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页,星海音乐厅莫扎特K361欣赏感受)出差广州3个月左右,请问... [复制链接]

41#

回复 80# jacky70 的帖子

问了镁声兄是隔离牛,还讲好要对比一下用与不用对声音的影响,不过后来调整音箱摆位、试听效果用了一些时间,未有时间对比。也有可能是我记错了,以镁声兄描述为准吧。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2#

原帖由 Real 于 2016/3/31 19:47:00 发表
有法听.,无法听…………

除个人爱好或当局者迷外,音响是系统工程,但现音响存在-‘’系统性‘’的不可完善性!以现有民用手段丶方法丶技术无法妥善(完全)解决‘’系统性‘’的问题(按这头,浮那头),剩下是有意识的妥协和无意识(不自知)妥协了。不可完善的事物,不同角度会有不同描述。
非常到位的描述。
评判音响表现一方面以真实声音为准,另一方面受主观喜好影响。
兄“妥协”二字相当精彩!音响器材无论平贵均不可能100%真实还原,但调整到位就能得到相对平衡的声音,只是平价器材妥协得多一些,贵价妥协得少一些。
器材要懂得妥协,生活又何尝不是?我们都只是以自己的阅历与能力在理想与妥协中寻平衡…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3#

原帖由 Real 于 2016/3/31 23:54:00 发表
对,音响出来的声音和现实声音不全等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有个大概吧。
•••••••••••
•••••••••••
这几年基本不外出听別人家的东西,近某机缘被邀,听了几套看起来"高大上"------空间专属、够大、基本符合要求常规比例等,名牌、价格不菲几十至百多至几百到十百(这个套装)。巧合的是声音都很有共同点,不可评价,只有道谢主人了。

深有同感,我亦很少外出听其他烧友的东西。这次主要是外出几个月,无聊,才发此一帖子,于是有了几次家访。家访时亦有注意委婉言词。不过今日一时忙碌,导致一时大意在即时沟通软件上放松了言词,有违自己交际习惯,实在不该。以后还是少听、少讲为妙。
音乐内涵为主,音响器材为辅。兄提到的那些“高大上”环境与器材出不了好声,原因在于缺少了对音乐本身的了解与热爱。而音乐与艺术作品给予我们的感动,并非由于其内容有多么华丽多么独特,而是由于我们本身的阅历与生活点滴被触动。

所有高大上的艺术与感动,都只是来源于表面平淡枯躁甚至操蛋的生活本身。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1 00:46:25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4#

清明回家,明天下午回老家祭祖。
刚到家,家人带小孩出外玩耍。难得清闲,开胆机播放无损预热,洗漱完毕后时机就刚好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5#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1 8:49:00 发表
江湖本就是帮派泥潭……管它呢!来去随性、妙音自在,发乎于心、无须挂碍,即为乐!

兄之洒脱,欣赏之。
李寻欢与上官金雄有一段对话。
上官金雄:你这双手本来适合在翰林的,何必来江湖这个肮脏地?!
李寻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虽然已经拿电烙铁20年,但从来无意在这个圈子沉浸,更无须以此获取名利。只需音乐中之养分,怡养性情,涤清繁嚣,足矣......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6#

一张听了二十几年的专辑。
即使是新买时,音质也远谈不上发烧。使用多年后,已经有点轻微变形及失真了。只是每当音乐响起,便会忘记器材,忘记现在,剩下音乐里那一幅幅画面.....
会一点一滴的想起以前的事情。那些得到与失去。那些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物事......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7#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2 12:00:00 发表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多谢real兄关注音乐。
这段歌词蕴含的东西,太多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8#

原帖由 小河19 于 2016/4/1 13:47:00 发表
曾经试过跳开空开,直接接入火地零线,声音的解析,结像好了一个档次,但为了安全,还是乖乖的接上~
对于家访,我的看法是:客人尽管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不会介意的,如果连这点不同意见都难于容纳,在这个社会上......

