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374757677787980» / 5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之外(德国摄影师Frank Tischer的风景史诗) [复制链接]

查看: 1940034|回复: 5213
761#

王阳明书法: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5#

王阳明《象祠记》:

王阳明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工文章,善书法,书法多以行草为主,师法王羲之。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正德三年春,王阳明经过长途跋涉才至贵州龙场。这次贬谪对他来说是个打击,然对其思想的转变十分重要。龙场在贵州西部万山丛中,虫毒瘴疠,与苗裔为邻。王阳明在这种环境中独悟格物致知,乃以默记五经之言征之。
贵州宣慰使彝族土司安贵荣闻先生名,曾使人馈米肉,又重以金鞍帛马,俱辞不受。但请王阳明为象祠作记,却欣然命笔。黔西水西苗地有灵博山,上有象祠,这是苗族人禋祀之祠。王阳明以象祠之肇之渊源,抒发了一通风俗教化的道理。阳明为此文,文笔优美,文意深邃。该文收入《古文观止》。
王阳明书写本幅时只三十七岁,以草书书写,草法娴熟,笔力奔放昂扬,使转顿挫皆极有法度,字形变化多端,线条遒劲多姿,是王阳明传世草书的精品。

王守仁《象祠记》卷 纸本 草书 30.9×700cm 正德三年(15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8#

《象祠记》原文: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①。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②。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③,而请记于予。予曰: “毁之乎,其新之也?” 曰: “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 曰: “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④。”予曰: “胡然乎?有鼻之祀⑤,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 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⑥?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书》不云乎: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⑦。” “瞽瞍亦允若⑧。”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 曰: “天子使吏治其国⑨。”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⑩。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11),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9#

《象祠记》译文:

灵博山上有一座象祠。住在山下的苗民,都把它当作神灵来祭祀宣慰使安先生,依照苗民的要求,将象祠的祠堂加以整修,并且请我来作一篇记文。我问道: “毁掉它呢还是整修它?” 他回答: “整修。” “又为什么要整修呢?” 他说: “这座祠庙的来历,大概是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了。然而我们这些住在这里的居民,自我父亲祖父上推到曾祖高祖以上,都一直在尊崇而且祭祀它,从未废止过。” 我说: “为什么要这样呢? 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代人曾经毁掉过。按象的品行,做儿子就不会尽孝,做弟弟就会傲慢不敬兄长。对象的祭祀,在唐代就已经废止了,至今却还有存在的; 在有鼻那里被废止了,而在这地方却还盛行,这是为什么呀?”

我知道了,有道德的人爱戴某一个人时,就会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圣人的弟弟呢?如此看来,祭祀的对象是舜,而不是象了。我猜想象的死,是在舜用德政来使有苗归顺以后吧。不然的话,古代那些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 可是对于象的祭祀偏偏还能在世上延续下来。我从这里也能看出,舜德行完美,已深入人心,恩泽流播广远。

象的不仁,大概只是他的前期表现吧,又怎么能知道他后来没有被舜感化呢?《尚书》 不是这样说过吗: “舜能以孝让全家和谐,孝德淳善和美,使人不至奸邪”,还说“舜的父亲瞽瞍还变得和顺了”,这就说明瞽瞍已经变成慈父了。象要是还不敬爱兄长,就不能认为是全家和谐。不断的进步,一心向善,就不至于恶。不犯奸恶,就会发展到善。如此看来象确实已经被舜感化了。《孟子》说: “舜派遣官吏治理象的封国。” 是因为象在他的封国里无所作为。这大概就是舜深切地爱护象而慎重地为他考虑吧,他所用来帮助他的办法也是很周到的。不然的话,像周公那样的圣明,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却还免不了身败名裂。由此可见象被舜感化,所以能任用贤能的人,并且安于自己的职守,把恩惠施加给自己的百姓,死后人们才怀念他的。诸侯属下的卿,是由天子直接任命的,这是《周官》 的规定,大概也是仿照舜封象的做法吧。

我从这里可以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不可以感化的人在这个世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唐代人毁掉象祠,是依据象的前期表现。现在这里的苗民敬奉象祠,是根据象的后期表现。这个道理,我将向世人阐明,要让人们知道,一个人有象那样的不善表现也是可以改正的。而且,德行高尚的人对品德的修养,当达到完美境界时,即使遇到像象那样不仁的人,也还是可以把他感化过来的。(摘自网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70#

《象祠记》鉴赏:

象,传说是舜的同父异母兄弟,在他父亲瞽瞍的支持下,曾多次企图杀害舜都没有成功。舜却不计前嫌,继位后仍封他为有鼻国君。本文即从贵州苗民为象立祠祭祀谈起,认为象之所以被苗民纪念,是因为他在圣人的感化下能弃恶扬善的缘故,由此而提出观点,即君子必须修德以感化恶人,而恶人也能够弃恶扬善。此即其心学思想的反映。由祠记入手而阐发心学思想,可谓小处见大,立意不凡。语言平正典雅,能引经据典为论点作注脚,此亦本文又一特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