很大的努力。但是,雖然如此,音樂和建築的影響是非常偉大的。音樂和建築的要素,可以說,在任何藝術中無不存在。……雕像的相貌中充滿著音樂,繪畫的構圖近於建築,色彩配合近於音樂。……”
古希臘時代,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的話。這兩種藝術,雖然一種是動的,一種是靜的;一種是音響的,一種是形狀的;卻有非常類似的性狀。因為兩者的共通點,是大家不用普通言語(如文學)或具體物象(如繪畫)來表現,而大家用抽象的東西(音響或形狀)來表現。用抽象的音響或形狀來表現,從一方面看來,是很漠糊、很曖眛的;但從另一方面看來,卻是很普遍的、很廣汎的。例如一首軍隊進行曲,全然沒有語言歌詞,而只有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個音的種種配合,表面上看來,這曲並沒有告訴人們甚麽具體的意思,可說是很漠糊的、很曖眛的,但人們聽了這軍隊進行曲,大家會感動起來,興奮起來,振作起來,這不是很普遍、很廣汎的麽 ? 又如一所公共會堂的建築,當然沒有對人民表示甚麽意思,而只有美滿調和的構成與形式,但在這種構成與形式的“親和力”的範罩之下,能使全體人民的感情一致融洽,可見建築有著與音樂相似的普遍性與廣汎性。而兩種比較起來,音樂的普遍廣汎,又在建築之上。因為動的畢竟比靜的力強。故音樂是藝術中最動人的一種,音樂可以說是一切藝術的先鋒。
……
摘自
豐子愷 - 《音樂知識十八講》- 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