对头。不但要接空开,还必须接漏电保护。与安全相比,HIFI那点所谓的音质改善狗屁不如。
并且改善虽然有,但一方面得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这点改善可以通过其他调整方法去获得,纠缠于这个牛角尖的,多为系统调整(包括入户供电、环境声学处理、器材线材搭配、摆位等)并未到位。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9#

原帖由 老龚 于 2016/4/1 8: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3/17 17:01:00 发表
前言:无论论坛还是现实,都藏龙卧虎,我充其量只算未入门爱好者、小学生一个。从不敢自以为是、更不习惯随意家访及评论别人器材(我在各大论坛也多发音乐欣赏文章、极少发器材帖子),这一次如此造次,一是出差外地

是的。因已经有约,未能前往兄家。以后抽时间再交流。
自己觉得有进步就很好了,我的看法也是主观局限颇多,只供参考。祝系统早日调整到位。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0#

安全第一,还是要说明清楚,以免烧友误以为可以跳过入户空开与漏电保护去调音,毕竟不是每个烧友都有过关的强电知识及实操能力。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3 11:10:40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1#

原帖由 johnchan67 于 2016/4/3 11:31:00 发表
蘇芮黑㬵,我有两张哦。在就是Wea的《休息·工作·再工作、恋爱·分开·再恋爱》。
好东西啊。好好收藏,现在都炒贵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2#

我是农民的儿子。清明,回乡下祭祖,过两天田园生活。
一小时的车程,从谋食的地方回到老家。

老家旁有母亲辟下的两个小果园。有龙眼、黄皮、沙梨等。
春天时节,果树花开正旺呢。








“吱喳叫,荔枝熟,圆眼开花凸仆肉。”这是我这条村祖上传下来的歌谣。吱喳是乡话,指蝉;圆眼指龙眼,凸仆肉指果子长了很多肉。
这首歌谣前后不足二十字。虽然简单,但却朴实而到位的表达出农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与喜悦,对自然之间生命状物生生相息规律的掌握运用、对祥和宁世、对和谐大自然的珍惜与感激。
我这个小乡村啊。每个时节都有一些特定的歌谣,随农耕布织,炊烟淼淼,传到现在。以后有时间有心情,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片上的是新屋,2层半1厅5房的楼房(其实也不新了,二楼年前已经起好),而后面没上镜的是旧屋,1正厅2正房2偏房的青砖+泥砖瓦房。我更喜欢这瓦房--接地气、冬暖夏凉。下雨的夜晚,雨声落在瓦面上,滴滴嗒嗒,像奶奶嘴里温静和暖的催眠歌谣。

以前农村里,父亲在外打工,母亲要上生产队挣工分,很辛苦的。我和弟弟很多时候是奶奶在带。
奶奶是在我7岁时,在这间旧屋里过世的。那时我刚上学前班,是我第一次为亲人离开流下眼泪。奶奶啊。我那没文化又驼背的奶奶。我与弟弟无论犯什么错,她只会慈爱的骂一句:“哎!你这个顽皮的马蹓!”

农村的父老乡亲很多都没文化,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连骂人都不会骂的呢。

在旧屋里,翻出一只我刚入门DIY时动手做的第一代音箱。20年前了。



2分频,倒箱式。
低频直通,用一只电路板上拆下的4.7uF电解电容用高通滤波。

镇上逢3、6、9墟日,今天3号,趁墟(乡话,赶集的意思)。主要是任务是买清明用品,以及买花生米、榨油:



















这些年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我的生活方式却越来越原始。例如买花生米去榨油食用、到山上装山泉水饮用。例如越来越多人喜欢开汽车去各地的人景点,我却喜欢开摩托车去一些冷清的山间旮旯。例如爬山跑步,摘果取水。


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回乡下。
乡下的日子,简单,清静。
每天早上能听到鸟叫鸡鸣,每天晚上能听到虫鸣哇声。一日三餐,是柴火烧出来的,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菜饭。
感激这样的日子。


