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发烧笔记06 [复制链接]

41#

添砖加瓦,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对家庭听音空间营造的看法(结合音乐厅)
      
        对观众来说,音乐厅的声音评价概括起来就是:“清晰度、丰满度、规模感在足够声压下的权衡”。家庭听音空间的营造亦然。
       清晰度是直达声(包含50ms范围内的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的声压比例决定的。用c80表示。简单说,直达声比例越大则越清晰(大家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有声音在时间轴上的概念,混响声比例大其实是淹没了后续的直达声)。
       丰满度主要是中高频(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早期反射声的时间序列(可通过“瀑布图”中声压的时间衰减曲线去研究)、和空间方向决定的。简单说就是大概在50ms范围内声压的衰减越小,侧向反射声越丰富则越丰满。
      规模感是中低频部分的混响时间(rt60)决定的,低频均匀衰减的延时越长(音乐厅一般2s),则越有规模感。
      在家里,虽然声音一样用上述三方面的权衡去调整,但需要注意,由于录音和后期调制并非乐器自然发声,其中已经包含了一个空间信息,所以,需要考虑其叠加效应的影响,不能简单模仿音乐厅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家里空间通常远远小于哪怕是小型的室内乐厅,混响的频率衰减特性和厅堂空间完全不同(有的av功放有模拟剧场等不同空间的功能,其实就是通过调整这个频率特性来实现的),早期反射声的时间序列与厅堂也不同,所以,录音及其制作已经考虑了这些差异,而要求它们在家里以直达声的形式去体现。
       综上所述,家庭听音响一般意义上主要听其直达声。有的朋友会把这个观点发挥到极致,产生为自己的音响营造一个“自由声场”(不清晰这个概念了查阅百度词条)的意愿,这就是要搞一个“吸声室”了,且不论搞吸声室之不易,就算不惜代价搞了,你在里边听音乐可能问题更多。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人的生理特性去研究了(这里不详细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有关“人耳听觉特性”的文献),总之,叠加效应就是人感受空间的“自然听觉特性”,听音响是需要有空间感的,这个空间感是录音直达声中所带有的空间信息不能完全给予的,是不自然的。简单的说,我们需要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而两声道的直达声是无法涵盖的!……所以,哪怕是对录音的绝对还原,对于2声道而言,都只是一个假命题。
      那么如何把握这个主要是直达声的空间呢?理论上是将皇帝位置于“扩散场距离”一半以内的位置,就是直达声比反射声至少大6db左右的位置,但其实没必要如此严谨,你也很难在家里画出扩散场半径。无数老烧、大烧的经验和心得最值得大家借鉴,我想,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经验、心得中确实会导致硬伤的原理概扩出来加以运用,而把其它部分当作特色来因人而异的去个性化即可。这里面共性的原理是:“避免让早期反射声波形成规律性的叠加”即可。比如“梳状滤波”、“拍打拖尾”、“共振”、“驻波”其实都是声波的规律性叠加效应,它们都会导致不良的听感。……
       最大的个性化就是空间对频响曲线的影响,在避免了上述“共性原理”中的问题后,空间的频响曲线就合理化了,不是绝对的所谓“平直”,但都可以纳入特色的范畴了,就像不同音乐厅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声音特色。这或许也是无奈,因为封闭空间要做到绝对不影响频响曲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吸声室”。插一句,即便是高水平的家用音响设备很大程度上也通过微调频响曲线来彰显其特色的(这方面以后有机会可以另文展开)。当然,我没有反对绝对还原录音的追求,当前,像空间eq等设备都在为这种追求努力。真力箱也带这种设备,加上其不带“味精的喇叭频响曲线”,应该是在绝对还原的“工具观”方向进了一大步
TOP
42#

一早就看见guoguo兄的添砖加瓦,太好了。你使用的这些专业名词,在我读的书上也有,你是专业人士。我也来回忆一下,很久没用了,也许记起来的不多。

circle ,录音是我的工作中的一项,不需要换位的。录音房间都是需要有残响时间的,并且有一套计算残响的长短的公式。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3#

大草下月来访,我来问问他的钱够不够买泰斗一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4#

录音师录音和混音的过程,乐器的声音是他的“质料”,他采取的技术是“形式”,不论乐器的音色有多好,他都是要“形式”一下的。
我们摆弄音响,唱片里面的音乐却成了我们的“质料”,我们对搭配的处理和对空间的处理,是新一轮的“形式”,不论录音师如何处理好他的作品,我们也都是要“形式”的。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5#

利奥·贝拉尼克1976年出版的《音乐、声学和建筑》一书,提供了他总结的对声音的三种描述和基本涵义。大概是:
亲切的:早期发射声总体密切跟随直接声不超过15毫秒或20毫秒。
生动的:在500-2000Hz的中频段有1.5-2.0秒的残响。
热情的:125-250Hz的频段的残响时间比中频段明显长。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6#

目前配合录音有一些先进的效果器,延时器和残响发生器以及相位器比较常用,处理亲切的声音和生动的声音,很容易就能做到,但要处理热情的声音,就往往效果不好,所以,需要录制有热情色彩的音乐,还是需要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且,在一个大的场地中,不同位置的声音热情度也略有不同。
比如,李小沛录制的《竹吟》,其中的竹相就很热情,后来有唱片公司模仿,制作竹什么竹什么的碟,竹相的声音与《竹吟》里面的竹相的声音很不同。
《竹吟》是在央视的一号录音棚里面录的,我现在使用的也是一号录音棚,同一套技术方案,同一个施工队造的。在录音之前,针对不同的乐器,我们要在录音棚里面的不同位置试听这个乐器的声音效果。
一号录音棚的“正简方式”是14Hz。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7#


