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之韵致】吴大羽的世界摘自中国美术学院等网站
吴大羽(1903-1988), 江苏宜兴人。
初从张聿光学画,1920年任《申报》美术编辑。1922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后又入布德尔工作室学习雕塑。1927年回国,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翌年转任国立西湖艺术院西画系主任教授。后居沪上,在上海油雕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处从事创作与教学,曾为上海画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吴大羽多取法于法国现代绘画诸流派,早年好作大幅具象画,色彩强烈,富于视觉冲击力,主要作品有《岳飞》、《血手》等。晚年绘画多为抽象、半抽象之作,色彩浓郁绚丽,对比鲜明,笔触流动畅达,舒卷自如,形色交融间自显东方艺术之韵致。出版有《吴大羽画集》。吴大羽是中国现代油画大师。
吴大羽先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五年后回国,1928年起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西画系主任,与校长林风眠一起致力于“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 代艺术”的办学目标。“他们引入西方印象派的基础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尝试,同时提倡中西融合的艺术创作实践,与赵无极、朱德群、赵春翔、丁天缺、吴冠中、张功慤等发展创造了各自独具艺术个性的现代艺术风貌,形成了以吴大羽为核心的中国现代艺术体系。”
从纵向时间轴看,吴大羽的艺术实践在当时都是超前的,他是中国本土现代艺术的先行者,坚持绘画的绘画性特征,在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上独立创新,不经意间暗合了后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及抽象表现主义等同时 代世界美术发展的潮流,也与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很好地进行了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