山风溪水高高炊烟
烟火微薰的村巷

梦里听见有人唱着一首儿歌在乡下

父老邻里暖暖乡音
稻谷余香的阡陌
鸟叫虫鸣莺声燕语何苦惹是是非非



原创内容,转载请经本人同意。感谢!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3 14:47:56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3#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1 7:24:00 发表
再说下共同处比较吵闹外,还有:
1物主比较自信、好客、有较固定调、听、玩群体(有写手、行內、、、、),比较喜欢大声压玩。玩音响阅历丰富,较投入,并较有"理论"水平,不乏星海常客。
2室子看起来比较专业、用心。配套的东西如架子、垫都高大上,很用心机,据说都是换了又换,剩下来的。
3主莱Lp基本比不过配菜CD耐听
4最天价的两套除音源不完全外是一色东西

各人喜好有别,这倒不必求全。关键是自己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声音就好。但正确的声音不一定全部人都喜欢,知道正确的声音后,通过适当的改造或调整,就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声音。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4#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6/4/1 10:25:00 发表
刚买了一头牛,还不知道效果。

电压内部接头可调,目前240V,担心负载后下降,暂时没有调整。

电压已经超过供电内部考核的升幅,容易造成电器损耗或损坏。请投诉供电客服95538投诉。但投诉是有方法的,具体方法请见我早前发的一张关于6P3P红屏修复的帖子。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5#

原帖由 chaogao 于 2016/4/2 9:37:00 发表
楼主有水平,值得信赖交往.但入门者,小学生却指导别人家几公分距离的摆位,那可是主人用了几百天,听了无数软件,移动了几百次,结合家居环境的摆位.冒昧了些.如果讨论频率的平衡性则更好.分析声音一方面报自己器材上不了......

兄讲得很好的。但说我有水平是远不敢当,多交流是可以的。

首先家访必须是朋友先发出邀请,经常还会提出一些调校的疑问,然后我才会作出意见参考。所有的意见都会与主人当面交流、修正,甚至还会参与环境与器材的调整、解决问题。像这次对镁声兄的家访,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且动手进行了改善。当然任何交流都不可能令两人观点完全一致,古语有话“文无第一”。像这次我与镁声兄对脚钉的使用就有分歧:我主张尽量少用,保持器材原本的特色;他喜欢大范围使用,从器材到线材都使用。但我将此归结为各人理解角度或喜好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同时我还进一步考虑到镁声兄是做这个脚钉、线材之类的生意的,为不影响他的生意,我这次的家访也只字不提这个分歧。

其次,我不讲器材恰好是为了减少争议,想让大家将重点放在整个音响系统(器材只是其中一环而已)的关注,最好是对音乐重播与理解的关注。
其实我一楼的自我介绍时就讲到一句话:新居装修时根据加铜铁平尺寸及赛宾公式做了独立听音室,拉了电源专线。真正的内行人我想能看得懂这句话,也不会跳出来再质问器材的。
器材的帖子我很少发,但也发过三两篇,也可以说都涉及了从理论到实操、从电路到元件到器材的分析及动手调整,从几大件器材到供电、听音环境处理多个方面都有分析、描述,还是勉强有参考与交流价值的。因此欢迎这些有疑问的朋友,尤其是喜欢关注几大件的朋友,可以到这些文章上基于实打实技术上的批评、交流。

我更多的是发关于音乐欣赏、乐理乐器、作品架构、造句之类的帖子。因为只有熟悉乐器与乐团的大概情况、作品的内容,形成相对正确的声音与音乐认识,才能尽量接近客观的评价一套器材。我有一点点乐曲创作、演奏经验,进过录音室,帮朋友设计过几间影音室(不收钱的)并请一些国家一、二级演员朋友来试过声音效果过关。朋友也有一些是从事古典、摇滚等各类音乐、器材学习与工作的,我是基于这些经历与理解去评价声音,因此我是不太热衷于摆自已用什么器材的,当然也不会仅仅以器材去评判断朋友们的音响系统素质。

很多音乐家、指挥家,都不是发烧友。但他们一耳朵就能听到唱片的好坏、器材声音的特点。我是发烧友,并且我不但是音响发烧友,还是音乐、乐器、摩托/长途自驾/摄影、数码、书法、户外运动等等多个项目的发烧友。正是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相对深入接触,才发现所谓“XX发烧友”只是某个小圈子的小称谓,虽然圈内人自我感觉良好,但相对其他众多项目,相对于包容淡然的生活素养,它只不过是很狭隘的一个点,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不小心就真的会发了烧,走了误区的且还执迷不悟的。



