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网友聚会抽奖奖品。获奖报到帖。 [复制链接]

81#


恭喜老兄了,特别还是胆机,真是天仙配!简单讲一下使用要点:尽量令三个钉的受力一致,还有就是靠机壳边摆放,自己慢慢微调至最佳状态,不同的位置声音差别很大的。
独乐乐也 发表于 2017/9/18 11:50:43
好的。过两天还会和其它戦利品一起带去友人家试用。你这钉会试用在Solution分体CD机上。比我现在的1.5瓦胆机要重呢。再者,你这套中钉承重多少合适呢?
每天音乐18小时。
TOP
82#

回复 81楼dekiller的帖子

中钉承重50斤左右没问题的,单套使用还是放胆机明显。
TOP
83#

时隔两年再次参加聚会,收获甚大,除了中了一台相位传真的DAC1外,还听了现场演奏的广东音乐,Ken版主、kuang版主、独乐乐兄的黑胶分享心得,大草哥的发烧经,现在搞到心郁郁想上地盒玩玩添。
再次感谢相位兄,感谢168,感谢各位版主,感谢为这场聚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大侠。



TOP
84#

没奖品啊,不开心啊,。。。。。。。。。。。。。。。。。。。。。。。。。。
TOP
85#

回复 82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制作中的300B后级应该超过50斤。
每天音乐18小时。
TOP
86#

地盒明年要热啊
TOP
87#

地盒明年要热啊
hawk_shi 发表于 2017/9/19 0:00:28

必须要热,姐和草哥都强调了地盒的重要性,国内发烧友要急起直追。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88#

回复 87楼eric的帖子

朋友用了七、八个高价品种。
每天音乐18小时。
TOP
89#

谁中了那胆耳放呢?
每天音乐18小时。
TOP
90#

回复 82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制作中的300B后级应该超过50斤。
dekiller 发表于 2017/9/18 23:50:32
超点问题不大的。
TOP
91#



中佐一张李四哥代信昌唱片赠送的 黑胶,真是和李四哥有缘,去年也中了张他的赠品。非常感谢168。。。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7-09-19 11:19:09
TOP
92#

中了四哥一张黑胶大碟非常棒,感谢168及四哥。
TOP
93#

今年中了两张民乐CD碟!由李小沛老师录音、广东音乐曲艺团演奏、风林文化制作出品的《传承》、《匠心》!非常不错的民乐演绎!配器、编曲、演奏、录音俱佳!是近来少有的民乐录音!赞!
也感谢各位版主、提供奖品的单位、各位工作人员!辛苦了!
4.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0 15:39:05 上传)

4.jpg

3.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0 15:39:05 上传)

3.jpg

2.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0 15:39:05 上传)

2.jpg

1.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0 15:39:05 上传)

1.jpg

TOP
94#

中了张独乐乐也兄送出的流行爵士的黑胶,谢谢独乐乐也,谢谢168,谢谢各位版主。
TOP
95#

多方面原因,已经将近十年没参加聚会了。
哈哈,聚会依然保留着开场点名的传统,点赞,然后竟然被邝医生点名了,网名还被调侃了一下。
今年特意请假过省城看展会并参加聚会,有幸获得天弦唱片送出的《杨曼莉 粤语同名专辑》。
感谢天弦唱片,感谢168,感谢各位无私奉献的168版主。
谢谢!
TOP
96#

TOP
97#

      聚会当晚有幸抽到天弦出版发行的黑胶唱片,当时见E版手上几张唱片中有一张的封面是古琴,立马就抢了下来——“风入松”。只因近来开始习琴,兴趣正浓厚,凡与之相关的内容都会多加关注。但因俗务繁杂,一直没有时间静心聆听,今日终于如愿了。
      唱针放下去的瞬间,琴声即起,却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味道——太现代,太西式了。由于习琴的缘故,对于古琴的认识把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音响音色之类的因素,而是逐渐地从整体从神韵的角度去感受这件乐器,特别是对演绎者在演奏的技法、情绪等方面的体味,更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习惯。
      好吧,言归正传,废话少说。整体上,这张碟的在制作确实如出版者所说的,是具有“原创概念的中国HIFI古琴音乐”。从第一首“风入松”开始,就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心里不禁浮现出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两张唱片:天幻箫音、一意孤行。只不过前两张在音效上更为夸张,这张则相对内敛。但个人认为有一点是两者共通的,就是有意识地利用配器的方式来确保声音频度的均衡。这张唱片,以塤作为古琴的底衬,补充了古琴在低频上的不足。这种配器及音色互补上的感觉在“风入松”、“酒狂”、“阳关三叠”及“故园秋望”上个人感觉尤其明显。加上乐器本身的特质,估计在录音时采用近场拾音的方式,在大音压时能明显地感受到琴弦震动的空气感、左手按弦滑动时与琴面板的摩擦声以及塤的演奏者的换气声——一切都体现了声音的高清晰度的还原。
      整体而言,这张黑胶唱片听完,个人印象深刻的是编曲配器和录音混音,对于演奏者,反而是被忽略了。若从演奏的角度看,后面的“如梦令”、“相和曲”及“声声慢”三首可以略微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绪意味,而个人听得最舒服的是“良宵引”。
      这张碟可以说是现代录音技术下的第一张古琴的黑胶唱片,对于古琴这种非常小众的乐器而言,在黑胶唱片复兴的当下,意义深远。就个人而言,觉得有点可惜,如果有人能做一张真正传统意义的古琴名家的黑胶唱片多好!就是想体验一下在真正模拟的体载出来的古琴声音是怎样的一种味道!不过,这也许就是个人的妄想而已——因为这首先要曲从于市场……
IMG_3153.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2 20:48:39 上传)

IMG_3153.JPG

IMG_3156.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2 20:48:39 上传)

IMG_3156.JPG

IMG_3151.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2 20:48:39 上传)

IMG_3151.JPG

最后编辑czj 最后编辑于 2017-09-22 20:48:39
TOP
98#

      聚会当晚有幸抽到天弦出版发行的黑胶唱片,当时见E版手上几张唱片中有一张的封面是古琴,立马就抢了下来——“风入松”。只因近来开始习琴,兴趣正浓厚,凡与之相关的内容都会多加关注。但因俗务繁杂,一直没有时间静心聆听,今日终于如愿了。
      唱针放下去的瞬间,琴声即起,却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味道——太现代,太西式了。由于习琴的缘故,对于古琴的认识把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音响音色之类的因素,
czj 发表于 2017/9/22 20:45:30

这是目前为止最用心、最精彩的报到帖,非常感谢czj兄!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