跟兄讨论是一种享受!美,从来不是唯一的。


就我们平民发烧友买房子来讲,尽量地挑一些空间大一点,比例合理一点的环境。不可能抗一套系统去看房子,试听一下好不好听再买房子。所以,定下一个空间之后,基本不会怎么理会空间的问题,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系统上,充其量也就买点声学产品来摆摆。我讲空间不重要,是因为空间定下后除了小修小补外根本没有办法再折腾,干脆一门心思专研音响调校的学问。

至于兄台讲空间的重要占百分之九十,我想很多发烧友都希望更加详细、具体地听兄讲课:


1,空间的大小?


2空间的比例?


3空间的处理?


4空间的结构?
TOP
48#

在一个声学空间,声音发生器送出一个声音,首先是直接声最早到达耳朵,其次是第一个反射点的声音到达耳朵,这两个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越小,声音越清晰,我读的书上的要求是25毫秒。在音乐厅中,天花板上总要悬吊下来几块大型的发射板,那就是要解决一些位置的早期反射声的问题。
我去星海音乐厅,最喜欢购买的票是G区的第一排,三等票,那里就离上面的发射板最近,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楼下一等座倒不如G区这个位置。

那么,我们使用音响器材听音乐,我们家里没有请来乐队,音箱就是我们的乐队了,我们要对音箱发出的声音进行处理,首先也要考虑这个早期反射的声音的性质。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4 12:07:09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9#

利奥·贝拉尼克1976年出版的《音乐、声学和建筑》一书,提供了他总结的对声音的三种描述和基本涵义。大概是:
亲切的:早期发射声总体密切跟随直接声不超过15毫秒或20毫秒。
生动的:在500-2000Hz的中频段有1.5-2.0秒的残响。
热情的:125-250Hz的频段的残响时间比中频段明显长。
怀冰 发表于 2017/10/14 8:18:39



我这么说不知道有没有发烧友会认同,音响的调校,很大一部分在于重新调整系统能量分布,而音响系统中任何频段的残响大致都可以调校来实现!注意:是大致。
TOP
50#

乐乐兄,我不是在讲课哦,我只是把我读到的一点片面的知识说出来,挂一漏百的。
物理实验和论述,总要在前面按上一句“在理想的状态下”。物理首先负责在理想状态的实验和计算,然后才来“理论联系实际”。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circle 最后编辑于 2017-10-14 09:00:43
TOP
52#

至于90%一说,我自己当是一种类似于文学修辞的语气,就如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去看了,三百尺也没有。还有“天台一万八千丈”,那不是已经去到了平流层了吗?
但是,修辞也有倚仗的基础点。一个声源振动推动空气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向四周传播的,能量向各个方向分布去。人耳只处在一个点,只接受到其中一个部分直达声的声音能量。但是声源发出的这个声音能量被人耳所接收的远不只是直达声,还有空间中各个发射面发射来的声音能量,还不是一次反射,是有多次发射,直到这个声音能量在空间中消失(-60dB)。这有一套“残响场”的能量计算公式,忘记了。实际上是在读书的时候就不能完全记住的。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4 12:09:19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3#

物理学的研究,全人类的研究到今天可能仍然是皮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学生,是不能解决连科学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对于你提出来的问题,我只能说出我的看法而已。
1、空间大小。我的书中有一个图表,指出不同的容积适合的残响时间,不同的空间大小都是可以得到好的声音的,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2、关于比例,我读的书上很明确地指出,长宽高三个值中的任何两个的比不能超过1.6
3、空间处理和空间结构,我帮很多人提出过意见,有时蒙对了,有时蒙得不很对。为什么是蒙呢?因为我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并且,全世界目前都没有。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5#

我们在讨论空间声学的问题,我就只能将我的掌握的知识用在这个讨论题目上,若同时去考虑音响器材怎么买?人们的买得起什么样的器材?那是超出我的能力的,应付不来。
我想,尽力地知道了空间对声音的作用的一些原理,再来安排音响器材,心里就更稳妥一点,也更理解妥协。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6#

回复 54楼circle的帖子

录音是有指向性的,喇叭也是有指向性的,这个方面就是对声音能量的分配和分布的题目。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7#

做事去了,要明天才能来看了。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8#

乐乐兄,我不是在讲课哦,我只是把我读到的一点片面的知识说出来,挂一漏百的。
物理实验和论述,总要在前面按上一句“在理想的状态下”。物理首先负责在理想状态的实验和计算,然后才来“理论联系实际”。
怀冰 发表于 2017/10/14 8:49:07
呵呵,过谦啦!
TOP
59#

回复 40楼怀冰的帖子

怀冰兄,好文采,特真实,大赞。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网站:http://www.zaudio.cn/
微信公众号:sanyuenet
淘宝店:http://sanyue.taobao.com/
TOP
60#

每天来看看乐乐兄与怀冰兄的见解,是我到论坛的动力,大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