主观看法,请兄及高人们多加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8 11:35:55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6#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兄讲到了点子上了。对正确声音的了解,对音乐本身的理解、积累才是本源。我122楼有对这个问题的回复,不再重复,请兄直接查阅,多加指正。
音乐内涵为主,音响器材为辅。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7#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兄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是音响器材重播问题,而是演奏者与指挥对作品配器、节奏与速度的理解、控制的问题了,这里针对这个讲讲我的看法,大家指正:

为什么说不是器材问题呢?因为正常的音响器材最多只有改变音色、清晰度等,但不会改变节奏。发烧圈内虽然也有对器材速度快、慢的讲法,但这指的只是器材的瞬间响应或控制力的表现,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节拍。器材速度快,可能会导致音符的表达过于颗粒感(例如混响与泛音不足),令作品的情感张力削减;反之若器材速度过慢,可能会令音符的表现过于模糊,听起来拥肿、拖沓。而音符是和声与乐句的基础,和声与乐句又是乐章与整部作品的基础,器材的性能不佳,自然也会影响作品的音效与情感表现。

但上述两者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器材性能再差,也不会改变唱片中作品的节奏速度的。以兄所举的梁祝中的<<楼台会>>例,我没有看过总谱,但以我听过的中外十来个常见版本来看,这个小节速度介于柔板到行板之间(少数版本速度可能会低至慢版),节拍在50-60多拍左右吧。如果想要表现得兴高采烈,速度至少要提升到快板,节拍要去到120-160拍左右。正常的音响器材,只要还能响,即使是一台几块钱的收音机,也不会改变节拍造成这个效果的。

至于作品速度的把握,要看演奏者与指挥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只要不是相差得特别远(例如上面说的由柔板变快版),都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历史上速度偏快、准确、偏慢的都有很多成就非凡的,例如古尔德,克伦培勒,节奏是偏慢的;海菲兹、阿卡多节奏是偏快的......贝多芬小协,奥伊斯特拉克的版本比海菲兹,光第一乐章就慢了2分钟左右,但两者均是得到乐坛好评的,也是我最喜欢版本的其中两个。
古尔德1962年与伯恩斯坦合作的指挥纽约爱乐勃拉姆斯1钢协,速度比其他演奏家慢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同样不妨碍他与其他较快的版本一起成为名盘。
前段时间我还在兄弟论坛与一位新加坡的乐友(马勒协会的会员)讨论贝多芬第五钢协的版本与速度问题来着,火花与乐趣实在良多!

欢迎更多关于音乐的交流!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8 11:40:14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8#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1:44:00 发表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窗就得欢喜衷肠、楼台必定泣离断肠……肖斯塔科维

时光兄讲得好--“该多少就表现多少”,精彩呀。不过要达到这个效果,器材价格就不简单了,哈哈。

不过抛开器材,回到作品的演奏本身,这个“多”与“少”的问题本身就不简单了。作品速度(节奏或节拍)的把握,要看演奏者与指挥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只要不是相差得特别远(例如上面说的由柔板变快版),都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历史上速度偏快、准确、偏慢的都有很多成就非凡的,例如古尔德,克伦培勒,节奏是偏慢的;海菲兹、阿卡多节奏是偏快的......贝多芬小协,奥伊斯特拉克的版本比海菲兹,光第一乐章就慢了2分钟左右,但两者均是得到乐坛好评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两个版本。

古尔德1962年与伯恩斯坦合作的指挥纽约爱乐勃拉姆斯1钢协,速度比其他演奏家慢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同样不妨碍他与其他较快的版本一起成为名盘。
前段时间我还在兄弟论坛与一位新加坡的乐友(马勒协会的会员)讨论贝多芬第一钢协的版本与速度问题来着,火花与乐趣实在良多!


上面128楼有我对这方面的一点主观分析,请兄及高人们多加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5:20:20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9#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5:30:00 发表
播放同曲目或段落估计大家差不多分钞的(有也是误差,不讨论)返回例,我们更关心小提琴与大提琴问答间的互动感,,,,,,,如还在数节拍,那还用欣赏,,,,,,,??


兄可能没有认真理解我的意思。刚才我举了好几个例子,不同演奏家或指挥家演译同一部作品,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时期演译同一部作品,都会有区别。而这个区别不但不是误差,还正是表现作者独特理解、表现音乐作品独特魅力的地方之一,恰好也是欣赏音乐的无穷乐趣之一。

而我举节拍的例子,只是说明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必然联系(注意:是必然联系)。听音乐适合自己就好,不需要每人都成为乐器、乐理专家。但另一方面我还是相信如果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对器材调校、音乐欣赏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同一套器材,或同一部作品,专业知识少的看得到1、2成,有专业知识的可能就能看到5、6成、7、8成。

例如同样的楼台会,兄提到的小、大提琴之间的相互倾诉,它的速度与强弱就直接影响情感变化,也就是兄所说的“互动感”。但这个速度并不是由音响器材可以决定和影响的。同一首作品中,有人可能只感觉到有某些区别,但有的人除了听出了区别,还知道这个区别的原因,甚至能很快知道它的节拍变化、演奏者对作品的编配意图及由此而来的情感变化、精彩之处。既然了解的信息量大了,无论音响、音乐理解还是把玩乐趣,多的可能就不只一点半点了。

既然讲到这里,普及古典乐的一个常识:
绝大多数作品或某个乐章的速度,总谱里都会有标注。每个速度,除了会有一个标准值外,都允许有一个变化区间。例如allegro,标准值是132拍,但允许在大概128-168拍之间变化。无论作品的演奏还是指挥,在这个区间内的都算准确。但是同一个快版,128与168拍差了就是1/3了,具体到同一首作品中,对情感的影响就大了去了。除了速度外,演奏者的音符强弱音把握、和声的营造、乐句的造句方法等等,也同时会影响作品的表达。


前面回复中我也提到过:深刻的欢悦,可以来自于知足常乐、浅尝即止--“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可以来源于好学进取、深厚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平时很少写这些狗屁类常识文字,这次难得无聊,讲了这些,欢迎大家多拍砖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6:41:43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0#

难得REAL兄提到<<梁祝>>。
<<梁祝>>是我喜爱的古典作品之一,手头了不下十个不同版本。这部作品,每次听都会不自禁的感动。我的一位朋友,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极为喜爱,造诣颇深,经常来我小听音室一起聆听了。前段时间我还用几张不同版本原版CD抓取、刻录了好几张CD给他在车上播放。
这里将我年前写的一篇RCA版本梁祝黄河听感发到这里来,与大家交流:






听这版epstein的黄河钢协(ormandy指挥费城管弦乐团1973年)真是独特的感受。开始时几无好感(因录音音质甚差),听了一会却不想停下了--仿佛如听BBC的《锦绣中华》(又译《美丽中国》)般东方韵味,又如摩根口中的《肖申克救赎》或《百万宝贝》般随性沧桑…
严格来说其节奏与衔接算不上流畅,尤其民乐器的把握,但每个声部与乐器却总是出现在你思维唤起与接续的适当时候,简练准确的表达了内容…对的,他们更像是你内心思绪的唤起者与接引者,引发与激荡你的阅历与理解,而不是试图去塞一份别人的理解给你。
真是独特的聆听体验…

而同专辑收录的《梁祝》小协(这本是我买此碟的主要目的,没想实际收听却被《黄河》抢了风头)西崎祟子的演奏细腻柔美,曲子节奏亦较其他版本舒缓,本是有特色的版本。可惜乐队在呈示部、展开部高潮时表现不尽如人意--力度不够均衡衔接不够顺畅。尤其展开部的临终投坟,刚出现的京梆,是我听到过声音最奇怪的梆子--低沉、暗淡而音域宽散,丝毫表达不出山伯临终时的崩烈悲急愤恨;而后面投坟时铜管与打击乐器(例如号、大钹、锣)又过于轰然、无论声压还是衔接均与前段失衡。

总之这个版本我还不太接受、听不太懂,以后多多学习,期待有新的发现。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